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培训 ppt课件(1)

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培训 ppt课件(1)

深圳市宝安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制作
3.北面东侧的一个出口反锁,事故停电后200名员工摸 黑绕道从大门逃生。 4.吊顶不断塌落,影响了逃生和救援,同时大量有毒烟 气无法排出。
深圳市宝安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制作
事故原因: 1. 钢结构、铁皮吊顶没有经过防火处理,耐火等级 不符合防火安全要求,未申报消防审核、验收; 2. 安全生产管理松懈,违规使用易燃易爆液体清洗 生产设施、地面; 3. 缺少应急照明,应急出口被封闭; 4. 未设置应急通风系统; 5. 未制定适合本洁净车间的火灾应急预案。
易燃液体分类
低闪点液体:闪点<-18℃ 如:乙醚(闪点为-45℃)
乙醛(闪点为-38℃); 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 如:异丙醇(闪点为12 ℃)
乙醇(闪点为12℃); 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 如:油墨(闪点为35℃)
氯苯(闪点为28℃)。
易燃液体
2、易燃液体的物理性质及基本措施
事故处理
• 1、员工谢XX、严X2人违章使用白电油和刀片清 除地面上油漆,其行为违反《安全生产法》第四 十九条的规定对事故负直接责任,鉴于其已经死 亡,免于追究刑事责任。
• 第四十九条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 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 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提示参阅MSDS 危规号与UN号
• 什么是白电油
• 白电油主要成分为正己烷,也被称作 抹机水、抹面水、洗机水、去污水等, 常在工业上用作清洗剂,是五金、电子、 光学玻璃、印刷和制鞋等行业广泛应用 化学物品。 白电油具有高脂溶性和高挥 发性,去污能力强,常在工业上用作清 洗剂,但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中毒或爆燃 事故。
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加贴或者拴挂
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
全标签。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
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害特性时,应当立

即公告,并及时修订安全标签。
1. 化学品 名称
4.急救措施
5.消防措施 6.泄漏应急处理
2. 组分 组成信息
7.操作处置与储存
8.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16.其他信息
洁工在将清洗剂废液倒入洗手间下水道时,打赌能否点燃, 造成燃爆所致。
天那水爆燃致企业破产
• (1)2007年6月18日,石岩街道某公司几名 员工在洗手间用天那水清洗胶筐时,其中一名 员工抽烟引燃天那水,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 重伤、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人民币300 万元。事故发生后,区安监局依法给予罚款人 民币100万元。同年8月,该公司破产倒闭。
• (二)组织安全生产岗位检查、日常安全检查和专业 性安全检查,并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全面检查;
• (三)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等违反安全生 产规定的行为,具体落实事故防范及重大危险源监控、 隐患排查整改和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 (四)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 (五)督促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安全生产
• 《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 罪】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 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 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 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消防责任事故罪】违 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 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 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 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9.理化特性
3. 危险性概述 10.稳定性 和反应活性 11.毒理学资料
12.生态学资料
13.废弃处置
14.运输信息 15.法规信息
安 全 结技 术 构说 明 书
化学品标识 XX企业
危险性概述
标签内容
危险性标志
警示词
危险性副标志
安全措施 XXXXXX 生产企业信息 (地址、电话)
化学事故 应急电话
易燃液体闪点
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 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 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闪 点。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则随时都有被火焰点燃 的危险。
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 主要标志,就火灾和爆炸来说,危险化 学品的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 介绍
一、常见事故案例分析 二、易燃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 三、易燃危险化学品安全要求
(1)基础管理(2)现场管理(3)现场条件(4)重点岗位
四、课程总结
(1)事故发生的规律 (2)预防措施
一、前车之鉴、警钟长鸣
• 直接原因:
1、铁质工具使用时与地面撞击时产生 火花,引燃白电油。
主要负责人
•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生产职责: • (一)组织制定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安全生产制度并督促实施; • (二)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全面检查,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存
在问题,并督促事故防范、隐患排查和整改措施的落实; • (三)每年至少组织和参与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 (四)发生事故时迅速组织抢险救援,并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行解决的隐患应当向主管人员或者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主管 人员或者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当及时解决。 • 在当天生产活动结束后,从业人员应当对本岗位负责的设备、设 施、电器、电路、作业场地、物品存放等进行安全检查,防止非 生产时间发生事故。
二、易燃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
1、危险化学品分类
《危险化学品名录》分为八类:
• 白电油以慢性中毒为多见,主要表现 为人体的周围神经损害。它的发病症状 较隐蔽,进展也缓慢,停止接触致病源 后病情仍可发展。早期的主要症状为手 脚麻木、乏力,行走困难,继而还会出 现四肢感觉的减退或消失,肌力地减弱、 肌肉地萎缩,体重地减轻和垂足,乃至 肢体瘫痪等典型症状。
依法履职、尽职免责
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2002年10月13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 根据 2006年9月28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广 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的决定》修正 2013年9 月27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
• 2、
案例二: 深圳洋华科技公司洁净车间火灾事故这次洁净车间火
灾事故,造成10人死亡,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968.15万元。 事故经过: 1.发生火灾的手机触摸屏生产车间,是一个无尘洁净车 间。为保持洁净,车间通排风系统采用了机械空气调节 系统。 2.当日下午,约有200名员工在车间工作。在清洁工作 中采用了易燃易爆液体,抽风机械设施运转产生火花点 燃易燃易爆液体产生的可燃蒸气,酿成火灾。
第1类 爆炸品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 易燃液体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 有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第7类 放射性物质 第8类 腐蚀品
第3类 易燃液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 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性已列入其 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例如 油墨、天那水、白电油、异丙醇等。
等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做好善后处理工作,配合调查处理; • (五)每年向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
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当履行 下列职责:
• (一)参与制定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安全生产制度并 具体组织实施;
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 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 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
——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有关法规要求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第十四条规定,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应当
易燃液体有毒性
危险化学品进入人体途径 之二——皮肤
皮肤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
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 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 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易燃液体有毒性
危险化学品进入人体途径 之三——消化道
消化道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
2、事故发生场所作业空间狭小,通风不 良,白电油挥发的可燃蒸汽在车间内积 聚。
• 间接原因: • 1、拉长违章指挥员工领用白电油擦拭地面 • 2、仓管员违规发料 • 3、安全培训不到位,员工不懂得白电油危害 • 4、未指定应急预案及演习,发生事故时候员
工处理不当,未能在第一时间逃离火灾现场。
• 5、公司未按照规定配备管理人员,原安全主 任离职后未及时配备,存在管理漏洞。
• (2)2011年4月10日,西乡街道鑫荣丰科技 公司一名员工在洗手间吸烟时引燃“香蕉水” (天那水)导致1人死亡、2人重伤的严重后果, 伤者后续医疗费用估计高达人民币200万元。
每一次事故都是一次 教训!
每一张图片都是一次 震撼!
前事之事, 后事之师!
1、我们安全吗? 2、我们离事故很遥远吗? 3、看到这些事故,你有何想法? 4、我们该怎么办?
3、易燃液体的化学特性
•高度易燃易爆性 •能燃液体有毒性
危险化学品进入人体 途径之一——呼吸道
呼吸道 是危险化学品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
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 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 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 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 被运送到全身。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