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城市交通规划
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不同运输方式的结合和联运; 城市内外交通的连接和渗透; 城市交通组织的系统化和立体化; 各级货物流通中心的建立。
二、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城市对外交通概述 2、铁路 3、港口 4、航空港 5、公路
二、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铁 路
铁路运输具有较高的速度、较大的运量和较好 的安全可靠性,因而成为中长距离的主要交通运 输方式,在综合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
络的规划布局必须符合OD矩阵,使城市道路网的车流
与设计容量相称,分布均匀,行使路线短捷,交通出
行时间最短。
OD调查可以提供乘客出行和乘车总平均时间、候
车总平均时间、各种出行方式和出行目标、各就业岗
位的工作出行量、各年龄居民的生活出行量等交通规
划必须的各种基础资料。
一、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2)OD 调查的内容
第六章 城市专项规划
第一节 城市交通规划 第二节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第三节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四节 城市生态系统规划 第五节 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建筑保护规划
第一节 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的构成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 2011)中关于城市交通设施用地的分类:
一、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二、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三、城市市内交通规划
一、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1)城镇布局与交通走廊
区域中经济联系密切和功能互补的城镇群,可以
沿着交通走廊(快速道路和轨道交通线)布置,用入
城的道路引入城镇,并使各城镇之间交通便捷,联系
畅通。
(2)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网
城市的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网布局是总体规划的
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用地的发展必须有交通的支持,
(1)港口概述
港口:位于江、河、湖、海沿岸,具有一定面积
的水域、陆域和相应设施,供船舶靠泊、装卸货物、
上下旅客及取得给养的场所。
港口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水路运输的枢纽和对 外贸易的门户,在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国 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港口能力大小,技术装备的好坏,装卸效率 的高低,标志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停车位,并合理布局社会公共停车场。
一、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9)人行交通
人行交通与车行交通分离,步行道与绿化服务设
施结合是常用的方法。
在市中心商业区、大型游览娱乐区、会议展览中
心、滨水绿地、新建居住地区可与绿化环境结合,规
划设置步行街区或步行系统。
在人流与车流交叉的地方,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
一、 城市用地布局是城市布局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基础。
通过调查可以掌握城市交通出行的总量和分布,
明确城市各地区客流、车流的方向、数量、长度、起
讫点等,了解全局交通出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
模,生成交通的OD矩阵。
一、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城市干道网和公共交通(公交车和轨道交通)网
(2)城市对外交通的发展和特点
城市对外交通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 产业革命初期,以天然河道的水运为主。 19世纪40年代,铁路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 20世纪50年代,汽车和航空运输快速发展。 现在,综合运输体系成为城市的人和物运输的经济、
合理和高效的方式。
二、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3)现代交通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1、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 2、城市交通预测和评价
一、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1、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是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 代城市快节奏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 会文化生活,人们交通出行需求和交通服务质量 日益提高,使城市交通功能处在更加重要的地位。
居住小区规划应根据用地功能和结构,安排好小
区内部的交通组织,避免过境交通的干扰,又要与城
市其它地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一、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4)大型公共建筑与干道网
客流集散量大的公共设施,如大型公园、游乐场、
体育场馆、影剧院、大商场、旅馆、会议中心等应与
城市干道保持一定的联系,通过地区性的交通组织,
有序安排集散交通,设置必要的汽车、自行车场地。
要使这些建筑设施既不远离干道,出入口又不直
接面向干道,影响干道交通。
一、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5)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设施
大容量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承担城
市主要的中长距离的客运交通。
轨道交通线网的布局和走向应以客流的流量、流
向为依据,在客流集中经过的区域布置轨道;站点应
(10)城市交通环境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首先要满足交通功能的要 求,又要注意提高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城市的公共交通政策
推行公交优先的政策是降低城市车辆交通总 量、改善交通拥挤的最基本措施。
推行公交优先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设置公交专用道。 (2)设置定时的公交专用道路。 (3)在单行路上允许公交车辆双向通行。 (4)设置公交优先通行的信号或交通标志。 (5)加强对小汽车的控制。
二、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4、航空港
航空港(airport):民用航空机场和有关服务设施 构成的整体,是保证飞机安全起降的基地和空运旅客、 货物的集散地。包括飞行区、客货运输服务区和机务维 修区三个部分。
(1)航空港的功能 (2)航空港的等级规模 (3)航空港的场址选择 (4)航空港与城市的交通联系
二、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交通条件好的区域也是城市延伸扩展的地方,两者相
辅相成,统筹兼顾。
一、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3)城市居住区与工作地点的布局
居住区应靠近工作地点——在工厂企业、办公机
关、商业服务集中地区、高校科研区的附近布置居住
用地,可减少工作客流。
大城市可分解为若干就业岗位与居住相对平衡的
综合分区,减少跨地区的中长距离的出行。
a. 居民出行调查 对象:年满6岁的城市居民、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内容:调查对象的社会经济属性(家庭地址、家庭成员情况、
经济收入等)和出行特征(出行起终点、出行时间、出行目的、出 行方式、出行次数、出行距离、出行路线等)。 b. 货流调查
对象:各工业企业、仓库、批发部、货运交通枢纽、专业运 输单位等。
二、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3)港口布局
a. 港口布局考虑的因素 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性。
b. 港城合理布局 协调港城与其它岸线的关系;合理布置港口与城
市的位置;安排港口的集疏运交通;有关城市总体布 局的其他因素。
二、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4)岸线规划
a. 岸线类型
按水深分为深水(大于10米)、中深水(6~10米)和
域之间进行人与物运送和流通的各类交通运输系统的总
称,包括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及道路运输等。
现代城市的对外交通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直接为城市的政治、经济、
科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发达的对外交通是大城市、特别是国际大城市的基本 特征。
二、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二、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港口的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a.物流服务功能:中转、装卸、仓储等; b.信息服务功能:订单管理、供应链控制等; c.商业功能:提供方便的运输、商贸和金融服务; d.产业功能:整合生产力要素功能的平台。
二、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港口的类型和组成
a. 港口的类型:按所处位置分为河口港、海港、河港等。 • 河口港:位于河流入海口或受潮汐影响的河口段内,可兼为海船 和河船服务。 • 海港:位于海岸、海湾或泻湖内,也有离开海岸建在深水海面上 的,也有完全靠天然掩护的大型海港。 • 河港:位于天然河流或人工运河上的港口,包括湖泊港和水库港。 b. 港口的组成:分为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 • 水域:供船舶航行、运转、停泊、水上装卸等作业活动用,要求 有一定的水深和面积,风平浪静。 • 陆域包括码头前沿、仓库、堆场、后方服务辅助设施等,供旅 客上下、货物装卸、存放、转载等作业活动用,要求有一定岸线长度、 纵深、高程。
选择在客流相对集中的地点,间距须符合线路运行的
要求;应与地面交通相衔接,设有机动车和自行车的
停车场,以方便乘客的转乘。
一、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6)交通枢纽和换乘中心
在城市中心、地区中心,市内交通和对外交通的
重要节点,轨道交通的交汇点,会形成较大的客流。
可以把公交、出租车站点、停车场组合成多层次
一、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交通方式的发展,从步 行、马车、舟船、火车、汽车、快速轨道交通到 飞机和其它运输方式,城市的规模和布局形态发 生变化。
经济发展使交通出行增加,促进交通方式从简 单向综合型发展。
城市与交通相互联系、促进和发展。
一、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浅水(小于6米)三种。
b. 岸线分配
选择自然条件最适宜的岸线段;
注意岸线各区断之间合理的功能关系和城市的安全卫
生;
节约使用岸线;
近远期规划相结合;
考虑城市的防汛、航运、水利、水产、工农业排灌、
河海泥水运动、生态平衡等问题。
二、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城市对外交通概述 2、铁路 3、港口 4、航空港 5、公路
一、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1、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 2、城市交通预测和评价
一、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2、城市交通预测和评价
(1) OD 调查的概念 (2) OD 调查的内容 (3) OD 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一、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规划
(1)交通起讫点(OD)调查的概念
OD(Origin—Destination )调查就是出行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