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完整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完整版)

①提问:歌曲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揭示歌曲的主题“缅怀先烈,珍惜现在!”)②学生随音乐有感情朗诵歌词(有感情、按节奏),并说说有哪些地方要注意(提示重难点)。

(三)学唱歌曲1、欣赏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哼鸣,并注意歌曲节奏。

2、①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表情表现这首歌最合适?②随伴奏用“啊”来唱,可以用动作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

③引导学生唱曲谱。

3、引导学生填入歌词轻唱歌曲,“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轻唱歌曲,好吗?”(教师稍大声唱,学生小声唱)之后请学生看看有没有易唱错和掌握不好的地方(教师相机提示休止、延长并教授倚音知识)。

4、教师示范演唱节奏难点。

5、教师分析歌曲,并示范教唱。

①歌曲为2/4拍,a小调,二段体结构。

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

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

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

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第一、二乐句旋律重复,在第二、第四乐句“静静地”、“深深地”运用了两个切分节奏,寓意深刻,它表现了雨花石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脚踏实地而又满怀革命理想的崇高品质;亲切而又感人。

第二乐段的乐句采用了同尾换头,把“”变为“”,五度、四度上下音程大跳,把激扬而又充满乐观的心情推向高潮。

尾声在高音“”的长音上结束,把人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中。

教会学生用轻声演唱最后的“啊”。

②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③“雨花石”的品质是什么?(歌曲借“雨花石”来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的默默奉献。

)④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6、教师伴奏,师生同唱歌曲,之后请学生评评唱得怎么样(强调吐字与情绪)指导学生用稍慢的速度,深沉思念的情感去抒发少年儿童那种对革命先烈无限敬仰之情;以更好的表现歌曲7、要求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满怀深情的歌唱。

8、画出这首歌的旋律,看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哪里?它的音区是高还是低?旋律的起伏是大还是小?9、跟伴奏,进行表演唱,教师指挥。

10、师生互动:歌曲接龙两遍师生交替演唱不同乐句(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欲)教唱时,教师用深情并茂的范唱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细心地听辩、模唱,在表现音乐艺术形象的过程中突破难点。

(三)拓展歌曲1、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

2、积极参与“雨花随想”的创造活动,结合历史文化,“我想做一颗什么样的石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心中的想法和情感。

师:同学们唱的很好,谁来告诉大家歌曲哪些词体现出雨花石的平凡、默默无闻、脚踏实地(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做平凡而又踏实的新世纪的建设者,加深对先烈的敬仰,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加深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珍惜)生:静静地深深地小小的石头师:哪一句充满了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生: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师:你想做一颗怎样的石头?生:讨论并解答小结:愿在座的各位缅怀对先辈的敬仰珍惜自己的生命,都能做一颗平凡朴实而又不失华贵的小石头为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四)通过歌曲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在歌曲《歌唱祖国》中结束本节课。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演唱《我怎样长大》教材分析:一个声部。

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同样先慢速度学唱)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

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第4课可爱的家第一课时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

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

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三课时一、表演《牧场上的家》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

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

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

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

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第一课时二、聆听《乡间的小路》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二、创作活动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第三课时一、表演《故乡的小路》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

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2)有几个声部组成?(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

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

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

(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

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

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

如: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

3.完善书本上的“例”,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

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

唱准“3、4、5、#4、6、5、3”。

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第6课欢乐的少年第一课时一、表演《雏鹰之歌》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

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二、寓教于乐。

1、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要求: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跟教师按顺序和节奏坚定、自信的朗读歌词。

3、再次聆听范唱。

要求:认真看课本,注意书中的符号怎样演唱,起到什么作用。

A认识下滑音记号;B了解下滑音作用:活拨诙谐。

较多的下滑音记号,其作用是为了加重歌唱语气,使歌曲听起来更加有力、坚定。

4、学唱歌曲。

第一乐段:听旋律唱歌词,注意歌唱语气;注意“越过高山,飞过丛林”要唱出艰难的感觉,从而着重讲解本乐句的节奏难点。

学会曲调后,四个乐句分四个小组比赛演唱,比比哪组演唱的最自信。

第二乐段:听旋律唱歌词,注意歌唱语气;注意“少年啊,少年啊”,着重讲解本乐句的节奏难点。

将“雏鹰雏鹰”处唱弱,将“搏击着风云”处唱强,注意结束句演唱,表现出少年儿童对美好的明天充满热情。

5、合钢琴伴奏完整演唱。

6、聆听范唱,注意前奏进入,并加上“XX”拍手伴奏。

7、合录音伴奏加拍手伴奏自己完成演唱。

三、拓展训练。

1、学习带有新疆地区特色的节奏“XX X X X”。

并合录音范唱练习节奏。

2、合录音伴奏演唱,发铃鼓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1、雏鹰——雄鹰。

2、德育渗透:要做勇敢的雏鹰,不畏风雨,勇往直前。

五、聆听《嬉游曲》1、简介嬉游曲,嬉游曲(divertimento)为西方古典音乐常用曲式之一,是一种流行于十八世纪的轻组曲。

在当时主要用在上层阶级与宫廷生活(主要是在奥地利)的娱乐、社交、庆祝场合,相对于小夜曲是用于室外的演奏,嬉游曲主要是用在室内的演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