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采访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浅谈采访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浅谈采访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新闻采访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交流,一个心灵接近、了解另一个心灵的过程。

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对采访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采访中的情感因素
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客观现象的倾向性和态度好恶的主观体验。

在心理学上,情感和情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感情这种无限纷繁的心理现象的。

大量的实践表明,在访问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只有达到情感的接近与沟通,才能“一通百通”,不但访问能顺利进行下去,而且还能取得最佳的成果。

二、采访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情感因素在访问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

这是因为:
第一,情感因素是连结记者与采访对象关系的纽带。

在实际的采访活动中,采访对象对符合自己情感需要的记者,表现出接纳的情绪;对不符合自己情感需求的记者,则表现为不配合、不合作等排斥的态度,甚至宣布记者是“不受欢迎的人”。

第二,情感因素是促使访问对象与记者密切交谈的原动力。

记者渴望采访对象讲述真实情况,讲出自己的心里话。

采访对象则企盼记者能理解自己,激励自己。

这就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情感相悦和互动。

第三,只有情感的力量才能消除采访对象的心理障碍。

在访问中,记者往往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甚至会出现采访对象“三缄其口”现象。

这种情况,就是因为采访对象出现了心理障碍。

第四,采访中的情感是记者写作的需要。

记者在采访中没有情感是不行的,没有情感的采访只能是一种呆板的一问一答。

在采访中记者把自己的情感当作“物”进行管理调度,来引发或促进和采访对象情绪的良性互动,以此激活采访对象的激情,才能把采访引向深入。

三、在采访中运用情感因素
在实际的采访活动中,应该怎样利用情感因素达到与访问对象的心理接近,从而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呢?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寒喧得体,注意仪表,给采访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任何一个采访对象面对陌生的记者时,都会多少有些不自然。

这时,就需要记者首先进行
恰当的寒喧、搭讪。

在实际采访中,记者除了得体寒喧,还要注意“第一印象”。

记者在采访对象时,一定要注意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如果一旦给采访对象的“第一印象”不好,记者再想改变就要花费相当大的力气的。

(二)调整好双方的关系,达到心理上的接近。

记者应该在采访中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向采访对象趋同,与采访对象形成情感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笔者曾有一次失败的采访,我们台有一档农村节目《能人说富》,采访一位“养鸡大王”,采访对象从没接受过采访,我又是初出茅庐,一开始就提出一系列知识性的问题,对方很茫然,为了完成采访任务,我又把从书上现学的专业知识让她背说,结果她什么也不会说,事后才知道她初中都没有毕业,可想而知拉开了与她的心理距离,导致了采访的失败。

(三)寻找感情桥梁,引起情感共鸣。

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有了心理上的接近,在自然地相处后,还要进一步尽可能地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

实践经验表明,最快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现共同语言,寻找感情桥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四)要相互理解、信任,达到心灵沟通。

记者有了和采访对象的心理接近情感沟通,对于完成一般性的访谈是可以的,但要想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就需要双方进一步作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了。

而这种交流和沟通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的。

记者要尽可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为对方考虑,“以心换心”,这样才能使对方更彻底地相信记者,谈一些内心最真实、最全面的想法。

总起来说,人们的情感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并且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在面对面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访问的成败。

记者只有在访问中巧妙地运用情感因素,才能促使访问取得成功,甚至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