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报告范文

地质报告范文

1、概述1.1 拟建工程概况芜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拟在厂区内现有生产线的西侧,建设两条生产规模为1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

拟建场地位于芜湖市以南约40公里,距繁昌县城区约10km左右的繁阳镇代冲村。

境内有繁昌-荻港、繁昌-新港的公路,向北4 km左右为芜铜公路,向西10 km左右即为长江,水运上至武汉、重庆,下至芜湖、南京、上海,交通较为便利。

主要建(构)筑物有窑尾、窑中、窑头、均化库、立磨、废气处理、熟料库、原煤预均化堆场、辅料预均化堆场、石灰石预均化堆场、联合储库、石灰石破碎、砂岩破碎、余热发电等。

1.2 勘察目的与要求1.2.1勘察目的本次勘察属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目的是为了对拟建场地的建(构)物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并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具体方案做出论证和建议。

1.2.2勘察要求(1)勘察工作应遵守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的要求,提供设计工作所需的各种岩土工程资料及技术参数。

(2)查明建、构筑物范围内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性,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并对各建(构)筑物的基础设计或地基处理方案提出建议。

(3)查明场地内有否不良地质现象,并请注意查明拟建场地内是否有采坑、井巷,提出评价与整治不良地质现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深度、水位变化规律及地层的渗透性。

判定环境水和土对建筑材料和金属的侵蚀性。

对地下水在建、构筑物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影响做出评价,并提出防治建议及计算参数。

(5)按灌注桩(人工挖孔和机械钻孔)提供各土层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并对桩型及桩端持力层的选择提供建议。

(6)对深基坑开挖提供稳定性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等对邻近工程的影响。

(7)确定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评价岩土的地震稳定性,给出场地的卓越周期等地震参数,判别并确定液化等级、液化程度和提出处理方案。

(8)钻孔深度:控制性钻孔应钻至岩层,并应穿透溶洞等不良地质层或风化层进入新鲜岩体不少于5m。

一般性钻孔应穿过风化层进入新鲜岩体不少于3m,同时应穿透溶洞等不良地质层。

(9)所有钻孔要求提供总图座标。

1.3 勘察工作的依据本次勘察执行下列国家和行业及地方标准:(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5)、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国家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7)、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8)、《芜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三期2×1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岩土工程详勘要求》(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编制)1.4 勘察工作概述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二级工程,场地等级属二级场地,地基等级属二级地基,本次勘察等级为乙级。

勘察工作以钻探和原位测试结合的方法进行,并进行土样和岩样室内测试工作。

勘探孔位布置由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提供。

本次勘察的外业工作于2009年5月13日进场施工,先后调进XY—150型工程钻机5台,至6月20日完成全部外业工作。

于6月20日转入内业资料整理,编写报告。

实际完成工作量见表一。

表一实际完成工作量统计表本次勘察过程中,余热发电孔位定位进行了变更,变更前ZK142、ZK143两孔已施工结束,其工作量为43.25m。

在本次勘察以钻探为主,并进行原位测试和岩土样试验工作,现将各项工作分述如下:1.4.1、钻探根据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提供的钻孔布置平面图。

共布置钻孔144个。

本次勘察钻探孔采用全孔取芯回转钻进并进行泥浆护壁,为确保取样和原位测试的精度和分层的准确性,钻进过程中严格控制回次进尺在1.5-2.0m。

孔深和岩芯采取率均达到了规范的要求。

1.4.2、原位测试根据拟建场地内地质条件,原位测试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粘性土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含角砾粘土中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试验间距符合要求,每一主要土层不少于6次。

1.4.3、岩土样为查明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的岩土层均取样进行测试,试验项目粘性土为常规项目,碎石土进行颗粒分析,岩样进行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另外选取了部分土样进行了三轴试验和渗透系数测试。

岩土样由芜湖实验测试研究所完成。

取样间距符合要求,每一主要土层样品数量不少于6组。

1.4.4、波速及地脉动测试为提供拟建场地各岩土层的剪切波速,划分土类型及场地类别,测试场地的卓越周期,选择了ZK07、ZK28孔进行了单孔波速测试,在场地选择了两处进行了地脉动测试。

波速测试采用WZG-24工程地震仪和井中三分量检波器。

在离钻孔1m处放置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并使之与地面紧密耦合,用铁锤分别侧击长方形木板的两端,进行人工激发剪切波,经地层向下传播,在孔内不同深度处依次用检波器接收,用检测仪完成振动信号的采集并记录。

试验间距1.0m。

地脉动测试使用WZG-24工程地震仪进行采样计算。

1.4.5、工程测量本次勘察所有钻探孔采用NTS202全站仪,依据各勘探孔的坐标进行放样定位。

同时测得各钻探孔孔口标高。

少数孔由于地形影响,有所位移。

钻孔位置见附图1-1、1-2,孔位坐标及孔口高程及钻孔地下水深度见附表1。

本次勘察采用的坐标为1954北京坐标系,高程为1956黄海高程系。

1.4.6、室内工作本次勘察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其它相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

原始资料均进行自查、互查、审查,确保数据真实、齐全、完整,在此基础上,进行数理统计,编写报告。

成果资料由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审核、审定。

2、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2.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及附近地貌单元属皖南低山丘陵区,地貌形态为低山丘陵,沟谷发育,地形起伏较大,拟建场地位于山间洼地,其周围山顶多为浑圆状。

部分场地已整平,局部有填土,现状地形与原始地形有较大变动,地面标高14-40米。

2.2 地层拟建场地及附近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地层,其岩性特征如下:1、二叠系(P2)主要为二叠系大隆组及龙潭组:(1)、龙潭组(P2L):岩性上部为粉砂岩、页岩夹煤层,中部长石石英细砂岩夹黑色粉砂岩及页岩,下部含生物碎屑硅质页岩、页岩。

⑵、大隆组(P2D):岩性为含放射虫硅质岩夹硅质页岩,底部夹透镜层状生物碎屑灰岩。

2、三叠系(T1)主要为三叠系下统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h)、南陵湖组(T1n):⑴、殷坑组(T1y):上部微晶灰岩、砾屑灰岩、夹钙质页岩,下部页岩、泥岩夹泥灰岩。

⑵、和龙山组(T1h):上部微晶灰岩,含白云质砾屑灰岩,下部条带状岩夹微晶灰岩及砾屑灰岩。

⑶、南陵湖组(T1n):上部鲕状灰岩,下部微晶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

3、第四系拟建场地为第四系地层覆盖。

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2dl +el)残坡积堆积层及第四系全新统(Q4al)冲积层。

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含角砾粘土、粘土。

此外,拟建场地及附近还零星分布中酸性小岩体,呈岩脉产出。

据一期和本次勘察揭露主要为闪长玢岩。

2.3 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区域构造位于淮阳山字型前弧东翼,一级褶皱为铜陵—繁昌复向斜,呈北西—南东向,长约70 km,宽约30 km;拟建场地位于二级褶皱桃冲向斜的北东端,靠近轴部,轴向北东向。

断层构造以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二组断层为主,北北东向断层长约2公里,为正断层,初勘物探证实有异常,但深度较深;北西向断层为逆断层,为区域性断层。

2.4 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气候属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6℃,最高温度达41℃,年平均降雨量1197mm,雨量多集中在6-8月,无霜期234天。

据区域资料和本次勘察资料,拟建场地及附近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岩裂隙岩溶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三个类型。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全新统及中更新统地层中,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含水贫乏,富水性差,碳酸岩裂隙岩溶水主要赋于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灰岩中,场地大部分布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灰岩,地表岩溶较发育,主要为溶沟、溶槽等,地下岩溶主要为溶洞、溶隙,地下水类型为承压水,在岩溶发育地段,富水性较好。

在勘察施工中大部分钻孔漏水较严重,单井涌水量一般在300~1000t/d。

据简易抽水试验,单井最大涌水量为1140t/d。

碎屑岩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页岩中,富水性贫乏。

2.5 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主要有:2.5.1岩溶拟建场地及附近基岩主要为三叠系下统灰岩,岩溶发育,地表主要表现为溶沟、溶槽等,地下岩溶主要为溶洞、溶隙,本次勘察近1/3钻孔(共有34个)见有溶洞,为中等岩溶发育区,部分地段岩溶发育。

岩溶是本工程最主要的不良地质作用,对拟建工程的稳定有所影响,其稳定性评价及处理措施建议见表二。

2.5.2、土洞本次勘察未发现土洞。

2.5.3、断层安徽第二水文工程勘察院初勘地质调查时,发现有6条断裂构造,分布在拟建场地外围,倾角近直立,带内岩石强度较高。

均不是活动断裂,对场地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本次勘察未发现断裂构造。

2.5.4、小煤窑采空区根据《芜湖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春谷分厂拟建场地小煤窑采空区勘查报告》,在本次勘察的砂岩破碎和联合储库场地,有张村煤矿的开采井口,其井口附近的巷道顶板埋深较浅,取巷道宽度3m,估算临界深度H0为36m,按主巷道倾角42°推算,在距井口60m 的范围内,其巷道埋深小于54m,并小于1.5 H0(临界深度)。

其顶板稳定性较差,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可采用桩基础或回填处理。

该小煤矿开采巷道延深至三期拟建场地废气处理地段,在该地段开采巷道埋深较深(一般大于200m),对拟建工程稳定性影响不大。

2.5.5、滑坡和崩塌据调查和访问,未发生灾害性滑坡,分析场地自然边坡是稳定的。

岩石边坡为中—微风化石灰岩,岩石较稳定,一般不会形成崩塌。

如有人工开挖,形成陡坡,若岩石破碎,可能会形成崩塌。

3、岩土层划分及其工程地质特征根据本次勘察资料,拟建场地内可分为8个岩土层,为与二期岩土层统一,其编号表二溶洞稳定性评价治理措施建议一览表一致,本次勘察⑤层缺失,具体分布情况和工程地质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层素填土(Q4ml):灰黄色、灰色,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碎石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