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企业发展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启示姚顺先1 潘传宏2(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日本研究中心;2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摘要:中小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战后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经验,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日本;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启示中图分类号:F276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926(2004)03 0136 03收稿日期:2003-11-20作者简介:姚顺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潘传宏,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令世人瞩目。
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是与日本众多的中小企业分不开的。
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要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
日本中小企业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曲折的发展道路上不断调整战略的基础上取得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借鉴日本发展中小企业的先进经验,对于加快我国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日本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日本是中小企业比重很高的国家,被称为 中小企业之国 。
一般用三个指标来衡量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一是中小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比重。
据近年来统计,日本企业合计654 17万个,其中中小企业数为648 43万个,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 1%。
二是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
在全国4900万就业人员中,中小企业占80 6%。
三是中小企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日本中小企业零售业中,小企业零售额占78%;制造业产值占总产值的55 5%。
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日本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正如日本商工会议所中小企业振兴部部长近藤先生所说的, 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
战后初期,日本的中小企业不仅少,而且很落后。
它们在生产规模、技术力量、经济效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们并没有因此而被大企业吞并或挤垮,反而不断地得以成长,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究其原因,一方面靠政府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靠自身的努力致力于解决问题。
1、制定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确定中小企业的地位,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是世界各国政府政策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
早在1948年,日本就制定了 中小企业厅设置法 ,并根据该法于同年8月设立了中小企业厅。
1952年,制定了中小企业安定法。
1963年颁布的 中小企业基本法 ,是日本中小企业现代化政策的里程碑,成为日本现行中小企业政策的总根据。
此外,还相继颁布了 中小企业指导法 (1963年)、 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 (1963年)、 中小企业振兴事业团法 (1967年)、 防止中小企业倒闭破产法 (1977年),以及其他一些行业性的法律法规,如 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 、 国民金融公库法 、 商工组合中央金库法 、 中小企业现代化资金助成法 等。
据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初为止,日本先后制订了50多部有关中小企业的专门法律,形成了极具日本特色的较为完备的中小企业法律保障体系。
2、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其一,实行优惠的财经政策。
日本政府通过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减免税赋,给予财政补助金等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政府设置了包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商工组合公库等专门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
另外日本还专门制定了中小企业设备现代化资金贷款制度和设备租赁制度,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在税收方面,日本采取低于大企业25%的低法人税率和对现代化设备的特别折旧制度,较大幅度地减少了个人业主、中小企业的税赋。
其二,建立健全的信用担保保险制度。
日本政府针对中小企业信用薄弱,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难的特点,由政府直接出资成立信用担保机构 信用担保协会。
政府为了进一步提高贷款担保能力,还全额出资建立了 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 ,对担保协会进行再担保。
日本政府的两级信用担保体总25卷 第3期2004年3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 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sVol 25No 3M ar 2004系,极大地增强了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能力。
表1 日本信用担保支出情况 单位:亿日元2001年2002年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 5,987 61,698 45信用保险出资金5,806 41,437 25信用保证协会基金300228补助金260188(根据 日本中小企业白皮书2002年版第197页 整理)其三,近年来,日本还建立了专门面向成长型新兴中小企业的证券市场。
日本于1991年推出了柜台交易的最高形式 JASDAQ,又于1995年推出了 第二柜台市场 。
1999年5月8日, 大阪证交所 和札布、软件库两家公司联合在该证交所内创设了美国店头交易股市 纳斯达克的日本据点纳斯达克日本市场。
3、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日本是世界上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体系最完善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一套中央政府为主导、地方政府为基础、民间社团为补充的中小企业行政管理和服务机构。
中小企业厅是日本中小企业的最高专门行政机构,隶属于政府的通产省。
它以健全的行政管理组织为保证,以系统的立法、政策和计划为手段,以价格、信贷和税收等为杠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干预和调节作用。
在全国4个地区都有派出机构,各都、道、府、县也都相应设立中小企业局,负责管理和指导中小企业的活动。
另外,政府还帮助建立中小企业的行业组织,如商工会议所、中小企业振兴事业团、中小企业团体中央会等等,作为推行有关中小企业政策的有力助手。
4、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其一,重视对中小企业人才的培养。
开办了中小企业大学和中小企业研修所,为其培养人才;日本的各都道府县和主要大城市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轮流培训。
1948年政府制定了 中小企业诊断制度 ,成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中小企业诊断协会,从各个角度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内容加以 诊断 ,提出改善经营的可行性意见。
其二,提供情报信息服务。
日本政府于1969年设立了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情报机构,主要向小企业提供海外投资、技术合作情报,有关新技术、新产品的情报,以及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情报。
该情报机构经常组织一些各行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召开情报恳谈会,中小企业可以随时或定期向专家提出咨询或交流情报信息。
近年来,日本政府加快了网络建设的步伐,加强了中小企业机构跨区域的合作,实现了经营、技术信息的共享。
同时,各都道府县的 支援中小企业机构 利用跨地区信息网络和共享的各种数据,向中小企业提供经营、技术和休息等各种咨询服务。
5、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首先,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日本政府制定了 中小企业技术开发促进临时措施法 、 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创造性事业活动的临时措施法 等。
这些法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护,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和政府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为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日本政府制定了专门的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政策,全方位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例如,日本通产省1997年度技术开发政策重点中,设立了5 15亿日元的对构思阶段技术开发进行补助的制度,用以支持风险企业、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并对处于基础应用阶段的构思技术或自有技术的技术开发进行资助。
到1997年末,日本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达到3400件。
其次,鼓励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
中小企业的员工能专注于自己擅长的研究,并且具有能够将其企业化的巨大激励。
同时,日本中小企业创新时能有效利用外部经济环境,即利用公共研究机构、大学的研究成果,再加上企业内部的士气管理、组织管理、目标管理等重要因素来促进中小企业大发展。
6、推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协作与中小企业联合日本鼓励大企业主动与中小企业建立分工协作的互利关系,大企业可以向中小企业释放部分风险,从而增强大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依靠大企业形成较固定的产品和技术范围,并借助大企业的经营组织能力和技术优势、人才培训获得更好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
同时,日本政府通过减免税收等措施鼓励中小企业之间的联合,中小企业的相互促进作用会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果和利润额,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参与国际竞争。
二、借鉴日本经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
中小企业实现利税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国的40%和60%左右,并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
可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了重要作用,积极推进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尤其是在解决就业及推进城镇化方面具有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员素质低,经营机制僵化等问题。
通过对日本发展中小企业经验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健全中小企业法律体系与日本健全的中小企业法规体系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立法工作还有很大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些如城乡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的专门立法。
但这些单纯按所有制进行的立第3期姚顺先 潘传宏 日本中小企业发展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启示137法,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基本法,这导致各成分的中小企业在法律地位和权利上的不平等。
2003年1月1起正式实施的 中小企业促进法 ,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法规建设踏入正规化的轨迹。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关于资金、土地、劳动力、税收等方面的配套法规,既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切实的法律保护,又为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市场经营行为提供严格的法律规范。
2、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对中小企业统一管理和协调我国目前仍是按各种经济成分、部门和区域分别管理中小企业。
分部门管理导致上面各自为政,政策多变;下面政策交叉,管理矛盾,造成竞争过度,不利于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我国应创造条件,设立国家中小企业专门管理机构,各省、市应相应成立对应机构,统一归口管理各种经济成分、各行业部门的中小企业,统一协调和处理中小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
具体说来,我国应设立综合性的国家中小企业管理局,并下设各级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应通过资金支持、咨询服务、技术服务、管理培训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3、将产业扶持与资金扶持结合起来在产业政策上,我国应将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对待,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从事国家急需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