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给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刚刚过去的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
这一天正好周日,我去北京看望了我的一对女儿。
携手姐妹俩徜徉于槐花飘香,泡桐吐艳的京城大街上,心里自是无限芬芳。
姐妹俩是去年夏天先后融入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的。
大女儿硕士毕业后公考进入一个市级单位上班,二女儿高考结束被录取到一所普通大学的。
不到一年姐妹俩已青涩脱尽,都市气味十足了,个已出落成白领丽人,另一个则散发着大学生的青春。
是什么让孩子们走出了黄土高坡的小城?是什么让孩子们展翅飞翔于2000万人聚集的京城?我只能说,是阅读,为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只会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足能改变人的一生。
90年代初,我建立了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
婚后次年女儿呱呱坠地时,可谓家徒四壁,桌子、椅子、床都是从单位借用的,没有沙发,也没有电器,橱柜就是地下的纸箱子。
而唯一真正属于自己的就是两大纸箱子书籍。
我和老公都是80年代中后期的大学生,一个学历史,一个学中文。
由于专
业的爱好和那个时代思潮的使然,文史方面的书籍成了当时大学生的最值得炫耀的奢侈品。
于是大学时代的课本与藏书以及上班后经常淘来的书,在女儿面前铺成了海洋。
女儿来到这个世界睁开眼睛,第一次看到的最丰富的东西便是书籍。
当代城市的家庭中,“耕”已无可传,但“读”却不可弃矣。
在中国古代士大夫家庭或绅士阶层古老宅院的匾额上。
经常可以看到“耕读传家”这四个字。
还有的是一副对联: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这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家风。
在这类联匾后面的大院里,一代传承一代,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仪,修生养性,以立高德。
“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试想,让我的远在农村的父母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的耕种,让我身边的女儿在想读书时就有书可读,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好的家风吗?
读书成为我们祖先传承至今的习惯,也就成为了一种家风,那就是首先得让家里有读书的氛围,读书的习惯。
夜幕降临,花灯初上,我伏案备课,老公翻阅他喜爱的文学经典。
女儿看到家里安安静静的,每人拿着一本书看,也就模仿大人去阅读。
两三岁时,一整套的《葫芦娃》、《小龙人》,能够倒背如流,随手翻开一幅图画,便能准确完整地背出文字说明,尽管当时还不识字。
女儿自幼习惯在书海中遨游,并
没有在电视中沉迷,有一天女儿惊诧地说:“妈妈,小朋友家的电视白天还能看呢”。
我家白天是不开电视的,这个习惯一直到现在。
“如果真的爱孩子,那就和孩子读书吧!”有位特级教师在巡回报告中呼吁。
读书就是最好的教育,一个热爱阅读的书香少年就是最优秀的少年。
二女儿高中读的是文科,最头疼的就是中国朝代的更迭。
而最难啃的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混战与融合。
好在家中有这类知识的各种书籍,好几个周末时光,老公陪女儿一下摊开了《上下5000年》故事读本、《中国古代史》大学课本、《中国历史》中专课本等等。
图文表并茂,地图手绘,年表手写。
直到女儿对我国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南北百年对峙这一疑难迎刃而解。
大多数时候,阅读的本质,不应该是功利性的,而是宁静中一种无言的快乐与满足。
心中因为阅读而更加充盈,日子因为阅读而更加从容。
大女儿是学理科的,但对《红楼梦》情有独钟。
只因家中既有80年代版的原著,也有当代名家汇评本,还有脂砚斋点评本,此外著名红学家的论著也有不少。
特别有趣的是,老公把央视《百家讲坛》中许多大学者的讲稿下载打印,装订成册。
女儿胡翻乱翻了十几年。
难怪在大学里常给舍友辅导讲读这一文学经典。
老公车坐的靠背兜里始终装有一本《红楼梦》,全家人都知晓,只要一停车,谁的手快,谁就捧书阅读。
因为老公说,只有《红楼梦》才
具备翻到哪儿可从哪儿读起的功能。
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
让女儿们随处可看到书,随处可拿到书,这也是种环境的熏陶。
让孩子们感觉到读书是生活中必须的事情。
我喜欢剪报,《光明日报》上各种纯文化的作品,家里飘落得到处都是,有的是让老公看的,有的是让两个女儿读的。
这些最新的文化知识和信息就如同源头活水,浇灌着家庭的书香。
二女儿喜欢品味《读者》杂志上的“卷首语”,总喜欢随手拿纸笔抄写,说是写写就心里踏实了。
于是从上初中开始就专门给她订阅《读者》,还购买了以前的《卷首语合订本》。
女儿们学习紧张时,无暇阅读长篇著作,就专门给他们准备了小人书来读,有90年代出版的成套《三国演义》、《西游记》,也有合订本连环画《杨家将》、《李自成》等,还有一些上下集之类的,如《茶花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满屋的书香伴着孩子们长大了。
如今两个女儿尽管飞向了北京城。
但读书已成为她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五一假期,大女儿让我帮着从孔夫子旧书网买了本《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小女儿让我从网上下载了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用电子邮件给她发到了kindle阅读器中。
福楼拜说过:“阅读时为了活着。
”阅读的意义在于,他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
能够让
人快乐地活着,有灵魂地活着,高质量地活着,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活着的人。
教育,从家庭开始;家风,从读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