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蜗杆的车削 教案

蜗杆的车削 教案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实习课教案教案编写蔡伍军审核时间
教案号课题教材对应范围
NO:15 蜗杆的车削
章节页码第九章第一节
授课时数300×4分钟
参阅书籍《车削加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适用班级中级、高级、技师班
授课时间授课类型讲授新课、实训操作
蜗杆车削练习图
未注倒角处倒棱
全 部 1.6
部放大
4
1
0-
.
6
1.6
1
.
6
1
.
6轴向直廓蜗杆
模 数 2
头 数 1
旋 向 右
齿型角 20
导程角 3°6′
法向齿形轴向齿形
3
7
项目序号配分
技 术 要 求评 分 标 准检查结果得 分外







8每超差0.01扣2分扣完为止
8
8
8
每超差0.01扣2分扣完为止
每超差0.01扣2分扣完为止
5
5
5
5
超差不得分
超差不得分
超差不得分
超差不得分
全齿高4.4
模数2
齿型角20
法向齿厚3.140-0.10
5
4
5
8
不合格不得分
不合格不得分
不合格不得分
不合格不得分
不合格不得分
1.6五处
倒棱倒角
2′5
2′5
不合格不得分
每超差0.01扣2分扣完为止
齿侧(底)2′3不合格不得分
项目教学指导及内容
教学目的1.了解蜗杆的一般技术要求。

2.掌握蜗杆有关车削的计算方法。

3.掌握蜗杆车刀的刃磨方法和装夹方法。

4.掌握蜗杆的车削方法。

5.掌握蜗杆的齿厚测量法。

教学重点1.掌握蜗杆有关车削的计算方法。

2.掌握蜗杆车刀的刃磨方法和装夹方法。

3.掌握蜗杆的车削方法。

4.掌握蜗杆的齿厚测量法。

教学难点

解决方法1.车刀的刃磨方法和装夹方法。

2.车蜗杆时借刀的技术(保持单刃切削)。

3.熟练掌握中途对刀的方法。

解决方法:
1.检查车刀的刀尖半角是否正确,使用样板规装刀。

2.掌握了车削蜗杆的基本方法后,集合学生,演示移动小滑板借刀车螺纹。

3.演示:按下开合螺母、移动小滑板,刀尖与原螺旋槽重合,记住中滑板刻度。

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法教学,利用多媒体、黑板、实物教具等作一小时的入门指导及操作示范,在学生实习操作中作巡回指导。

教学准备1.备料45#钢Φ50mm×150mm、冷却液。

2.90°YT15车刀,45°车刀,切槽刀,高速钢蜗杆车刀。

3.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齿轮游标卡尺。

组织教学1.安定学生情绪,清点人数,查清未到学生姓名及原因。

2.检查学生着装及安全防护。

3.作约5分钟的德育教育,提示安全文明实习操作的重要性。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5.巡回指导、批阅练习件做好成绩记录。

6.抓好车间卫生,认真填写教学日志作好工作记载。

教学过程
及时间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新课(10分钟)1.螺纹车刀的螺旋升角对螺纹加工有什么影响?
2.怎样提高牙侧的表面粗糙度?
3.插入德育教育。

4.导入新课时读懂加工图信息,不懂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再次回顾并讲清楚。

提问式复
习,插入德
育教育
相关的工艺知识(15分钟) 一、相关的工艺知识
蜗杆的齿型和梯形螺纹很相似。

常用的蜗杆有米制蜗杆(模数),齿型角为20°(牙形角40°);英制蜗杆(径节)齿型角为14°30′,(牙形
角29°)两种。

我国一般常用米制蜗杆。

齿型又分轴向直廓蜗杆和法向直
廓蜗杆。

通常轴向直廓蜗杆应用较多。

由于蜗杆的齿型较深,
1.蜗杆的一般技术要求切削面积大,因此车削时比一般梯形螺纹更困难些。

(1)蜗杆的周节必须等于蜗轮周节。

(齿距)
(2)蜗杆分度圆上的法向齿厚公差或轴向齿厚公差要符合标准要求。

(3)蜗杆分度圆径向跳动量不得大于允许范围。

2.米制蜗杆车削时的有关尺寸计算(见书本)
3.蜗杆车刀
一般选用高速钢材料车刀,在刃磨时,其顺走刀方向一面(左侧)的后角必须相应的加上导程角。

为了增强刀头强度,而背向走刀方向一面(右
侧)后角应相应减去一个导程角。

即:左侧后角=3°—5°+导程角。

右侧各角=3°—5°—导程角。

(1)蜗杆粗车刀:
1)车刀左右刀刃之间的夹角要小于牙形角。

(39030′)
2)刀头宽度要小于齿根槽宽。

3)应磨有100~15°纵向前角。

4)径向后角60~8°。

5)左刃后角(30~5°)+导程角。

右刃后角(30~5°)—导程角。

6)刀尖适当倒圆。

简单讲解
蜗杆加工
的相关工
艺知识(结
合理论教
学)
教学过程
及时间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设计
车刀的刃磨与装夹(5分钟) (2)蜗杆精车刀:
1)车刀左右刀刃之间的夹角等于牙形角。

2)为了保证齿型角一般前角磨成0°,这种车刀切削轻快,排屑顺利,可获得较细的表面粗糙度和较高的齿形精度,但车刀前端刀刃不能顺
利切削,只能精车两侧齿面。

(3)蜗杆车刀的装夹.
精度要求不高的蜗杆或蜗杆的粗车可以采用角度样板来装正车刀。

装夹精度要求较高或模数较大的蜗杆车刀,通常采用万能角度尺
来找正车刀刀尖位置。

就是将万能角度尺的一边靠住工件外圆,观察
万能角度尺的另一边与车刀刃口的间隙。

如有偏差时,可转动刀架或
重新装夹车刀来调整刀尖角的位置。

如下图:
边演示边
讲解,提醒
学生“三
紧”
蜗杆的加工
方法(15分钟)二、蜗杆的加工方法
采用开倒、顺车切削。

蜗杆的切削方法和车梯形螺纹相似,可以用分
层切削法。

粗车后,留精车余量0.2~0.4mm。

由于蜗杆的螺距大,齿型深,切削面积大,因此精车时,采用均匀的单面车削。

如果切削深度过深,
会发生“啃刀”现象。

所以在车削中,应观察车削情况,控制车削用量,
防止“扎刀”。

根据梯形
螺纹的加
工方法,进
一步讲解
分析蜗杆
的加工要
领。

工件的测量方法及师生
互动(15分钟) 三、蜗杆的测量方法:
1.用三针和单针测量,方法与测量梯形螺纹相同。

2.齿厚测量法.是用齿轮游标卡尺测量蜗杆分度圆直径处的法向齿厚。


3.齿轮游标卡尺由互相垂直的齿高卡尺和齿厚卡尺组成,测量时将齿高卡尺
读数调整到齿顶高(蜗杆齿顶高等于模数m x)法向卡入齿廓,亦使齿轮卡
尺和蜗杆轴线相交成一个导程角的角度,做少量转动,使卡角与蜗杆两侧
面接触,(利用微调调整)此时的最小读数即是蜗杆分度圆直径处的法向
齿厚Sn。

实物测量
师生探讨
老师巡回指导四、巡回指导
1.技术要领
2.操作规范
3.精度控制
4.表面粗糙度的控制
5.劳动纪律的监督
综合管理
示范操作
正确引导
作业批改五、作业批改
1.现场批改并作好记录
2.及时指出不足这处加以改正
做好平时
成绩记录
自评教学
成效
打扫场地与机床卫生(20分钟) 六、设备保养
1.包括设备与场地的清扫
2.导轨及各滑动面涂油并润滑
3.各注油孔或油杯的注油
4.检查润滑油的质量和高度
良好习惯
提高修养
结束指导(10分钟) 七、回顾与总结
1.车单线蜗杆时,应先验证周节。

(齿距)
2.由于蜗杆的螺纹升角大,车刀的两侧副后角应适当增减,精车刀的刃磨
要求是:两侧刀刃平直,表面粗糙度小。

3.对分夹头应夹紧工件,否则车蜗杆时容易移位,损坏工件。

4.粗车时应调整床鞍同床身导轨之间的配合间隙,使其稍紧一些,以增大
移动时的摩擦力,减少床鞍窜动的可能性,但这个间隙也不能调的太紧,
以用于能平稳摇动床鞍为宜。

5.加工模数较大的蜗杆,粗车时为了提高工件的装夹刚度,使它能够承受
较大的切削力,应尽量缩短工件的长度,或使用四爪单动卡盘装夹。


车时要保证工件的同轴度,应以两顶尖孔定位装夹,以保证加工精度。

6.精车时,保证蜗杆的精度和较小表面粗糙度的主要措施是:大前角(纵
向前角)薄切屑,低速,刀刃平直,表面粗糙度小,以及充分加注切削
液,为了减少切屑瘤的影响,有时可能采用“晃刀”切削,即开车一瞬
间就停车,利用主轴转动惯性,但不停住,然后再反复开车停车。

7.工件车好以后,要立即提起开合螺母,手柄恢复至正常走刀位置,以防
事故发生。

总结经验
循序渐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