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流史复习简纲

交流史复习简纲

《中外文化交流史》复习提要
1,广义的西域,是指通过葱岭(今帕米尔山结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脉西部诸山的总称)所能达到的广大地区,涵括中亚、西亚、印度半岛,乃至东欧、希腊罗马、北非等地域。

狭义的西域,是指葱岭以东的地区,涵括今天我国的新疆、青海、西藏等地。

2,张骞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9年。

欲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

历经13年而返。

第二次:公元前115年。

欲与乌孙结盟。

3,《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了西域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条支、大夏等国,按生产生活方式,分成“行国”、“土著”两种。

4,罗马帝国在中国古文献里被称为大秦、黎轩、拂林、拂菻等。

东汉时期,西域都护班超曾遣甘英使大秦,但在条支临西海而返。

5,“支那”名称的由来:
1,是“秦”的对音;
2,羌族的指谓;
3,是“茶”的对音;
4,中国所产丝“绮”的名称。

6,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文献中称中国为“赛里斯”。

是对中国输出的丝织物“绮”的音译。

7,“羊毛树”的传说及其所反映的异域形象的特点。

8,中国历代往西域、天竺取经的高僧主要有:朱士行、法显、玄奘、义净;还有智猛、法勇、惠生等,唐人释道宣《释迦方志·游历篇》,宋人志磐《佛祖统记》卷53有记载。

9,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傳播中心的更替路綫為:于闐—鄯善—敦煌—長安—平城—洛陽—建康、廬山。

10,始建于北魏的中国三大石窟为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

11,中国禅宗的特点:
1,梵我合一的世界观理论:把世界的林林总总,万事万物都归为人心之所造。

2,一套自心觉悟的解脱方式:人本怀有佛心——本心,无论渐修或顿悟,都直指本心。

3,以心传心的直观的认识方法:本心人人都有,禅定个个都会。

非语言、行动可传,自在自心体会。

从而达到万物同一、内外合一、梵我合一、心物同一的境界。

12,日本历史经历了绳纹文化时代、弥生文化时代、古坟时代、奈良平安时代、镰仓室町时期、安土桃山时期、江户时代、明治时代等。

中国《三国志·魏志·倭人传》是最早记载日本列岛上岛屿、国家、生产、生活习俗等各方面情况的古代文献。

13,弥生飞跃: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日本国内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它以非正常的速度发展,史称弥生飞跃。

生产方式:采集渔猎——农耕水稻
工具改进:新石器——金石并用——铁器
人种变化:身材矮小圆脸的倭人——身材较高长脸的混种人(与朝鲜、华北人种杂交)
14,徐福传说的来龙去脉、秦汉归化人及其对日本弥生飞跃的意义。

15,一般说来,日本传入汉籍由百济博士王仁献《论语》、《千字文》开始。

16,简述遣隋使国书事件。

17,简述遣唐使来华的规模、时间、人员组成、主要活动及其历史贡献。

次数:630-895年,共任命19次,成行16次,其中12次往返。

人数:初期約一、二百人,一、二艘船。

中後期約五百餘人,四艘船。

成员:大使、副使、判官、錄事等官員;翻譯、医师、畫師、樂師、工匠、水手等各隨員。

留學生、學問僧。

路线:北路、南岛路、大洋路。

活动:拜见唐皇帝,参观国子监等文化机构,与官僚、士大夫结交,学习各种文化科技。

历史贡献:
1,引進唐朝典章律令,推動日本社會制度的革新。

2,輸入唐朝文字典籍、文化艺术(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融入日本文化,提高民族文化水平。

3,吸收中國各種技術工藝等物質文明,促進日本經濟的發展,豐富日本人民的生活。

18,日本文字与汉字的关系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借用汉文:3-7世纪。

720《日本书纪》、《怀风藻》、《文华秀丽集》等。

2,万叶假名:7-8世纪。

712《古事记》、759年《万叶集》。

3,日文假名:平安时代9-12世纪。

1001-08年《源氏物语》、990-1000 年《枕草子》。

4,汉文训读:起源于平安朝代,發展、成型在16世紀初。

19,中国饮茶风俗的三阶段:
1,煮茶(煎茶):唐及唐以前。

形制为团茶。

2,抹茶:宋代。

形制为粉茶。

3,淹茶(泡茶),明清以来。

形制为叶茶。

20,千利休为日本茶道提出“和、敬、清、寂”四字原则,将饮茶提升到艺术和人生修养的阶段。

21,唐陆羽写有《茶经》,日本入宋僧荣西带回中国茶种,开始在中国种植茶树,并写有《吃茶养生法》。

20世纪初,日本文化学者冈仓天心写有《说茶》,向西方世界介绍日本茶道及其包含的东方文化精神。

中国茶的品种主要有绿、红、青、白、黄、黑等。

22,陆羽《茶经》提出,用于煮茶的水应以“山泉为上、江水其次、井水为下。


23,景教是天主教异端支派聂斯托里教在中国的名称。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发掘于明天启5年,即1625年。

记载自贞观九年635年景教主教阿罗本初来长安,受唐太宗礼遇,得建波斯寺,后改名为大秦寺。

到781年由伊斯出资在大秦寺建立景教碑,始见“景教”之名称。

记录了景教在唐150年的历史。

估计在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下令灭佛时,大秦寺被毁,景教碑扑地被掩埋。

24, 1907年,丹麦新闻记者何尔谟(Frits Holm)在西安,欲偷运景教碑石,同时订做复制品。

后真碑被移入西安碑林,同年同月复制品从西安经由郑州、上海,运抵美国纽约,自1908年起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

1916年,被天主教徒蕾丽夫人买下献给梵蒂冈。

25,元朝的四大汗国为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尔汗国。

26,在马可波罗之前来到蒙元的有意大利人柏郎嘉宾、法国人罗伯鲁等。

27,葡萄牙、西班牙是沿着新航路来到亚洲的先锋。

1510年,印度果阿建立了东方殖民基地,1511年,占领印度洋进入太平洋的咽喉马六甲海峡,驱逐苏丹国王,占领马六甲城。

28,澳门位于珠江三角洲口的一个海湾,原名蠔镜澳、濠镜澳(壕镜),因属于广东香山县,又称香山澳,由于南面水域有四个小岛组成的十字水路,又称十字门。

1553年正式为葡萄牙租借居住,渐渐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

29,耶稣会来到远东传教的先驱人物有方济各·沙勿略(1506-1552)、范礼安(1538-1606)、罗明坚(1543-1607),他们都是意大利人。

30,简述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及在中国的传教活动,论述其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意义和贡献。

31,康熙时在宫廷供职的西方传教士有汤若望、(南怀仁),还有“法国国王的数学家”之誉的白晋、张诚、徐日升等。

其中(白晋)写有《康熙皇帝传》。

32,文化人类学、历史学、哲学、传播学等学科都对文化有定义,故多至200种以上说法。

历史学的文化定义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所从事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成就的总和。

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

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不平衡性。

33,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本土主体文化对于外来客体文化的接受或排斥,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试举例论述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