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促进胰腺外分泌部生长 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抑制胃排空
引起释放的刺激 物
蛋白质消化产物 、迷走神经递质
、扩张胃 蛋白质消化产物
、脂肪酸
盐酸、脂肪酸
葡萄糖、脂肪酸 和氨基酸
胃动素
在消化间期刺激胃和小肠的运动
迷走神经、盐酸 和脂肪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
• 机械性消化:咀嚼 化学性消化:唾液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消化产物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 淋巴循环的过程。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 消化的两种方式 (同时存在、相互配合、相互影响)
• 机械性消化:消化道肌肉舒缩运动,将食物磨
(mechanical digeston)
碎、混合、推送。
• 化学性消化:消化液中的酶,将食物中的营养成
律的控制波。
2.慢波电位(slow wave potential ) ■ 概念: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形成自发的节律性去极化和
复极化波动。 • 特点:频率慢,波幅小,持续时间长。 • 意义:使膜电位接近阈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
3. 动作电位(AP) :当慢波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 就可触发动作电位并引起肌肉收缩。
细胞名称
分泌产物
分布部位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胰岛
B细胞
胰岛素
胰岛
D细胞
生长抑素
胰岛、胃、小肠、结肠
▲ G细胞
胃泌素
胃窦、十二指肠
▲ I细胞
胆囊收缩素
小肠上部
K细胞
抑胃肽
肠上部
Mo细胞
胃动素
小肠
N细胞
神经降压素
回肠
PP细胞
胰多肽
胰岛、胰腺外分泌部分、胃、 小肠、大肠
▲ S细胞
胰泌素
小肠上部
A/X细胞
ghrelin
副交感神经: — 迷走神经 • 起源: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 • 递质:去甲肾上腺 作用:兴奋胃肠运动和分泌 — 盆神经 起源:骶髓 作用:兴奋横结肠以下结肠平滑肌和腺体
作用
神经
消化腺分泌
交感神经兴 奋
减少
副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 兴奋
增多
消化道运动
减弱 增强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一)APUD细胞和胃肠激素 1、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由胃肠黏
(一)唾液的分泌 1.来源:三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2.性质、成分: 中性、无色、无味 水分:99% 有机物:粘蛋白、球蛋白、淀粉酶、溶菌酶
• 3.作用:
1)湿润与溶解食物。 2)清洁和保护口腔。 3)杀菌作用。 4)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 4.调节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包括非条反 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量少而黏蛋白多 副交感神经:乙酰胆碱-量多而黏蛋白少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option
电话: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 第七节
消化生理概述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 胃内消化 小肠内消化 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功能 大肠的功能 吸收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食物构成:蛋白、脂肪、淀粉、糖、维生 素、矿物质
(二)咀嚼(mastication) 咀嚼不仅是口腔机械、化学消化的过程,更
为重要的是:反射性诱发启动胃、胰、肝、胆囊 的消化活动的开始。
• 特点:去极相:Ca2+内流引起的 复极相:K+外流
■ 意义:慢波基础上的AP数量决定收缩力的大小
小结:
1、平滑肌的收缩是继AP之后产生的,而AP则是在慢波去 极化基础上发生的;
2、慢波是平滑肌起步电位,控制着平滑肌收缩的节律, 决定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
3、每个慢波所出现的锋电位数目越多,肌肉收缩的幅度 也越大;
6.8~7.4 7.6
8.3~8.4
糜蛋白酶 蛋白质
胰脂肪酶
甘油三 酯
肠致活酶
胰蛋白 酶原
多肽、氨基酸 脂肪酸、甘油 等
胰蛋白酶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支配消化道的神经 外来神经
内在神经丛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肌间神经丛(欧氏丛) 粘膜下神经丛(麦氏丛)
交感神经: • 起源:T5-L3脊髓侧角 • 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 作用:抑制胃肠道运动和分泌
(chemical digeston)
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2.自动节律性,不如心肌规则 3.伸展性大 4.紧张性 5.对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RP): 实测值: -50〜-60mV 特点: 不稳定 形成: K+外流,Na+-K+泵的生电作用。 意义: 是胃肠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是胃肠平滑肌收缩节
4、钾出(RP)、钠进(BER)、钙进(AP)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 人每日由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总量为6~8L。 主要消化液有胃液、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等。
•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1)稀释食物 (2)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 (3)分解食物 (4)保分及作用
胃部
激素名称 促胃液素 缩胆囊素 促胰液素
抑胃肽
五种主要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 引起释放的刺激物
主要生理作用
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使胃窦和幽门括 约肌收缩,延缓胃排空,促进胃肠运动和胃
肠上皮生长 刺激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增强小肠和大肠 运动,抑制胃排空,增强幽门括约肌收缩, 松弛壶腹括约肌,促进胰液外分泌部的生长 刺激胰液及胆中的HCO3-分泌,抑制胃酸分泌 和胃肠运动,收缩幽门括约肌,抑制胃排空
膜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激素。 2、胃肠激素主要作用:(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
动;(2)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3)营养作用;(4)影响免 疫功能;(5)调节肠上皮细胞对水和电解质的分泌和吸 收 3、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双重分布于胃肠道和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肽。
表6-2-3 主要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名称、分布和分泌产物
消化液 分泌量(L/天)
pH
主要成分 酶底物
水解产物
唾液
1.0~1.0
6.6~7.1 a-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胃液 胰液
1.5~2.5 1.0~2.0
0.9~1.5 7.8~8.4
胃蛋白酶 蛋白质 胰淀粉酶 淀粉 胰蛋白酶 蛋白质
多肽 麦芽糖\寡糖
多肽、氨基酸
胆汁 小肠液 大肠液
0.8~1.0 1.0~3.0 0.6~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