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园林史考试复习题目答案

中国园林史考试复习题目答案

复习大纲:1、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P7答: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自然山水园两大类型;按照园林的地区分,可分为北京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按照身份阶层分,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院园林、百姓园林、风景园林和陵园园林。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P13答: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话的情趣;意境的涵蕴。

3、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及概念P24答:囿、台、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囿:王室集中豢养田猎捕捉到的活着的野兽、禽鸟的场所,还兼有游观的功能。

囿起源于狩猎。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台有观天象,通神明登高眺远,观赏风景的功能。

园圃:园,所以树木也(毛传);《说文解字》:“种菜曰圃。

”园圃有供应宫廷果蔬和观赏的功能。

4、秦代重要的离宫御苑有哪些?P44答:关中地区散布着秦代众多的离宫、御苑,其中比较重要且确定其具体位置的有上林苑、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等几处。

5、甬道、复道、驰道、一池三山答:一池三山:中国古代传说有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座仙山,山上住着仙人有长生不老的药方。

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由于神仙思想的主导而摹拟的神仙境界实际上就是山岳风景和海岛风景的再现,这种情况盛行于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

为了满足皇帝求仙的欲望,在园林中引水为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山,以摹拟神仙境界。

甬道:驰道:复道:6、西汉上林苑的规模、范围及内容。

P48答:上林苑的苑墙的长度方圆大约为130公里至160公里,共设苑门十二座。

它的范围按现在的地理划分,南达终南山、北沿九峻山和渭河北岸,地跨西安市和咸宁、周至、户县、蓝田四县的县境,占地之广可谓空前绝后,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内容根据考古发掘情况,综述如下:1.山水上林苑外围是终南山北坡和九峻山南坡;关中有八条大河,即所谓”关中八水”,还有天然湖泊和人工开凿的湖泊。

人工湖除了供游赏之外还兼作其他的用途,比较大的有四处:昆明池、影娥池、琳池、太液池。

2.植物、动物天然植被当然是极为丰富的,另有大量人工栽植的树木,是一座大型的植物园。

苑内豢养百兽,有大量的一般动物,珍禽奇兽,及许多外国的动物,相当于一座大型的动物园。

3.苑苑即园林,也就是三十六处“园中之园”。

一般都建置在风景优美的地段作为游憩的场所。

4.宫宫即宫殿建筑群。

上林苑范围内的宫殿建筑群共计12处,以建章宫规模最大。

5.台上林苑内有许多台,仍然沿袭先秦以来在宫苑内筑高台的传统。

6.观观、馆二名往往通用,是汉代对体量比较高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通称。

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和用途的建筑物。

7.生产基地8.上林苑是一个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

7、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答: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消失,生产和经济运作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

它有两个类别——宫和苑,其中“宫”已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之中。

8、南北朝时期寺观园林的概况。

P111答:1、佛教、道教盛行,佛寺、道观大量出现,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出现就向着世俗方向发展;2、毗邻于寺观而单独设置的园林。

南北朝盛行“舍宅为寺”,宅园原样保留为寺院的附园;3、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4、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主导性作用。

9、唐代华清宫苑的规划布局特点. P143答:宫延区的北半部分分为中东西三路。

宫城的南半部为温泉汤池区。

苑林区以建筑物结合于山麓、山腰、山顶的不同地貌而规划为各具特色的许多景区和景点。

山麓分布着若干以花卉、果木为主题的小园林兼生产基地;山腰则突出溪谷、瀑布等自然景观,放养驯鹿出没其中;山顶高爽清凉,视野开阔,修建许多亭台殿阁,高低错落,发挥其观景和点景的作用。

10、唐代主要的私家园林、公共园林有哪些?答:私家园林主要有:城市私园:白居易履道坊宅园;郊野别墅园:杜甫浣花溪草堂、王维辋川别业。

公共园林有乐游原、曲江、杏园。

11、艮岳造园艺术的成就。

P207答:(1)筑山:园林筑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

万岁山居于整个山系的主位,西边的万松岭为侧岭,东南芙蓉城为延绵的余脉。

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水体与万岁山呼应。

形成主宾分明,远近呼应,又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

体现了山水画论的“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

(2)置石:置石依画理,并描绘下来作石谱。

(3)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

(4)植物配置:品种多,不少从南方引种驯化,如“花石纲”。

(5)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建筑布局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和“观景”作用。

宋徽宗的艮岳称得起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12、宋代沧浪亭造园思想及布局特点。

P230答:1造园思想沧浪亭的命名出自《孟子离骚》"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表示苏子美对党争清浊分明的感叹。

2.布局特点1)沧浪亭则外临清池,一泓清水绕园而过,庭园入口设于水面之上,可通过曲桥入园。

2)在面向河池一侧不建园墙,而设有漏窗的复廊。

长廊敞一面,封一面,间以漏窗,空间封而不绝,隔而不断。

外部水面开朗的景色破壁入园,使沧浪亭园内的空间顿觉开朗扩大。

也使得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是借景的好例子。

3)从园外看,沧浪亭俨然是水面园。

从园内看,庭园以土石结合的假山为主体,轩亭堂馆环山建筑,与山顶的“沧浪亭”相呼应。

由于建筑与山体的距离很近加之植物的遮挡效果,使得假山有深远延绵的意境。

4)沧浪亭的总体布局以“祟阜广水”、“杂花修竹”为特色,富有自然情趣。

13、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P235-236答: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14、宋代公共园林的类型及代表作品。

P241答:城市公共园林——杭州西湖农村公共园林——浙江楠溪江苍坡村15、宋代造园活动的成就。

P253答:两宋作为成熟期的前半期,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承先启后阶段。

这个阶段造园活动的主要成就,大致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在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的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文人园林大为兴盛。

二、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寺观园林进一步文人化;公共园林比之上代更为活跃、普遍。

三、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技艺,理水已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观赏植物品种丰富,建筑几乎具备后世所见的全部形象。

四、园林创作大体上已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

五、总之,两宋园林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登峰造极的境地。

16、明清主要的造园家及造园理论著作。

P312答:张南垣、张然、计成《园冶》、李渔《一家言》、文震亭《长物志》。

17、清代皇家园林:圆明三园、三山五园。

答:圆明三园:圆明园、长春园,琦春园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18、圆明园的分区。

P223- P22819、避暑山庄地貌环境特点及主要景区(或景点)布局。

P284答:地貌环境特点:1、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有峰峦、山谷、原野、溪流等。

2、湖泊与平原南北纵深连成一片,山岭成环抱之势。

3、山峦叠翠,多奇峰异石,能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

4、山区的大小山泉,武烈河、热河泉为湖区三大水源,整体构成完整的水系。

5、山岭屏障于西北,挡住冬天的寒风;又由于高峻的山峰,茂密的树木和湖泊的调剂,夏天气温凉爽,具有构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的地形条件。

总体布局:按“前宫后苑”的规制,宫廷区在南面,其后为广大的苑林区。

1、宫廷区宫廷区包括三组平行的院落建筑群:正宫、松鹤斋、东宫。

2、苑林区包括三个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湖泊景区:人工开凿的湖泊及其岛堤和沿岸地带。

景观特点有A、整个湖泊由洲、岛、桥、堤划分为若干水域。

B、自然景观是开阔深远与含蓄曲折兼而有之。

C、建筑密度大但布局能恰当而巧妙地与水域、洲岛桥堤、绿化种植有机结合。

平原景区:南临湖、东界院墙、西北依山,呈狭长三角形地带。

景观特点有A、建筑密度较低,与湖泊区交接部位建置四个形式各异的亭子作为过渡;B、植物配置丰富(万树园)。

山岳景区:面积较大,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二。

景观特点有A、以山体为主,各山峰形成起伏连绵的轮廓线。

B、建筑布置突出山庄天然野趣的主调。

三大景区中,湖泊景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宛若塞外景观,山岳景区象征北方的名山。

山庄不仅是一座避暑的园林,也是塞外的一个政治中心。

20、乾隆时期西苑主要景区(或景点)布局。

P342答:琼华岛(1)南坡,永安寺,布局对称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

自山门至白塔,构成南坡明显的中轴线。

(2)西坡,地势陡峭,建筑物布置依山就势,主要的一组建筑群居中构成中轴线。

景观着重于创造山地园林的气氛。

(3)北坡,地势下缓上陡,建筑按地形特点分上下两部分。

临水平地建弧形廊“延楼”。

上部坡地的地貌起伏变化,形象丰富;下部坡地建筑物体量小,分散为许多群组,各抱地势随宜布置。

(4)东坡,植物景观为主,建筑比重小。

主要建筑物是建在半月形高台上。

综上所知,琼华岛的总体形象:婉约又端庄,尤其从北海的西岸、北岸一带观赏,整个岛屿由汉白玉石栏杆镶嵌衬托而浮现在水面,岛的顶部以小白塔收尾,使景观达到高潮。

琼华岛不愧为北京皇家园林造景的一个杰出作品。

濠濮间-画舫斋景区景观(一)包括自南向北的四部分:(1)水系南端筑土为山;(2)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间,纵跨九曲石平桥;(3)平地筑土山,以植物景观为主;(4)即画舫斋,是一组多进院落的建筑群。

景区四个部分自南向北一次构成山、水、丘陵、建筑的序列,是一个富于变化之趣,有起结开合韵律的空间序列。

(二)北海北岸,镜清斋是一座典型的“园中园”。

主景区靠北,是一个以假山和水池为主的山池空间;南面和东南面布列四个相对独立的小庭院,由游廊和爬山廊串联。

21、清漪园(颐和园)的水系特点;P411答:1、昆明湖中纵贯南北的一条大堤“西堤”,堤以东为湖水库的主体,以西为附属水库。

2、昆明湖以西的“养水湖”“高水湖”,流经玉河注入昆明湖,两者为昆明湖的辅助水库。

3、昆明湖的西北角另开河道往北延伸,经万寿山西麓,联结于北面的清河。

河道绕过万寿山分出一条支渠兜转而东,沿山北麓把原先的零星小河联成一条河道“后溪河”。

后溪河在山的东北麓又分为三股,一股注入马厂,其余流入圆明园。

水系构成山嵌水抱的形势。

4、昆明湖南端收束于绣绮桥,连接于长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