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指导老师:杨莹班级:1206109学号:120610930学生:郭建华考试题目:分析现代主义建筑、国际主义建筑、粗野主义建筑的设计特点以及代表人物和作品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特点•产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于全世界,是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
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用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和要求的崭新的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又称现代派建筑。
新的建筑学原则。
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形、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风格特征。
在20世纪20~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征:平屋顶、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式样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造型和线条。
以简洁的造型和线条塑造鲜明的社区表情。
•立面和建材。
通过高耸的建筑外立面和带有强烈金属质感的建筑材料堆积出居住者的炫富感,以国际流行的色调和非对称性的手法,彰显都市感和现代感。
色彩。
竖线条的色彩分割和纯粹抽象的集合风格,凝练硬朗,营造挺拔的社区形象。
•布局。
波浪形态的建筑布局高低跌宕,简单轻松,舒适自然。
强调时代感是它最大的特点。
现代建筑的影响•现代建筑在新的技术、功能需求衍生出新形式造型的基本条件下,用了大量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
建筑师设计简单的造型丰富了普罗大众的需求,使得建筑之形式及功能,变得可亲近及人性化。
因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刺激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飞。
•因工业化革命造就了建筑师在设计上新的里程碑,使用新材料、新工法制造出许多令人惊艳的作品;在建筑论点上也让建筑界在艺术风格上及建筑设计理论方面,获得很大的进步。
透过现代主义建筑所强调的与工业、科技互相配合,让建筑学有了重大突破。
采用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
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摆脱历史建筑样式的紧箍咒放手创造新形式。
现代主义也强调建筑与工业的结合,强调建筑必须走向工业化的脚步,这样建筑可保障质与量让建筑服务于工业化与商业化的社会。
这样同时强调技术在建筑中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建筑与艺术之间,由技术决定了艺术的意涵,也决定了建筑形式呈现。
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被公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者和领导人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建筑教育家。
⒉柯布西耶“现代建筑的旗手”。
最有名气的作品有朗香教堂、巴黎郊区萨沃伊别墅、马塞公寓。
⒊密斯·凡·德·罗他与美国的赖特以及以上两位设计师齐名,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他的经典设计是“巴塞罗那椅”。
此外还有德国新国家美术馆,范斯沃斯别墅。
⒋赖特赖特设计的建筑是有机建筑。
崇尚自然美,尊重材料的天然特性。
体现建筑的内在功能和目的、与环境协调、体现材料的本性是有机建筑在创作中的具体表现。
格罗皮乌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被公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者和领导人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建筑教育家。
格罗皮乌斯创办的包豪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院校,他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对世界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品有⒈法古斯工厂⒉科隆展览会办公楼⒊包豪斯校舍⒋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法古斯工厂法古斯工厂(Fagus Factory)是一座由10座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是现代建筑与工业设计发展中一个里程碑。
德国法古斯工厂的设计开创性地运用功能美学原理,并大面积使用玻璃构造幕墙,法古斯工厂建筑群的这一特点对不仅对包豪斯设计学院(Bauhaus school)的[2]作品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欧洲及北美建筑发展的里程碑。
科隆展览会办公室这些设计手法,结构构件外露、材料质感对比、室内外空间变融等,都让人耳目一新,这些作法在后来的现代建筑中,特别是在百货商店和疗养院之类的公共建筑中广为应用。
科隆展览会办公楼不仅提出了新的功能和表现出新的美学观点,并且说明功能和美观是同现代材料和结构技术分不开的。
包豪斯校舍从平面造型上看,包豪斯校舍呈两个倒插的“L”形,采用这种灵活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来寻求平衡与灵活性。
包豪斯校舍与传统建筑的不同是它大面积地使用了玻璃幕墙,特别突出地发挥了玻璃墙面与实墙面不同的视觉效果,造成虚与实,透明与不透明,轻薄与厚重的对比,造成了生动活泼的建筑形象。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简介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是协和建筑师事务所的早期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它都不能算是哥罗皮乌斯的最优秀作品。
可是,按照牛津-剑桥风格设计的由八个围绕大大小小院落组成的建筑群给人以很好的社区感受,并且大小适中。
这个建筑群包括学生宿舍,公共休息室,餐厅以及可作为容纳250人的会议室的活动室。
学生宿舍是混凝土建筑,而公共建筑是钢结构的。
学生宿舍的布局是通常的中间是走廊,两边是单或双人房间的形式。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的八栋建筑物围成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四边形。
每个建筑都不超过四层,结构使用的是混凝土,外墙使用的是砖或石灰。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的八栋建筑物围成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四边形。
每个建筑都不超过四层,结构使用的是混凝土,外墙使用的是砖或石灰。
学生宿舍是混凝土建筑,而公共建筑是钢结构的。
学生宿舍的布局是通常的中间是走廊,两边是单或双人房间的形式。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按照牛津-剑桥风格设计的由八个独立的建筑围绕大大小小院落组成的建筑群给人以很好的社区感受,并且大小适中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和城市规划专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
勒·柯布西耶即是理性主义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者。
总的来说,他的前期作品如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公寓等,表现更多的理性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作品如朗香教堂等,表现出更多的浪漫主义。
《走向新建筑》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理论书籍之一。
◆代表作品有:⒈萨伏伊别墅⒉巴黎瑞士学生宿舍⒊昌迪加尔高等法院萨伏伊别墅萨伏伊别墅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贯通。
别墅轮廓简单,象一个白色的方盒子被细柱支起。
水平长窗平阔舒展,外墙光洁,无任何装饰,但光影变化丰富。
别墅外形简单,但内部空间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精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萨伏伊别墅是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个特点的具体体现,对建立和宣传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影响很大。
这个建筑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太多的装饰,完全不同于早期中世纪时期的建筑给人的那种印象。
它的外部装饰采用白色粉刷,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那个长条形排窗,建筑表面平整,形体也比较简单;然而从不同的方向看过去,都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印象,这使建筑外观显得甚为多变。
这种不同不是刻意设计出来的,而是其实内部功能空间的外部体现。
巴黎瑞士学生宿舍整栋建筑立足于一排巨大的柱子上主要部分为一长方体,其中一个面由玻璃帷幕构成,另一面则谨慎的接续了以粗石砌,具有曲线外墙的楼梯间。
由立方体型式构成的主体建筑前方、楼梯间、入口门厅、和服务空间较低矮的外墙则很谨慎的被塑造成波状墙面。
这种建筑群体的配置手法不仅给建筑带来了“肖画”的效果,更在静态的主体建筑前带来了一种运动扩张的表现。
入口门厅的内部空间也由于墙面的波状运动产生予人印象深刻的动态效果。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它的外形轮廓简洁,建筑物的主要部分用一个长100多米,由11人连续拱壳组成的巨大顶棚罩了起来,顶棚断面为V形,前后檐翘起,既可遮阳,又不阻断穿堂风。
顶棚以下有四层,底层为门厅和并列的8个小法庭以及一个大法庭。
法院入口没门,只有三个直通到顶的高大柱墩,形成一个开敞的门廊,柱墩分别涂以红、黄、绿三种颜色,鲜明地突出了入口。
主要立面上满布尺寸很大的遮阳板,法院外表是裸露着的混凝土,上面保留着模板的印痕和水迹。
大门廊之内有坡道,墙壁上点缀着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孔洞,并涂以红、黄、蓝、白等鲜艳色彩。
怪异的体形、超乎寻常的尺度,粗糙的混凝土表面和不协调的色块,给建筑带来了怪诞粗野的情调密斯·凡·德·罗➢路德维西·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之一,也是卓越的建筑教育家。
1928年,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密斯设计的建筑,精炼到不能再改动的地步了。
密斯·凡·德·罗创造性的提出了解决建筑空间问题的新方法——“流动空间”。
20世纪50年代,密斯又提出了“全面空间”的新概念。
➢代表作品有:⒈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⒉范斯沃斯住宅⒊伊利诺理工学院克朗楼⒋纽约西格拉姆大厦⒌西柏林国家美术馆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密斯·范·德·罗的代表作品,建成于1929年,轰动了整个建筑界。
密斯·凡·德·罗在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
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
这是一座带有巨大水平屋顶的单层建筑,漂浮的屋顶和敞开的平面是赖特草原式住宅的反映。
该建筑坐落在水池点缀的宽大台基上,视觉效果得到了增强。
建筑内部被玻璃和大理石的屏风所分隔。
规则的钢框架结构和把墙体引伸到外部空间去的处理断然而明确。
虽然建筑的主要构件只是一些钢柱子和大理石,但是空间的处理却很复杂,内容丰富。
除此之处,两个长方形的水池和一个少女的雕像是建筑仅有的装饰性元素,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建筑构件表达着这座建筑的内涵,那就是“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
范斯沃斯住宅范斯沃斯住宅是密斯1945年为美国单身女医师范斯沃斯设计的一栋住宅,1950年落成。
住宅坐落在帕拉诺南部的福克斯河右岸,房子四周是一片平坦的牧野,夹杂着丛生茂密的树林。
与其他住宅建筑不同的是,范斯沃斯住宅以大片的玻璃取代了阻隔视线的墙面,成为名副其实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范斯沃斯住宅造型类似于一个架空的四边透明的盒子,建筑外观也简洁明净,高雅别致。
袒露于外部的钢结构均被漆成白色,与周围的树木草坪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