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灵璧奇石》微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审美特征。

2、初步尝试为奇石命名。

3、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璧石的审美特征。

难点:对赏石文化的理解。

教学方法
通过精选实例进行知识讲解,讲解中不断设疑,促使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最终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导入:
展示上海世博会上安徽馆前的迎客松灵璧石。

提问:1、你认识它吗?
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为艺术品进行欣赏吗?
通过提问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讨新知:
(1)初识赏石文化
奇石的概念:又称“观赏石”、“巧石”、“石玩”、“雅石”等,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大多形状奇特,色泽瑰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如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展示图例)(2)提问:你知道清朝乾隆皇帝曾经为哪种奇石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吗?
“发现之旅”——探寻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其审美特征
(灵璧石的成因很复杂,这里只概括了主要原因;灵璧石的种类也很多,只能选择几个典型石种稍作讲解;灵璧石的审美特征更是牵涉到许多美学概念。

本微课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引领到赏石文化的门前,学生还需自己迈进门槛,做进一步探究,并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3)奇石的命名
先举例说明命名的方法,再请学生尝试为奇石命名。

(4)小结:
灵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质朴,美在含蓄。

三、课后拓展:
赏石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爱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南唐后主李煜不爱江山爱美石的传说等等。

如今,赏石逐渐成为国际潮流。

除了灵璧石,还有许多著名的石种,请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赏石知识。

思考:你对赏石文化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继续探索大自然馈赠我们的奇美,请参考中国灵璧石网。

(通过欲扬先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提供相关网站,作有效引领。

)测试题:
1、奇石又称(ABCD),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大多形状奇特,色泽瑰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A、观赏石
B、巧石
C、石玩
D、雅石
2、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灵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
B、雨花石
C、大化石
D、英石
3、清朝乾隆皇帝曾经为(A)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

A、灵璧石
B、太湖石
C、英石
D、昆石
4、灵璧石种类很多,主要有(AC)、五彩灵璧、白灵璧等。

A、磬石
B、吕梁石
C、龙鳞石
D、菊花石
5、灵璧石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形、(ABCD)等方面。

A、声
B、色
C、质
D、纹。

进阶练习:
1、搜集1—2首描写、评价灵璧石的诗词。

2、搜集1—2个历史名人与灵璧石的小故事。

3、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其它观赏性奇石。

5、《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寸、益、彰、豹、障、泰、徒、功、渠”9个生字。

会写“寸、落、补、拔、功、助、取、所”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寸”、“障”、“彰”的读音,区别“障”、“彰”字形。

2、“补”的书写要注意是“衣字旁”,“拔”不能写成“拨”。

3、认熟生字,初步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用具:ppt、生字卡
所用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成语的特点。

2、初读成语,交流意思。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

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

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

1、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2、出示“识字”中的成语。

3、听示范朗读。

4、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1、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2、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我能讲这个故事……
3、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字,区别难点字。

2、写字。

一、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

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二、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三、指导写字: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

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

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

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

区别“拔”、“拨”的方法:
边不是“友”字加一点,其实“犮”本身就是一个字,发音跟“犬”一样,意思呢?
犮báㄅㄚˊ◎古同“拔”。

◎古同“跋”,踩;踏;登。

◎犬跑的样子。

可以参照《汉典》。

而记住“拨”其实很简单,记住一个短语就是:拨头发。

拨头发来自于射箭,一手持弓,一手拨弦,站稳马步,也就是:两足,一弓,一手拨弦。

把“犮”的发展形态画出来给学生看,那一点是怎么样变化而来的呢?就是那一短竖呀。

记住“犮”是一个完整的字,弄明白来历,就不会写成“友”了。

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