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中考试题分析五大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物质构成的奥秘三、物质的化学变化四、化学与社会发展五、科学探究五大主题知识内容比例统计2010年2011年(2010年 9题)下列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D】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B.世博会开幕燃放烟花C.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 D.相互划刻比较硬度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一、地球周围的空气;二、水与常见的溶液;三、金属与金属矿物;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重点要掌握的14种物质三种单质(O2、C、Fe)四种氧化物(CO2、CO、H2O、CaO)、两种酸(HCl、H2SO4)、两种碱[NaOH、Ca(OH) 2]、三种盐( NaCl、Na2CO3、CaCO3)建议让学生自己整理相关内容的知识体系1、地球周围的空气考试要求: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和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初步学会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3.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09年20题)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⑶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实验仪器是 (填序号)。
答案:①③⑥⑦或①③⑥(09年8题)下列操作正确的是【B】(2009年22题)某学习小组同学用右图试剂中的过氧化钠溶液制取氧气,取该溶液17g,加入适量MnO2充分反应。
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氧气的质量。
(2010年10题)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锰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2010年21题)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
请看图回答问题:(1)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与氧气接触 。
(3)E中的实验现象是 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
(4)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 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
(2011年18题)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
(2)乙装置收集氧气时需要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验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__________性。
甲、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相比,乙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 。
答案: 2KMnO4 △ K2MnO4+MnO2+O2↑。
助燃或氧化。
操作简便、节能、安全等(09年18题)为证明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产物中既有CO2,也有CO,可以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______,证明有CO2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接着将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______,即证明有CO存在。
(09年21题)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粉末、粒状大理石、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这几种药品,探究哪两种药品的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
请你参与下列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上述酸和碳酸盐的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方案设计】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浓盐酸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2,你认为原因。
讨论后大家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与结论】⑴请你填写实验报告中①、②处的内容。
(仿照A、B,写出C实验的反应现象和实验内容)⑵根据探究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与迁移】⑴由上述探究可知,在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反应速率要适中,便于收集等。
请你再写出一种需要考虑的因素:________。
⑵一种灭火器,用碳酸钠和浓盐酸反应来产生CO2的理由是________。
(2010年19题)陕西榆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
煤化工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煤等物质转化为H2、CO和炭黑等一系列重要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
(1)用炭黑制成的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经久不变色,其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将干燥的H2和CO两种气体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或水珠的原气体是H2。
(3)CO是一种气体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 O2 点燃2CO2 。
(2010年22题)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实验探究】(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碳酸钙。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
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2011年14题)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C】A.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B.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2011年21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温度达到着火点。
(2)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由此可验证分子的性质。
(3)实验3中,对比铁钉表面的不同现象,可推知防止铁生锈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隔绝水。
(4)实验4中,对比两支试管内液面高低的不同,可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未配平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 。
(2011年23题)23.为测定一瓶敞口放置的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同学量取20mL(密度为1.1g/mL)的该盐酸与大理石充分反应,共用去含碳酸钙85%的大理石7.1g。
(1)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
…………………(1分)(2)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重点掌握: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和选择依据,以及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气的验满方法;铁、镁、磷、铜等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等。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药品选择,二氧化碳的验满、检验方法(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水、与紫色石蕊试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相关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
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碳单质之间的三角转化。
4、碳单质、氢气、一氧化碳的性质。
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6、空气的成分;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大气污染及防治。
2、水与常见的溶液考试要求: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水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2.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的组成,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3.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了解结晶现象;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5.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09年13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是纯水,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B.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则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C.升高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能变为不饱和溶液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2010年13题)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10℃时,将40g NaCl固体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140gNaCl溶液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都很大C.将3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2011年19题)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20℃时,在装有5g KNO3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此时所得溶液为饱和(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升至60℃,此时试管内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2 。
(2011年16题Ⅰ)(2)洁净的饮用水经过了净化,在净化水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2010年16题Ⅱ)今春我国西南部分省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
一些灾区群众用水极其困难,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多方寻找水源。
(1)将浑浊的水变澄清的简单方法是沉淀或过滤。
(2)将澄清后的水煮沸,若水中出现较多水垢,该水为硬水 (选填“硬水”或“软水”)。
(09年9题)渭河被称为“陕西的母亲河”。
长期以来,渭河的污染情况严重,如今政府已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综合治理。
下列是互联网上网民对污染治理的一些建议,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 )A.坚决杜绝使用农药和化肥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C.严禁在河边随意堆放生活垃圾D.严禁在河两岸新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工厂重点掌握:1、溶液的组成;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外界条件对溶解速率的影响;饱和溶液的涵义与判断;溶解度的涵义,会用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问题;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等。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仪器,步骤和误差分析等。
3、过滤操作所用的实验仪器,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4、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软化的方法;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水污染及其防治;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等。
3、金属与金属矿物考试要求: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几种常见的金属;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金属材料及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2.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3.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09年19题)整理和归纳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Mg、Fe、Cu、Hg、Ag五种金属相关知识的归纳复习,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⑴从物理性质上看,每种金属都有自己的特性。
你认为与其它金属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