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执法队处置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工作的一般原则主讲人:XXX题目:综合执法队处置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的一般原则目的:与各兄弟单位综合执法队同仁共同学习、分享处置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了解执法队员在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过程中的准备、部署、队形及其指挥程序和一般原则,掌握执行应急处置任务的一般方法,培养良好的实战意识,为今后更好地完成城市综合执法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讲稿正文:在1964年出版的《美国城市警察培训教科书》前言里有这样一句话:“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人者,真知也。
’这是我们预防和控制骚乱发生的最重要的思维”。
可见西方国家很早就用来自古老中国的智慧来指导其预防、控制暴乱。
我理解,这一思维体现出我们中国哲学的精髓,也符合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所以我今天在开篇之前,首先要与同志们分享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以人为本,深入研究综合执法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实际剖析突发事件的成因和要素,发挥执法者执法优势,引导、控制并化解社会矛盾,做和谐社会的实践者。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 社会结构加剧变动, 利益关系深刻调整, 社会正由静态向动态发展。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强, 各方面的诉求明显增多, 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社会管理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呈数量上升、规模扩大趋势, 参与人数众多, 组织性、联动性和反复性增强, 处置难度极大。
有的因一件细微的事而在很短的时间内演变成聚众堵塞交通、冲击政府机关、围攻执法工作人员等事件, 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例如:(民治案例),可以说,城市综合执法难度越来越大,在坐的各位都是来自一线的综合执法骨干,相信大家对此都深有体会。
一、现代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所面临的形势违反城市管理有关规定的群众集体与执法队员的对抗性日益加剧,各种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经常导致暴力抗法、妨害公务案件的发生,执法队员的伤亡案件大幅增加。
队员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极大妨碍了执法队员的正常执法活动,损害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1、城市管理执法活动中遇到的暴力抗法案件上升趋势迅猛。
以某沿海城市(内部资料,城市名称不便于公开)为例,2007年共发生暴力抗拒城管执法案件18宗,被袭执法队员65人,伤36人。
2008年发生暴力抗拒城管执法案件上升至53宗,被袭59人,伤45人,死亡1人。
2009年案件猛增至146宗,被袭执法队员281人,受伤人数达到196人,死亡1人。
2009年比2007年发生暴力抗拒城管执法案件上升了711%,被袭人数上升了332%,受伤人数上升了554%。
2、少部分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偏低,执法不规范,激化群众之间的矛盾冲突。
执法队伍中部分队员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熟练地运用法律进行处理,执法行为不够规范,造成了群众的抵触情绪。
部分素质低下的执法队员甚至滥用职权,没有站在执法者应有的公正立场之上,在工作中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加深了与群众的矛盾。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素质偏低的队员,对待弱势群体态度恶劣,“吃拿卡要”。
这些违纪违法行为都严重损害了行政执法机关的形象,降低了执法人员的执法权威,极易引发暴力抗法事件。
3、传统的宣传工作、社会舆论导向存在一定的误区。
无论是执法机关自身,还是社会舆论,都比较注重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有的媒体为追求热点效应,对极少数行政执法人员的违法违纪报道大肆渲染,甚至有失公正,这些都容易误导群众,影响执法机关权威,造成群众抵触情绪加深。
二、影响城管执法顺利进行的原因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群众性、实践性、流动性都很强,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情况复杂多变,于种种原因,百姓对立情绪严重,执法纠纷不断。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对象复杂而敏感。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对象基本都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大多都从事着最简单的商品买卖活动,维系着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加之部分违章者自身存在的陋习,使其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不理解、不支持、抗拒执法甚至暴力抗法。
执法中稍有不慎,执法人员便会成为众矢之的,引来路人的围观、起哄,虽然他(她)们在商品交易活动中偷税、漏税,但由于他(她)们是弱势群体,其价格的低廉和其艰难的处境,极易博得围观市民的同情和谅解。
2、公安、司法保障不够有力。
由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不具有人身强制权,又缺乏有效的司法保障,在遇到现场纠纷时,极易发生围观、拥堵,执法人员往往势单力薄,孤掌难鸣,有口难辩。
如遇到暴力抗法时,求助于公安,公安在不理解的情况下,视事态为一般的打架斗殴处理,而不是按照防碍公务案件受理,从而降低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严肃性,造成了极不好的负面影响,严重的还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
3、城市功能不够完善。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平民为了生活,从事最小的商品买卖生意,从而流落于街头巷尾,占道经营,用获取的薄利养家糊口,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开展“游击战”,给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如果做到“有场可进”、“有市可归”、“有地可停”,那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矛盾就会减少很多,城市的文明程度也将很快得到提升。
5、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素质仍需要提高。
目前,大多数街道用较低的报酬招聘临时或短期的协管员,成为了执法队的主力,由于人员的素质不高,且冠有“临时”或“短期”之名,导致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执法时不懂法规、不讲方法、不讲策略,简单地看待问题和处理矛盾,随意性较大,缺乏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控制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稍有不慎便与管理对象发生争吵,有的酿成恶性事件,在老百姓眼里反应出来的便是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态度粗暴、野蛮执法等问题。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才导致城市管理执法的过程中极易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且大多数都与暴力抗法或妨害公务等违法行为有关。
三、城市行政管理中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的一般原则做为政府部门来说,应急就是应急管理,是为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管理活动,是对突发事件在酝酿、萌芽、爆发、平息等四个发展阶段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包括:应急预案建设、应急机制建设、应急体制建设和应急法制建设,即“一案三制”。
做为城市综合执法队,需要应急处置的突发性事件主要有哪些呢它包括: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中出现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各类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等。
今天我主要是和大家分享一下处置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中出现的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经验体会。
(一)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前,需要做什么执法环境的变化, 要求街道执法队不仅要履行好日常的城市行政管理的职责, 更要有处置各种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体现出纪律部队的特点, 提高整体实战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机动能力、驾驭控制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编修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是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最基础性工作,不容忽视。
应急预案又可以称为应急计划,是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针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开展控制与救援行动,尽量避免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造成的损害,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工作方案,主要解决“突发事件发生前做什么、事发时做什么、事发后做什么、以上工作谁来做”等四个问题,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操作指南。
预案编制一般分为五个步骤:成立预案编制小组、组织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评审和发布应急预案、实施应急预案。
预案制定后,做为行政执法一线力量,我们还要根据掌握的各方面工作信息反馈及时修订预案。
执法队领导和执法队员还必须经常性地对预案进行演练,通过实际演练将程序和各阶段处置方法烂熟于心,保证各类预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贴近实际、指导实践,整个处置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
(二)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时,需要做什么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要求我们按照三个阶段、六项原则进行。
三个阶段是:接受任务阶段、合围控制闹事人员阶段、驱散驱逐闹事人群阶段六项原则是:1、预有准备,快速反应;2、统一指挥,协同配合;3、集中力量,确保安全;4、队形灵活,争取主动;5、区分对象,合理处置;6、慎防升级,保持士气。
下面,我给大家放一段录像资料,这是我们松岗执法队在一次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的实况,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播放录像:执法队员出现场,装备整齐,站位有序,随着闹事群众的方向调整站位和队形,对煽动闹事并围攻的人员控制、扭送,维持现场秩序等镜头)接受任务阶段:要了解任务、判断情况、快速反应,同时还要做好全程录像、取证工作。
执法队现场指挥员必须根据任务需要,周密计划,合理部署,确保重点,区别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战术,力求尽快平息事态,坚决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部署的原则是:集中力量,保障重点。
也就是说要在明确中心任务的基础上开展行动。
由于执法队员人数有限,围观群众数量往往大于执法人数,如果想在一次处置行动中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例如:在查处乱摆卖现象时,发生了群众围攻的突发性事件,那么我们在应急处置时就要明确,此时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制止其它乱摆卖行为,而是针对围攻行为,将事态控制住并将肇事者扭送至公安机关,一切的部署应当围绕确保执法队员安全、控制闹事人员、扭送违法分子以及平息事态影响等方面来进行。
处置工作从接受任务之初到部署执法力量,都要通过视觉和行动向围观群众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行政执法工作是代表政府执行法律法规,是严肃的执法行为,绝不向任何违法力量低头。
合围控制闹事人员阶段:执法队员应根据事件规模、领导意图、任务性质和地形等情况,贯彻积极防御的思想,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充分发挥各种装备的作用,顽强防守,适时劝导,坚决完成合围任务。
合围控制,是指对闹事中心地段实施封闭并控制事发现场的处置行动。
目的在于切断闹事人群的内外联系,疏出阻入,防止合围区内事态规模扩大。
第一步:展开部署,威慑控制执法队到达事发现场后,指挥人员要迅速查明合围区域内的地形、闹事人群的规模、企图及可能采取的手段和行动。
及时指挥队员展开,对任务区域实施威慑控制。
根据任务需要,选择一至数个控制点,控制点选择在任务区域内的主要路口、街道、车站以及周围便于控制的制高点等处。
力求对任务区域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制面、周边封锁的合围态势。
机动队员在便于隐蔽、机动的位置待命,随时准备增强合围力量和应付意外情况。
以强大的阵容,精良的装备,过硬的素质,优良的作风,显示执法威严,达到震慑闹事分子,挫其锐气,慑止其冲击的目的。
第二步:封闭通道,疏出阻入到达位置后,指挥员迅速指挥队员在各自的位置上展开,依托有利地形和障碍物,以减轻处置现场的压力,防止闹事分子进行串联和增援。
机动人员在预定位置上待命,随时准备支援或应付意外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