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网技术

智能网技术

第五章智能网5. 1 智能网概述智能网(IN)是在通信网上快速、经济、方便、有效地生成和提供智能业务的网络体系结构。

它是在原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新业务而设置的附加网络结构,它的最大特点是将网络的交换功能与控制功能分开。

由于在原有通信网络中采用智能网技术可向用户提供业务特性强、功能全面、灵活多变的移动新业务,具有很大市场需求,因此,智能网已逐步成为现代通信提供新业务的首选解决方案。

智能网的目标是为所有通信网络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新业务,包括PSTN、ISDN、PLMN、Internet等,智能化是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5.1.1 智能网的总体结构智能网由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信令转接点(STP)、智能外设(IP)、业务管理系统(SMS)和业务生成环境(SCE)等组成,智能网的总体结构如图5-1所示。

业务交换点(SSP)具有呼叫处理功能和业务交换功能。

呼叫处理功能接收用户呼叫;业务交换功能接收、识别智能业务呼叫,并向SCP报告,接收SCP发来的控制命令。

SSP一般以原有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为基础,升级软件,增加必要的硬件以及NO.7信令网的接口。

目前我国智能网采用的SSP一般内置IP,SSP通常包括业务交换功能(SSF)和呼叫控制功能(CCF),还可以含有一些可选功能,如专用资源功能(SRF)、业务控制功能(SCF)、业务数据功能(SDF)等。

业务控制点(SCP)是智能网的核心。

它存储用户数据和业务逻辑,主要功能是接收SSP送来的查询信息,并查询数据库,进行各种译码。

它根据SSP送来的呼叫事件启动不同的业务逻辑,根据业务逻辑向相应的SSP发出呼叫控制指令,从而实现各种各样的智能呼叫。

SCP一般由大、中型计算机和大型实时高速数据库构成,要求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双备份配置。

若数据库作为独立节点设置,则称为业务数据点(SDP)。

目前我国智能网采用的SCP一般内置SDP,一个SCP 含有业务控制功能(SCF)和业务数据功能(SDF)。

信令转接点(STP)实际上是NO.7信令网的组成部分。

在智能网中,STP双备份配置,用于沟通SSP与SCP之间的信令联系,其功能是转接NO.7信令。

智能外设(IP)是协助完成智能业务的特殊资源,通常具有各种语音功能,如语声合成、播放录音通知、进行语音识别等。

IP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SSP的一部分。

它接受SCP 的控制,执行SCP业务逻辑所指定的操作。

IP含有专用资源功能(SRF)。

业务管理系统(SMS)是一种计算机系统。

具有业务逻辑管理、业务数据管理、用户数据管理,业务监测和业务量管理等功能。

在SCE上创建的新业务逻辑由业务提供者输入到SMS中,SMS 再将其装入SCP,就可在通信网上提供该项新业务。

一个智能网一般仅配置一个SMS。

业务生成环境(SCE)的功能是根据客户需求生成新的业务逻辑。

上述每个功能实体完成IN特定部分的功能构成了智能网的总体功能结构,如图5-2所示。

?呼叫接入控制功能(CCAF):通常是终端呼叫设备,它是用户与通信网的接口。

?呼叫控制功能(CCF):通常是程控数字交换机,它处理所有的呼叫,能够识别出一个将由智能网来处理的业务。

?业务交换功能(SSF):它是CCF与SCF之间的接口,处理CCF与SCF之间的通信,并进行两者之间的消息格式转换。

?业务控制功能(SCF):这是智能网的核心功能,存放有业务逻辑程序。

它通过给CCF、SCF、SDF、SRF发送控制指令来控制呼叫的执行过程,实现对智能业务的控制。

?业务数据功能(SDF):它是智能网中的数据库,存放有用户数据、业务数据和网络数据,供SCF 实时查询、修改。

?专用资源功能(SRF):它实现智能网中智能外设应具有的功能,如发送语音提示、语音合成等。

?业务生成环境功能(SCEF):它能根据用户需求生成新业务的业务逻辑,并对该业务逻辑进行严格的验证和模拟,以保证网络的安全。

?业务管理功能(SMF):完成对智能网设备、业务、数据等的全部管理功能。

?业务管理功能(SMAF):它是为业务管理系统操作员和业务管理系统的用户设置的。

5.1.2 智能网业务智能网支持的业务在理论上是无限的,包括话音业务和非话业务。

但是真正能开放的业务,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和潜在的效益,依赖于信令系统、网络节点和相应软件的开发。

1.智能网业务的国际标准ITU-T所建议的智能网能力集(IN CS)是智能业务的国际标准:IN CS1定义了25种智能网业务,14个SIB,主要局限于电话网中的业务;IN CS2定义了16种智能业务,增加8个SIB,主要是实现智能业务的漫游,即增加了智能网的网间业务,加入了对移动通信网中的业务支持等;IN CS3主要是实现智能网与Internet的综合、智能网支持移动的第1期目标(窄带业务);IN CS4主要是实现智能网与B-ISDN的综合、智能网支持移动的第2期目标(IMT2000)。

IN CS1定义的25种业务见表5-1。

表5-1 IN CS1定义的25种业务根据我国通信发展的实际情况,原邮电部颁布了我国智能网上开放智能网业务的业务标准,定义了7种智能网业务的含义及业务流程。

它们是:记帐卡呼叫(ACC)、被叫集中付费(FPH)、虚拟专用网(VPN)、通用个人通信(UPT)、广域集中用户交换机(WAC)、电话投票(VOT)及大众呼叫(MAS)。

此外,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开放一些比较新颖的智能网业务,如广告业务、点击拨号业务、点击传真业务等。

2.SIB图智能网业务利用业务独立构件(SIB)来定义,SIB是用于实现智能业务和业务属性的全网范围内的可再用能力。

SIB是与智能业务无关的最小功能块,完成一个独立的功能,可重复使用,如翻译功能、计费功能等。

ITU-T 建议IN CS1定义的14个SIB见表5-2。

表5-2 ITU-T定义的14个SIB一个智能网业务逻辑由几个SIB来定义,各种不同SIB组合可以组成不同的智能网业务。

在业务创建系统中,除使用1ITU-T定义的14个SIB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补充一些SIB。

SIB在执行时有逻辑顺序,我们把由若干个有序SIB组成的链接称为全局业务逻辑(GSL)即SIB图。

GSL描述了SIB之间的链接顺序、各个SIB所需的数据、BCP的启动点(POI)以及BCP的返回点(POR)等。

800业务的SIB图如图5-3所示其中,基本呼叫处理(BCP)是一个特殊的SIB,它说明一般的呼叫过程是如何启动智能网业务以及如何被智能网控制的,POI 和POR是交换机(BCP)与SCP之间交互的接口。

3.智能网业务的实现智能网对业务的提供采用集中的业务控制点和数据库技术来实现。

将不同组合的SIB加入到智能网业务逻辑中,由业务逻辑来控制交换机的接续。

当需要增加新业务的时候,只需要对相应的业务逻辑进行修改而无需对交换机软件进行大的改动,这样使得新业务的实现和修改均很方便,节省了投资和时间,使新业务可以快速、经济地提供给用户。

【例5-1】智能网800业务的实现。

对于申请800业务的每个用户都分配有对应的电话号码:800KN1N2ABCD,其中,800为业务接入码,KN1N2为数据库表示标识码,例如北京的800业务编号为800810ABCD,上海的800业务编号为800820ABCD。

呼叫800号码业务的主叫不需要计费,话费由申请800业务的用户负责付清。

智能网800业务的实现过程如图5-4所示。

在智能网800业务中,用户数据经SMS输入到SCP的数据库中即成为用户记录。

当SCP收到800业务的信令消息时,利用用户记录将800号码转换为普通电话号码。

在智能网800业务中,SSP-SCP采用的信令方式必须是具有SCCP、TCAP和INAP的NO.7信令方式。

智能网要实现800业务呼叫,主叫用户拨打800KN1N2ABCD免费电话,发端市话局将800KN1N2ABCD送到SSP,再由SSP传送给SCP,SCP查询数据库中的用户数据和业务数据,将800号码翻译成真实的普通电话号码,然后由SSP、TS、LS完成电路的连接。

如果需要增加或修改800业务的用户数据只需要在数据库中作相应的修改即可。

5.1.3 智能网应用规程(INAP)1.INAP的概念INAP是智能网功能实体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

智能网功能实体SCP与SSP、IP、SDP间通过INAP传递智能网业务呼叫所需的信息,从而实现对智能网业务呼叫接续的控制。

INAP要通过TCAP提供的消息原语将消息传送到对端,即INAP为TCAP的一个用户。

TCAP有两个重要概念:对话和操作。

在网络节点之间使用TCAP进行的所有通信都被结构化为对话。

例如,在一个智能呼叫的处理过程中,SSP与SCP之间的所有通信可构成一个对话。

在对话过程中交换的信息元素称为操作。

TCAP由两个子层组成,即成份子层和事物处理子层,如图5-5所示。

TCAP协议定义了6种TR原语和16种TC原语,其中TC原语分为成份处理原语和对话处理原语。

INAP直接与TCAP的成份子层相连,首先应用程序要将INAP消息通过TC原语传送到TCAP 的成份子层,然后再通过事物处理子层以及SCCP、MTP将信息传递到对端。

我国INAP限于INAP-SCP、SCP-IP之间的接口规范。

智能网提供的所有业务的控制功能都集中在SCP中,SCP与SSP之间按照智能网的标准接口协议(MTP信令、INAP信令)进行互通,如图5-6所示。

我国INAP是建立在以TCAP和SCCP为基础的NO .7信令网传送的,INAP消息作为单位数据(UDT)放在SCCP中传送,INAP使用SCCP的0类业务。

2.INAP流程智能网的一般呼叫流程如图5-7所示。

其中,DP称为检测点,DP的配置是为了通知SCP发生了新的智能网业务呼叫;BCSM称为基本呼叫状态模型,是INAP中定义的一个描述呼叫控制功能实现的抽象模型。

根据DP的属性,可将DP分为4种类型:触发检测点-请求(TDP-R)、触发检测点-通知(TDP-N)、事件检测点-请求(EDP-R)、事件检测点-通知(EDP-N)。

TDP是静态配置的,用于触发智能网业务,通常由操作维护人员设置;EDP是在SCP与SSP的通信中,由SCP动态配置的,用于监视智能网呼叫中发生的事件。

在BCSM中定义了4类17个DP,其中DP1~DP11为源端、DP12~DP17为终端。

具体见表5-3。

表5-3 ITU-T定义的17个DP在INAP规程中,共采用36种操作,每个操作的定义包括:操作名、操作码、操作类别、操作时限、操作方向、操作参数。

【例5-2】300业务INAP流程。

智能网300业务呼叫的INAP流程如图5-8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