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俗话说,境由心生,态度决定一切。

那么面对你们以后的激烈竞争,你准备好了吗?看图片一,这是人才市场最
常见的一幕;图片二,一位大学毕业生在穿糖葫芦;图片三,一位光华大学的毕业生在求职。

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呢?大家可以自由讨论一下。

(2分钟后)请部分同学代表分享一
下感受。

然后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总结一下,常见的求职心态。

(一一列举各种现象,见PPT
第6页)。

这些现象反映了我们学生最常见的一些影响求职成功的不良心理因素,即:1.自大型、自卑型、自信型;2.依赖型、从众型、急躁型、散漫型;3.挫折心理、焦虑心理、嫉妒心理;4.
虚荣心理、攀比心理、羞怯心理。

下面我们就重点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些不良心理因素。

1.盲目心理:不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没有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随意从事与专业无关的职业,对就业市场知之甚少;不熟悉用人单位招聘需要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类似病急乱投医。

2..焦虑心理:对于就业过于敏感,谈就业色变;深感就业形势严峻,心理压力大;择业期望
值不断降低,工作满意度下降;过于在意自己的相貌、性格等个性特征;特别在意本专业往
届学生的就业状况;过度焦躁、沮丧、不安。

3. 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意识,在择业时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过度依赖别人
意见;过度依赖社会关系就业;相信“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有个好学历不如有个好爸爸”。

4. 自负心理:没有更新观念,仍然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精英、“天之骄子”,在某种意义上是“特权”阶层;重点大学、热门专业、优秀学生期望值过高;谋求理想的工作岗位,对用人单位要求十全十美(比如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晋升空间、专业对口……)
5. 自卑心理:过高估计就业压力,过低评价自己;听天由命,消极心态;受所学专业、学校
的影响,定位过低;求职屡次受挫,产生自卑心理。

6.攀比心理:没有明确职业定位,以周围同学的工作作参照体系;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与同学比较来判断工作的好坏;面子心理作祟。

7. 回避心理:盲目考研只为缓解就业压力;毕业待业,领低保金度日;不愿找工作,啃老族;校漂一族。

了解以上不良的求职心理后,我们如何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呢?
积极向上的求职心理素质包括以下方面:
【客观】准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
在进行职场定位前,毕业生可以做一些职业生涯测评或给自己设计一个问卷,比如“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弱势是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哪些威胁”、“什么
样的工作让我有成就感”等问题,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

【务实】认清形势,脚踏实地
毕业生对就业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值。

尽管择业是双向选择,但对于工作经验几乎为零的大
学生来说,选择自由更多的一方是用人单位。

因此毕业生要转变观念,克服一步到位的思想,“一切从零开始”、“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再择业”,况且早期的人生磨砺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从容】审时度势,沉着应对
学成就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个毕业生的美好愿望。

但是切忌急于求成,因为
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的成长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尽量能在第一份工作中多积累一些
经验和今后有用的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让成长的喜悦盖过对职业的“不适应”。

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从容的心态,真正静下心来,思考自己适合做什么,适合在什么样的企业工作,应该有怎样的调整等。

当你得出结论后,剩下的事情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起飞平台和怎样起飞,这就相对容易了。

【乐观向上】
现在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无不剧烈。

竞争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亦是如此。

如果在激烈的竞争中,没有乐观向上的拼搏精神以及强烈的进取欲望,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相反,如果是一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求职者,那么成功就一定指日可待。

【坦然面对】
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基本素质,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只要自己付出了努力,就肯定会有收获,哪怕是拿钱买教训,吃亏长见识也是值得的。

有这种心态的求职者,在面试时就会不怕挫折和失败,还会大大增强面试时的自信心,这样在应对主考官的提问时,也会回答自如、理直气壮。

即使遇到比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强的竞争者,也不会自惭形秽。

有了这种积极的求职心态,求职者一定会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耐力,努力去寻找理想的工作岗位,直到成功为止。

【不卑不亢】
有这种心理素质的求职者的明显表现是自信,他们知道现在的应聘是双向选择,用人单位有权利去选择毕业生,而毕业生同样也有资格和权利去挑选一个适合自己专业和特长发挥的用人单位。

有了这种想法后,求职者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不卑不亢的态度,这样求职面试时可能产生的恐惧、紧张心理就会消失了,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水平。

下面结合我们今天所学,看下面的案例,分别分析一下,看大家给各位求职的同学什么样的建议?
案例一早就业早获经验,胜于空等。

分析&建议:广东省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王创指出,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尽快就业上岗,早上岗早获经验,哪怕是与专业无关的工作,起码积累了社会经验。

先上岗再调整心态、先上岗再继续充电。

工作经验比几张证书是更好的筹码。

案例二脚踏实地,降低过高的期望值。

分析&建议:华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王政忠老师说,其实这几年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年前本科生还供不应求,现在供需基本平衡,某些专业还有较大的就业压力。

一个毕业生有自信有勇气是好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准确定位,一味的高标准定位,盲目性太强了,把自己框死在狭窄的就业范围中也容易高不成低不就,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

因此脚踏实地,把过高的期望值降下来十分重要。

案例三了解自己,规划未来。

分析&建议:我院学生处处长说,其实像小吴这样对前途茫然不知所措的毕业生还不在少数。

他劝告,毕业生们首先要了解自己,认真地发掘一下自己的真正兴趣和特长,清楚自己最希望从事哪些工作,然后在求职时才会更有目的性,而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跑乱撞。

毕业生最好还接受一次人才测评,然后让专家分析他的专长,指出最适合的就业范围并给予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建议,有透彻了解后,对未来也就有了一个发展的方向。

案例四从容应对,摈弃焦虑。

分析&建议:广州市高校毕业生指导中心负责人王世华说,其实大家完全没有必要那么焦急。

虽然说形势不容乐观,但本科生最终要找份工作还是不成问
题的,目前整个明年毕业生招聘供需见面会才刚刚开始,而许多用人单位还在做明年的招聘计划,大量机会还在后头。

案例五主动出击,克服“求职恐惧症”。

分析&建议:人力资源顾问专家说,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是从“没有工作经验”开始起步的,而且不要误以为用人单位只想用“最优秀的人”,实际上用人单位只想用“最合适的人”。

另外,刚毕业的学生在求职上也有天然的优势:可塑性强、薪酬要求低、谦虚好学、有活力等特点,因此,求职时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更不必恐惧。

针对自身情况,请谈一下如何培养求职的心理素质。

2分钟后,请大家代表发言。

通过今天的发言,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课的重点,即如何培养积极向上的求职心理素质:1.准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2.认清形势,脚踏实地;3.审时度势,沉着应对;4.乐观向上;5.坦然面对;6.不卑不亢。

为了更好的求职成功,我们还学习了影响高职生求职成功的不良心理因素:1.自大型、自卑型、自信型;2.依赖型、从众型、急躁型、散漫型;3.挫折心理、焦虑心理、嫉妒心理; 4.虚荣心理、攀比心理、羞怯心理。

本次课后,请大家认真复习、反思,结合本课所学,针对自身情况,写一份求职心理素质改进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