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最高标准
音乐促进 整个社会(全 人类) 的精神发展 第二标准:社会对音乐 生活的参与程度
第一标准:培养少数音乐人才
再论音乐教育的目标 热爱音乐
国民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吸引学生参与音乐生活,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培养学生参与音乐的基本能力,即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表现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 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著名音乐教育家观点(二)
“音乐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的重要 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 想象力和个性。” ——奥尔夫(美国)
“坦格尔伍德宣言”指出:“我们认为教 育必须把生活的艺术,个性的建构和创造 性地培养作为主要目的。鉴于学习音乐对 实现这些目的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现在倡 议把音乐置于学校课程的核心。”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音乐课
唱歌 跳舞 游戏 乐理知识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 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 质.
人的精神因素
智力 道德 情感
心理学 知
意
情
哲学
真善
美
教育 智育 德育 美育
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标,以 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著名音乐教育家观点(一)
“兴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的培养一些少数 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透过 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颗 高贵心灵与完美人格到极度优秀的程度,而 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
——铃木(日本)
继承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以及世界各国优秀的音 乐文化,开阔视野。
通过音乐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优 良品格,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之成为 全面发展的人才。
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比较 (一)
教育对象
素质教育
教育性质与目标
专门教育
教育手段与方式
激发 吸引
淘汰 选择
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比较(二)
教育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活动
音乐表演活动
整体比较
基础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最高目的 起步
整体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