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展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教育行业展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会展业本身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各地都非常关注,然而教育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生机勃勃的驱动力,在世界各地, 教育已位居各国发展议事日程的首位。
但这两者相结合为教育产业的崛起孕育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我国教育行业展会也逐渐步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教育的全球化从而促使了各类教育展览会的不断形成与扩大,近年来出国留学这一趋势已经快速蔓延到内地各省和各大中城市,留学和中外办学便成了一大热门,虽然说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但是我国教育将融入国际教育中,并且直接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
那么中外合作办学将必将成为今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教育展正好可以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他们。
关键词:教育行业展览会现状趋势目录一. 开放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 (3)1. 国外机构“抢滩”教育市场 (3)2. 对中国教育市场冲击不可避免 (3)3. 中国教育走向国际化 (4)二. 教育展会的现状 (4)1. 各地政府积极参与主导会展业的发展 (4)2. 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 (4)3.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教育产业改革的迫切需要 (4)4. 国际教育机构抢滩中国教育市场的便捷门径 (5)三. 教育展会的发展趋势 (5)1. 留学热潮的持续高涨 (5)2. 中国留学教育展走出国门的必经之途 (5)3.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行其道 (5)4. 现代教学手段和工具的层出不穷 (6)参考文献 (7)一、开放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教育机构将获得更为便利的市场准入条件。
开放将推动中国教育的国际化。
面对这一新形势,中国教育机构如何迅速反应,树立应有的市场意识,这是当前我国教育所面临的最紧迫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1.国外机构“抢滩”教育市场近日,我国新出台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条例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
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院校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者可以合作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但是,不得举办实施义务教育和实施军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质教育的机构。
国外教育机构进入中国教育市场的势头越来越强劲,英国首相布莱尔曾明确地对英国大学的校长们说,要看好中国这一市场。
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国家就以各种形式介入中国教育市场。
在1999年于北京举办的教育展上,英国100多所大学亮相,表示向中国学生敞开大门。
不仅如此,东南亚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同样看好中国教育市场,纷纷放宽扩大招生条件,试图与西方国家共同分享中国教育市场份额。
而以经济活动为主要方式和目的,辅之以教育培训,是西方国家介入中国教育市场采取的一条主要策略。
例如,某跨国电信公司在开展其经济活动的同时,在中国建立了以培训为宗旨的高等教育机构。
该学院以培训本行业人才为办学目的,但所实施的“培训”却是具有硕士学历的正规教育。
国外机构以经济活动作为拓展教育空间的平台,为其教育提供合法性的基础;以职业培训为主要形式,为其全面渗入学历教育打开了市场缺口。
2.对中国教育市场冲击不可避免中国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外国人单独办学或合作办学的现象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增加了个人受教育和选择的机会。
同时,办学竞争加剧,质量低、没有特色的学校等将被淘汰出局。
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这是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由于国家间存在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大量的跨国界的人才外流。
它还造成了中国有限的教育投资的部分外流,如外国教育机构通过高薪吸引人才,引起公立学校教师的流失。
这加剧了中国富有发展潜力的高级人才短缺,形成了一些潜在的消极影响。
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两难课题。
把招收留学生作为一种重要产业,正成为一种国际潮流。
过去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招收留学生的主要目的还是基于传播价值观念、吸引他国优秀人才的考虑,而现在更多考虑的则是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资料显示,加拿大做过测算,招收留学生除了学费收入,还会相应带来住宿、餐饮、旅游等方面收入,每招收一名留学生就相当于给本国带来零点几的就业机会。
于是,争夺生源市场的势头,不仅影响着中国的非义务教育领域,甚至开始延伸到义务教育领域。
中国加入WTO,国外更多先进的课程、教材、新技术和教育管理方法等通过合作等形式被引进国内,从而潜在地存在着照搬欧美发达国家教育模式的危险。
如何既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办学经验,又从中国国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立性、创造性和特色优势,的确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和解答的历史性课题。
3.中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加入WTO,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教育将进一步走向国际化。
中国与WTO其他成员的教育合作,可以使发达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教育方法,以快捷的甚至同步的方式在中国迅速传播,从而有助于提高中国的教育水平。
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教育界代表就曾呼吁,进一步开放教育市场,通过吸引外资缓解教育资源的短缺。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单靠政府财政投入已无法解决。
海外学校看到中国巨大的教育市场,纷纷来中国争夺生源,或寻找方式合作办学,热情已不亚于对经济领域的关注。
一.教育展会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为教育产业的崛起孕育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国家要繁荣,社会要进步,教育必须要先行,这不仅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更是被历史所证明的永恒真理。
作为教育机构交流与合作的媒介和桥梁,教育观念和理念沟通的主渠道,我国教育行业展会也逐渐步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1.各地政府积极参与主导会展业的发展由于会展业本身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会展业的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会展业发展的局面。
北京市组建了副市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对会展业进行全面研究,包括组建课题组,撰写了《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报告》,责成北京市统计局会同有关单位制订一套会展业统计指标体系等等。
上海、杭州等地也在政府的主导下,制订了会展业发展的规划。
2.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教育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生机勃勃的驱动力,在世界各地, 教育已位居各国发展议事日程的首位。
十六大所确立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它所提倡的是先进文化,即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改造落后文化,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构建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最终实现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毫无疑问,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之下,担负着建设小康社会重任的教育产业必将长足发展,同时也成为我国教育行业展会蓬勃发展的沃土。
3.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教育产业改革的迫切需要当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传统教育的办学模式、学校管理体制、思维方式及教学理念和方法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症,与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格格不入,我国教育机构的改革和创新已是迫在眉睫。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参加教育展会可以更多地了解国内外教育产业发展的一些信息,加强与社会各阶层,更重要的是国际教育机构的沟通,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只有实现专业化才能突出个性,才能扩大规模,才能形成品牌”已成为国内会展界的共识。
专业化是教育行业展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会的形成也是产业改革的必然产物。
4.国际教育机构抢滩中国教育市场的便捷门径中国入世,为国际教育机构抢滩中国教育市场大开方便之门。
一方面,根据WTO条款,中国对教育服务的承诺包括允许国外教育机构提供初等、中等、高等和成人教育及培训等服务,这样便拓宽了国际教育机构进入中国的渠道;同时,随着入世后国内市场国际化,中国企业为了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需要大量懂得国际法则的经营管理人才,逐渐呈现出对国际化教育培训的需求,引来了不少国际教育培训服务业“巨头”到中国“抢滩”,从事由海外引进教师、教材以及课程等的职业教育,而教育展会不仅是其进一步了解中国教育市场的窗口,更是其进行自我推销的舞台。
二.教育展会的发展趋势1.留学热潮的持续高涨中国是一个拥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每年居民教育费用支出约2500亿元。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教育更为重视。
近年来出国留学这一趋势已经快速蔓延到内地各省和各大中城市,并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市场的扩大诱发了各种类型留学中介结构的迅速增多,成为了我国教育展会崛起的中坚力量。
在一些教育展会上大的中介机构已经比比皆是了,大家都希望从中找到新的市场。
展会也成了他们战斗的战场之一。
从长远来看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在十年以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会稳步地有所提高。
最根本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国家支持留学、鼓励归国的政策不变。
其次,中国改革开放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中国经济是稳步发展的,这个势头是不会减弱的。
国家富裕了,老百姓的日子好了,手里的钱多了,也是出国留学很大的基础。
国外院校的政策,签证政策、留学政策是随时在调整的。
一些国家觉得去的人多了,就会严。
严了以后又会放松,总体来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势供大于求。
2.中国留学教育展走出国门的必经之途入世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增多,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为各国人才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于是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强烈需求,来中国接受教育当然是理想的选择。
为了使国外学者清楚了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和中国大学优秀的教育资源,并为希望到中国留学的外国朋友直接提供咨询服务,进一步增进国际教育界的了解与合作,推动留学生交流向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发展,中国留学生教育展信步走出国门。
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把中外合作办学项作为他们进入中国留学市场的桥头堡。
中外合作办学在国内具备了稳定的生源市场。
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所接受,不再是在公立大学、民办大学和出国留学的夹缝中生存,相反地,相对于以上三种教育形式,它既是有力竞争者,也是积极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中外合作办学不再停留于浅层次的对外交流领域,而成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可以补充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和教育体制的缺陷,而且可以通过有机的嫁接与合成,为我国创造新的教育门类、专业和课程,增强中国教育的自我更新、自我修复能力,使教育为我国现代化服务的能力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