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I项目调研情况汇报一、市场分析1、产品用途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TDI(甲苯二异氰酸酯)是应用化学工业中重要产品聚氨酯的主要原料。
MDI是由苯胺与盐酸反应生成苯胺盐酸盐,然后与甲醛缩合生成4,4-二氨基二苯甲烷盐酸盐,最后用烧碱中和,在氯苯溶液中与光气发生缩合制得的一种化工产品,主要用于生产建筑、包装、绝缘以及制冷保温用的聚氨酯泡沫,这些用途约占全球MDI总需求量的80%,此外,还可应用于弹性体、胶粘剂、密封剂、涂料和塑料等领域。
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新材料。
2、国内外MDI和TDI供需现状及预测聚氨酯制品是MDI最大的消费领域。
我国MDI产品90%以上用于聚氨酯生产。
用MDI制得的聚氨酯胶,是制鞋业必不可少的胶粘剂和磁带用胶量最大的胶种,年需求增长率为1%。
用MDI生产的聚氨酯涂料,特别是彩色涂料,在我国涂料中所占比率仅为15%,发展潜力大。
用MDI生产的聚氨酯弹性纤维,美国人均年消费量为45克,而我国仅为0.05克。
用MDI生产的PU弹性体和合成革,国外平均每辆车用20~25克,而我国仅为5克。
在车用聚氨酯领域,MDI可以制备硬泡沫、沙发垫、床垫、鞋垫和汽车坐垫等,仅此一项平均每年需求MDI超过3万吨。
1988一1998年的10年间,世界MDI年产量由100万t增加到203万t,增长103%,年均增长率为7.3%,而TDI年产量由81万t增加到118万t,增长45%,平均年增长率为3.8%。
可见MDI在异氰酸酯中发展势头之强劲。
欧洲MDI市场在经受了2001年需求下降、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下滑和开工率降低的困境后,在2002年,市场更趋于合理化、规范化。
2001年,欧洲MDI的总产量约为96.4万吨,约占世界MDI总产量的40%,其中西欧产量为88.2万吨,东欧为8.2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4%和16%。
欧洲市场需求量比2000年上升了2%。
与此同时,由于利润较低迫使一些生产厂家关闭了一些经济效益较差的生产装置。
2001年,陶氏化学公司不定期闲置其在意大利布林迪西的生产装置,2005年前,还将关闭其位于美国得克萨斯的生产厂。
另外,2001年7月拜尔公司关闭了其在美国新马丁斯维尔的生产装置。
目前全球MDI的主要生产厂家有巴斯夫(比利时)公司(生产能力为22.0万吨/年)、拜尔(比利时)公司(生产能力为4.0万吨/年)、拜尔(德国)公司(生产能力为19.5万吨/年)、拜尔(西班牙)公司(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拜尔(匈牙利)公司(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陶氏化学(意大利)公司(生产能力为8.0万吨/年)、陶氏化学(荷兰)公司(生产能力为20.0万吨/年)陶氏化学(葡萄牙)公司(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陶氏化学(德国)公司(生产能力为19.0万吨/年)、巴斯夫(美国)公司(生产能力为26.0万吨/年)、拜尔(美国)公司(生产能力为23.0万吨/年)、陶氏化学(美国)公司(生产能力为21.5万吨/年)、美国Rubicon公司(生产能力为39.0万吨/年)、中国台湾Afino精细化学公司(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巴斯夫(韩国)公司(生产能力为10.0万吨/年)、陶氏化学(韩国)公司(生产能力为8.5万吨/年)、陶氏化学(日本)公司(生产能力为36.5万吨/年)以及中国烟台万华合成革公司(生产能力为6.5万吨/年)等。
2.1世界MDI和TDI需求现状及预测(表1)表1 世界MDI和TDI需求现状及预测万t注:*包括西欧、东欧、非洲和中东地区。
世界MDI和TDI生产能力现状及预测(表2)表2 世界MDI和TDI生产能力现状及预测万t根据表1和表2中的世界MDI和TDI供需现状及未来预测,以及市场区域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国际上MDI和TDI的生产商虽然在纷纷扩大生产能力,但仍难于满足需求的增长。
1998年MDI和TDI 生产装置开工率分别达到84%和80%即能满足需求,而2005年则预计MDI和TDI生产装置的开工率应分别达到96%和86%才能满足需求,尤其亚洲地区更显供不应求。
全球对MDI的需求在近5年来一直以年均9%的速度递增,而在中国则以13%的速度增长,1999年增长率高达20%。
所以目前国际大公司争相在亚洲尤其在中国建厂,其目的显而易见(据最新报道英国H-ICI公司和德国BASF公司将于2004年在我国上海合资竣工建成名为上海聚异氰酸酯项目,它将成为世界五大MDI工厂之一,也将是亚洲第一家世界规模的MDI工厂。
德国BASF公司将于2005年在韩国建设大型TDI装置和扩大MDI 装置,未包括在本数据之中)。
2.2 国内M DI和TDI供需现状及预测2.2.1国内MDI和TDI能力现状与产量情况(表3)国内MDI和TDI能力现状与产量(表3)万t由于我国MDI装置生产能力低、产量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而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产品依靠进口。
1998年,我国MDI产量约1.2万吨,进口约10.2万吨,表观消耗量11.4万吨。
据预测,2001~2004年我国MDI需求年平均增长率为48.4%。
为此,近年来各地纷纷计划新建MDI生产装置。
如辽宁省庆阳化学工业公司新建4万吨级装置,ICI聚氨酯部门和巴斯夫公司、上海天原化工集团、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合资在上海化工开发区兴建16万吨级MDI生产装置,九江石油化工总厂也拟建MDI装置。
烟台万华聚氨酯公司是目前中国唯一的MDI和其衍生物生产商。
该公司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使MDI能力翻番,达到8万吨/年,预计投资2.239亿元人民币(2700万美元)。
先前的扩建己使该公司销售额提高到2001年5.7129亿元,几乎比上年提高2/3,效益也提高近84%,达到2.0409亿元。
烟台万华公司纯MDI和聚合级MDI增加的销售额几乎相同,2001年占中国市场份额约20%。
烟台万华公司MDI装置采用的技术由该公司与青岛化工学院共同开发。
2.2.2国内MDI和TDI需求现状及预测(表4)表4 国内MDI和TDI需求现状及预测万t表4中1998年MDI和TDI的消费量,是根据1998年国内各品种聚氨酯的总量测算出的MDI和TDI的消费量。
如果根据国内1998年MDI和TDI的实际生产量与实际进出口量统计出来的MDI和TDI 的表观消费量合计仅有15.l万t,而与测算出来的数值25.4万t相差10.3万t,比统计数据高出68%。
这一数据说明国内异氰酸酯有相当一部分数量不是通过正常渠道进口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走私或变相走私流入我国消费渠道,同时也说明我国异氰酸酯供应缺口很大。
表5国内MDI和TDI生产能力发展预测万t注:*国外大公司系指H-ICI(即Huntsman-ICI)与BASF公司)。
由表4和表5可看出我国2005年前MDI和TDI的市场供需情况。
每年,MDI都有相当一部分产品依靠进口。
1998年,我国MDI产量是1.2万吨,进口是11.2万吨。
在这期间,由于国外大公司的介入,在我国建设世界级规模的MDI和TDI装置,将使我国异氰酸酯供需情况发生重大改变。
据预测,2001~2004年,我国MDI需求平均增长率为48.4%。
2005年前,我国自己的MDI生产能力将达到6万t/a,TDI的生产能力有望达到8万t/a,总计异氰酸酯能力将达到14万t/a,均比现有水平翻一番。
根据预测,从2003年开始,全球MDI的产能将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其中亚洲的增长速度最快。
在未来几年内,以MDI为原料的聚氨酯在我国的增长率将达到2位数。
目前,我国MDI 的年均消费量约为22.6万吨,预计到2005年需求量将超过30万吨,2010年将达到约57.6万吨。
在这期间,国外大公司H-ICI公司与BASF公司将在中国上海控股建设16万t/a MDI装置与13万t/a TDI装置,并建成投产,总计异氰酸酯能力将达到29万t/a,烟台万华也将利用自已的技术,投资20亿人民币,建设一条16万t/a的MDI生产装置。
届时,在我国本土上的MDI能力将达到39万t/a,TDI能力将达到2l万t/a,异氰酸酯总计能力将达到59万t/a。
预计2005年我国MDI年需求量将超过30万t/a,2005年以前在我国本土上生产的异氰酸酯仍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但已趋于平衡。
另外应考虑的,国际其他大公司如Bayer公司与Dow化学公司等仍然要占领一部分中国市场,而且据报道2005年Bayer公司也拟在中国本土上投资20亿美元建设一条20万t/a的MDI生产装置。
据以上结果,国内各工厂开工率100%才产出39万吨,而实际需求已经超过30万吨。
入世后,由于国外大公司已在中国建厂,不可能再进口MDI,对MDI市场冲击不大,国内西部大开发带动的建筑业、包装业,特别是西部制革业的兴起,将会引起MDI市场需求量的急遽增加。
二、技术状况国外只有四大公司掌握MDI制造技术,它们是英国ICI公司、德国BASF公司、Bayer公司、美国的DOW公司。
国内只有烟台万华一套装置,是82年引进日本淘汰的装置,设计规模是1万t/a ,由于技术的缺陷,而且国外公司对我国实行封锁,生产状况一直不好。
在国家计委支持下,烟台万华集团和青岛化工学院合作,在原有装置的基础上,经过十年的努力,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万t/aMDI制造技术,打破了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外跨国公司在该技术上的垄断,使我国成为第五个拥有MDI制造技术的国家。
该项技术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原材料供应该项目配套主要原料是液氯、苯胺、甲醛,氯苯、焦炭、烧碱。
苯胺吨产品消耗量量0.73吨,主要来源是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北京燕山石化和扬子石化。
液氯吨产品消耗量是0. 6吨,需外购。
甲醛吨产品消耗量是0.37吨,需外购。
四、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制造成本综合吨MDI约为8000—10000元,目前市场价格每吨纯MDI 19,000元聚合MDI 13,000元(2002年第一季度价格)五、投资建一个年产10万吨的MDI厂在14~16亿之间。
六、分析1、MDI产品由于广泛而不可替代的用途得到国内外众多大化工公司的青睐。
而中国入世,巨大的市场也将引起国外大公司的进入。
2、若建厂,副产品盐酸可供应溴素厂,能回收利用。
3、市场前景广阔,利润空间大。
技术中心新产品开发处2002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