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瑞 南自 南瑞继保

南瑞 南自 南瑞继保

智能电网“南京帮”(ZZ),好一部江湖恩怨情仇史今年深圳南瑞和南瑞继保都在全国大张旗鼓地招人,其中深圳瑞要招110人,南瑞继保居然还招450人,不禁让人汗颜。

但是其实这两家背后也有他们的心酸之处,特别是深圳南瑞被李嘉诚收归后,却换来了苦不堪言的局面。

从网上找到了这篇文章,有点长,但里面详细讲述了南瑞、深圳南瑞、南瑞继保、南自这几家国内二次设备龙头企业的前世今生,以及他们的恩恩怨怨,简直就是一部江湖大片。

电力系今年毕业或即还在读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当中的秘史,也许会对择业有些帮助。

智能电网“南京帮”(ZZ)(一)在智能电网预期投资规模1万亿元,以及研究机构称将带动相关产业4万亿元的巨大商机面前,各地方和诸多企业抢跑进场,市场快速热了起来。

南京和南京的企业走到了前面。

前言中国智能电网投资正进入快速增长期。

一个明确的信号是今年9月初国家电网公司公布的2010年第二批智能电网招标公告,数量明显超过7月份的第一批,除了变压器数量与第一次持平外,互感器数量增加200套、组合电器增加101间隔、断路器增加9套、隔离开光增加39组、避雷器增加103台。

这是国家电网公司于去年提出中到2020年智能电网预期投资1万亿元计划的一部分。

去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表示,将分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从新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优化利用的角度看,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正趋陷入一系列困境中。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截止到2 008年底,电网22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已达36.48万千米,中低压配电网长达几百万公里。

这个庞大的输配电系统单向运转,实际上已成为最浪费的网络资源。

倘若中国实现了互动电网的转型,有专家以2008年全国社会用电量35000亿千瓦时做过测算,相当于每年可节省其中5%-10%的电源资源,接近2000亿元的水平。

要突破困境,只有大规模调整电网发展战略。

并不只有房地产和汽车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看来,电网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也牵涉到国民经济的所有条块和行业,最终也落实到消费者个体。

这种变革和调整,既能带来电网上下游产业链技术水平的提升,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方,特别是身处金融危机年代。

由此,发展智能电网被提到国家战略。

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首次将“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智能电网时代即将到来”。

今年6月29日,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和《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

这是继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智能电网发展计划和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智能电网建设之后的又一个利好消息。

毫无疑问,行业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促进和带动智能电网和相关产业有序发展。

在智能电网投资规模1万亿元以及研究机构称将带动相关产业4万亿元的巨大商机面前,各地方和企业抢跑进场,市场快速热了起来。

南京和南京的企业走到了前面。

国内二次电力智能自动化装备五大豪门,除了坐落在河南许昌的许继集团,其余四家国电南自、南瑞集团、南瑞继保和北京四方都与南京有着密切的渊源。

南京共有70多家二次电力装备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它们大多由南自、南瑞、南瑞继保三大豪门的技术骨干离职后创办,还有一部分技术人才到南京之外的地区创业或者作为职业经理人加盟。

南京,成了中国电力自动化产业的发祥地和技术力量集散地,堪称一座摇篮。

一座南京城,聚齐了智能电网设备制造商三大豪门。

南自、南瑞和南瑞继保三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占国内二次电力自动化市场份额的70%左右。

南自的优势产品包括变压器、电抗器、母线等元件保护设备,是元件保护龙头,占国内1/3市场份额。

在数字化智能变电站核心的光电互感器产品上,南自销售份额占市场半壁天下。

南瑞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的高端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

在省调市场,国电南瑞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8%;在县调市场,国电南瑞的市场占有率大约为30%。

南瑞继保的线路保护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

公司年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人均产值250万元,是国内继电保护行业销售规模最大的厂商,被誉为中国未来的西门子公司。

近身观察发现,在智能电网盛宴的背后,上演的是一部激荡着豪门恩怨情仇的大片,演绎股权、技术、管理、人情、权利的层叠故事。

其间既体现出中国转轨经济的特色,又隐含着在高科技现代化进程中追求与碰撞所付出的代价。

在这样聚散交织的合纵连横中,我们看到一拨又一拨的技术精英和职业经理人,或者选择创业,或者“转会”另一家豪门。

我们还看到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跨国品牌在二次电力设备领域被上述豪门联手打得落花流水,荡然无存,退出了中国市场。

在南京之外,这些电力行业豪门以及围绕着它们“搵食”的“鱼虾”们被称为“南京帮”。

(二)上篇南瑞与深圳南瑞、南瑞继保的三角恩怨简单地说,深圳南瑞和南瑞继保是南瑞集团的子公司,分别在1 994年和1995年成立,但南瑞都只是参股,既不控股也不是大股东。

经过十多年的潜心发展,深圳南瑞在细分的母线继电保护设备市场占到29%份额,位居第一,招商证券报告称深圳南瑞2009年销售收入5.48亿元。

南瑞继保更显辉煌,2009年销售收入30多亿元,是国内继电保护行业规模最大的公司,主打的线路保护产品市场占有率40%以上。

深圳南瑞和南瑞继保也是南瑞旗下做继电保护业务最大的两家分公司。

与此同时,南瑞这十多年发展下来也成为中国电力设备供应商的巨擘,2009年销售规模不算南瑞继保大约60亿元。

因自身实力强大,收回深圳南瑞和南瑞继保的控股权成为南瑞必然的战略选择。

但面对已经打下的大好江山,深圳南瑞和南瑞继保大股东又怎肯轻易相让,问题由此趋于复杂化,麻烦与冲突不断。

李嘉诚嫡系收购遭另类狙击6月10日,北京产权交易中心。

长园集团(600525)以2.55亿元价格竞拍收购广西力元公司持有的深圳南瑞15%股权。

4年前,长园集团以1.48亿元价格受让新加坡亚洲电力科技公司持有的深圳南瑞35%股份,成为深圳南瑞第一大股东。

这次增持后,长园集团最终持有深圳南瑞53.33%股权,实现绝对控股。

长园集团的控股股东为长和投资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香港长和控股公司,最终控制人则为李嘉诚家族。

也就是说,长园集团作为李嘉诚的嫡系控股了深圳南瑞。

深圳南瑞在市场上取得的不俗战绩,以及国家对智能电网投资的美好前景,让长园集团决定以较高价格控股深圳南瑞。

此外,为了与深圳南瑞在智能电网方面的二次设备形成产品的相互配合,长园集团还相继收购并控股了生产微机防控系统的珠海共创和生产光电互感器的珠海成瑞两家公司。

业内人士称,南瑞一方也参与了广西力元公司所持15%股权的竞标,但因出价没有长园集团高,最终花落人家。

不过,长园集团高兴得太早了。

股权增持后,从今年7月初开始,大批深圳南瑞的业务骨干离职。

知情人士透露有100多人先后离职,集体跳槽去了南瑞,其中研发人员88个,占研发团队的90%,其他的人是生产制造和工程服务部门技术经验丰富的员工。

他们很清楚,回到南京就是与深圳南瑞成为直接的竞争对手,同一个办公室里,走掉的同事与留下的同事转脸就成了“敌人”。

长园集团心急如焚,总共200多人的公司有近半的人离职,对公司后续发展无疑是沉重打击。

长园集团派驻深圳南瑞的总经理王尔兵以高薪条件诚恳挽留,也未能奏效。

这些人为何如此心向南瑞呢?知情人士象征性地调侃:“只要南瑞手一招,说‘你们回来吧!’他们都愿意回到南瑞这面大旗下,因为南瑞后面站的是国家电网公司。

”失去南瑞品牌和背景支持的深圳南瑞,发展后劲不为业内看好。

对于一家技术性公司,技术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像这样一下子100多个技术骨干集体跳槽投奔竞争对手,在商业竞争史上也不多见。

人才争夺是市场竞争的另一类致命狙击。

就这样,南瑞虽然看似没有把深圳南瑞完整地纳入囊中,但最宝贵的技术人才队伍绝大部分回归,或许是一种更占净利的胜利。

据知情人表述,南瑞自身都不曾想到会以这样一种方式解决深圳南瑞的历史遗留问题。

而此前,一直不肯被收编的南瑞继保也出现了意外转机。

郑玉平回归去年12月底,南京市南瑞路8号的南瑞大院内,一个消息像爆竹一样炸开。

“听说郑玉平回来了!”有人在交头接耳。

“真的假的?”很多人不信,又去找其他人打听。

郑玉平与南瑞继保董事长沈国荣搭档从事继电保护研究30年,跟随沈国荣创业也有15年,长期担任南瑞继保的总工程师兼副总经理。

据传,郑玉平所持的南瑞继保股份仅次于沈国荣,且相差不多。

南瑞官方对郑玉平如此介绍:1986年起先后任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继电保护课题组组长、继电保护分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他在国内首先提出并实现了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方案,目前已成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广为采用的模式;他研制了40多项继电保护装置,已在全国各电力系统大面积使用。

业内评价,郑玉平的继电保护技术成就与影响力仅次于沈国荣。

更让南瑞人感兴趣的是,这个当年离开南瑞、与沈国荣联合创办了国内最大的继电保护企业——南瑞继保的二号领军人物,怎么就又回来了?南瑞继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郑玉平并不是一个人“归队”。

跟随郑玉平回来的还有南瑞继保的三号、四号人物——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周旭和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王爱玲,以及30多位技术骨干。

郑玉平拉回来的是一支强大的继电保护领域骨干队伍。

郑玉平、周旭、王爱玲三人同是南瑞继保董事,以往南瑞继保每召开重要会议,主席台上就坐的正是沈国荣、郑玉平、周旭和王爱玲4人。

如今沈国荣看作左膀右臂的3个人全部“哗变”回南瑞,而且还带回一支研发骨干队伍,这起人事地震在同行中引起强烈关注。

在西祠胡同社区的“南瑞之苦乐年华”版上,几条讨论“郑玉平回归事件”的帖子点击率过万,南瑞和南瑞继保员工跟帖活跃,每个帖子后面的跟帖多达五六十条,有的发表看法,有的透露实情。

这几条帖子及附后的大量跟帖还被日本专业电气网站收录到《中国电气情报》专集,可见影响之大。

在跟帖里归纳3个董事会创业元老与沈国荣决裂的可能原因有:南瑞继保的管理不民主,沈国荣一人说了算;沈国荣突出个人,强调以“沈国荣为核心”;早先大家齐心合力,后来沈国荣周围来了小人,沈受小人挑唆蛊惑,伤害了董事会其他成员的感情。

在郑玉平事件之前,南瑞继保也发生过数次技术骨干和职业经理人集体跳槽离职事件,只不过影响远没有这次大。

数年前,南瑞继保一批技术骨干集体跳槽到南京东大金智科技,包括目前担任金智科技副总经理的叶峰、金勇、朱华明。

金智科技是南京三大豪门之外规模稍大的同行企业,2006年成功上市中小板,上述3位高管都持有金智科技100万股左右的股份。

周旭此前就曾经跳槽离职过一次,后来又回到南瑞继保,此次是他第二次离开。

离职的3个董事对于出走原因选择沉默,外界的人很难了解完整的真相。

尽管南瑞继保在2010年年中职代会上解释,“那些离开的人是受到某利益集团的利诱意图瓦解我们,他们一定会后悔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