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法与案例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法与案例
边界条件
经济发展目标 人口规模、结构、分布 能源资源(土地) 生态环境 城市保护
编制依据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重大交通系统发展规划
成果用途
确定公交系统发展目标以及政 策、策略 安排近、远期公交设施建设计划
2. 各类交通规划编制要素
⑷ 交通工程前期规划:交通影响分析
关注重点
建设项目诱增交通需求 建设项目对周边交通运行、 交通服务的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交通组织、设施配 置及必要的交通改善方案
城市发展导向与城市管理政策的矛盾
“双增双减”与TODFra bibliotek1. 对传统交通规划的反思:存在缺陷
观念滞后,过于注重物质性规划
--增强交通运输能力,修建道路
地位从属,作为城市规划的配套规划 内容片面,侧重道路设施规划 目标简单,侧重规划目标的设定与实施方案的选择 过程封闭,缺乏公众参与的渠道与沟通的机制 管理单一,技术标准滞后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交通规划(2)
新形势要求更新传统交通规划规划理念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要全面考虑国家发展战略,必须落实资源节 约、环境保护,实现城市紧凑发展。 城市交通不是被动的配套,而是要主动引导城市发展,要用交通 的观点来研究城乡布局关系的调整。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必须实现向需求管理的转变,以应对城镇化的 发展和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 城市交通规划应从传统的注重设施的物质性规划向以满足大众的 出行需求为主转变。
⑴ 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关注重点
城市布局与交通协调 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模 式及其实现的方法途径 交通建设、交通服务的资金 筹措
边界条件
经济发展目标 人口规模、结构、分布 能源资源(土地) 生态环境 城市保护
编制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重大交通系统长远规划
成果用途
确定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目 标、政策、策略 指导综合交通规划及其它层 次交通规划
2. 各类交通规划编制要素
⑵ 综合交通规划
关注重点
城市交通发展政策 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协调不同交通方式、交通与土 地利用的目标、策略 解决近期突出交通问题的手段
边界条件
经济发展目标 人口规模、结构、分布 能源资源(土地) 生态环境 城市保护
2. 利于实施的交通规划技术转变:理念更新
规划理念的更新:由目前的理性主义规划理念向立足于 解决实际问题、立足于协调各种关系以及立足于规划实 施等方面转变。
当前交通规划方法:理性规划方法 程序:界定规划对象、目标 提出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 对象与目标的分析与分解 最佳方案比选与实施
缺陷:目标确定受规划师价值观的影响;缺乏公众参与,缺 乏利益协调,“实用性”不强。 其它规划方法的引入:倡导型规划、沟通式规划、实用规划
“跟随式”的规划思路。设施规划滞后于需求增长速度 传统交通规划的实质:设施布局与建设规划
关注重点: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交通设施的用地安排 主要内容:根据城市用地布局的要求,规划与建设设施网络
平衡发展道路设施和公共客运设施 突出交通枢纽的特殊地位 管理设施的建设 整合多种设施,发挥整体效益。
传统交通规划的误区与困境
在中心城实际范围超过700km2的情况下,只有提高快速路密 度和覆盖面,才能维持城市的可达性。 只有快速路,才能承接和疏解外围、长三角高速公路交通 量,保持核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共识4:慢行交通
慢行交通出行比例占居民出行比例的60%以上。
(1986年:72.6%;1995年:72.1%;2004年:59.8%)
交通规划的内容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管理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年限为20年。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建 立城市交通分析模型,综合分析城市交通现状、发 展需求、资源约束、交通发展政策和城市用地布局 等,并对现状和规划方案进行定量评价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 说明书、规划图纸、基础资料汇编四个部分
编制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重大分交通系统长远发展规划
成果用途
确定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 目标、政策、策略 安排近、远期重要交通设 施建设计划
2. 各类交通规划编制要素
⑶ 交通专项规划:干线道路网规划
关注重点
干线道路网络发展目标、策略 近远期干线道路网体系结构、 布局与规模 具体干线道路功能、规模 干线道路建设计划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法与案例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陈小鸿
城市交通规划的定义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管理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 容,市统筹城市交通资源、交通环境与经济社会 发展需求关系,体现城市公共政策,引导城市经 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布局的重要专项规划。设市 城市应依据本办法,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前期, 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以考虑机动车为主的交通政策,在某种意义上是牺牲人 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来实现机动车辆的畅通。
道路作为一种有限资源,在规划设计、提供服务等方面尤其 要体现公平性,各种交通工具和社会各阶层均有平等的道路 通行权。 交通发展应为建设适宜的人居和创业环境服务,坚持“以人 为本”的理念。
共识5: 规划的重点是整合、协调
边界条件
影响范围所在区域的性质 影响范围所在区域发展规划 编制综合交通规划、交通专 项规划的边界条件
编制依据
建设项目概念规划 建设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 区域交通发展规划 区域重要设施发展规划
成果用途
审批建设项目适宜修建的程度 完善建设项目的交通组织、交 通设施配置
2. 各类交通规划编制要素
⑷ 交通工程前期规划:交通设施规划设计
公交优先不仅仅是轨道交通建设优先,应积极推行“地铁、 地面公交并重”的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公共交通结构上,要形成以“轨道交通 + 地面快速公交”结 合的快速公交体系。 巩固和发展地面公交仍是是城市交通建设的主要任务,要特 别加强公交专用道、公交枢纽的建设。
共识3:道路功能定位与建设策略
在土地资源严重受限的中国城市,快速路是交通“供给 产出”效率最高的道路设施。 各种原因使得目前城市干道、支路密度很难达标的事实 背景下,形成合理道路级配、实现各等级道路的规划功 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目标很难实现。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交通发展目标与水平 交通方式与交通结构 网络布局、枢纽选址 经济对策和管理政策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
公共交通系统;交通衔接;枢纽与场站用地 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交叉口控制 方案评估和建设排序
背景1:交通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人口总量增长,尤其是外来人口的高速增长;人均出行 次数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城市化、机动化进程加快,各种交通方式、交通设施 (道路、轨道)均面临交通需求持续增长的压力。
主要内容
一、城市交通规划 二、道路系统规划 二、公共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的内容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管理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应以建设集约化 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贯彻社会公平、 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城乡发展的原 则,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安全和 国防建设需要,处理好各项交通设施的长远 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
规划专题 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交通发展概念规划 综合交通网络规划/ 城市整体交通规划 交通专项规划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干线道路网规划…)
规划范围 市域 新城
市辖区 中心城/郊区
交通工程前期规划
(交通影响分析/ 交通设施规划设计…)
局部重点地区 新开发小区
1. 交通规划类别与层次:深圳模式
2. 各类交通规划编制要素
--与城市近期发展相适应的交通系统建设方案 --结合经济、社会、实施条件,引导合理投资结构
2.2 交通规划层次与架构
交通规划层次划分与编制要素
规划专题与规划范围 规划关注重点、编制依据、用途与去向
交通规划层次体系架构
深圳交通规划层次体系 建立与城市规划层次协调的交通规划层次体系
1. 交通规划类别与层次
长期规划:政策、重大基础设施用地控制 十五至二十年
1.1 交通规划认识更新
传统城市交通规划方式的反思
存在的主要缺陷 面临的主要困境
利于实施的交通规划技术思路转变
更新交通规划理念与方法 技术思路转变的重要内容
传统交通规划的误区与困境
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功能定位:城市规划的被动配套
土地使用布局决定了城市交通的发生源和空间分布,交通预测对 土地使用规划具有很强的依附性。 交通设施规划作为配套,满足土地使用和城市发展需要。
一、规划的认识更新 二、规划层次与管理 二、规划的实施机制
交通规划的层次
1. 按规划区域范围分
战略规划 综合规划 区域规划 成片土地开发和大型建筑物的交通影响分析
交通规划的层次
2. 按规划期限(时间)分
近期交通治理规划/交通改善计划 TIP:设施配 套,管理。 三年左右 中期规划:交通系统建设 五至十年
交通规划的内容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管理办法》
规划文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总则; (二)发展目标; (三)发展需求; (四)发展模式; (五)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六)道路系统规划; (七)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交通规划的内容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管理办法》
(八)步行系统规划; (九)自行车系统规划; (十)停车系统规划; (十一)物流系统规划; (十二)交通运行组织规划; (十三)近期实施规划; (十四)规划实施保障; (十五)附则。
边界条件
经济发展目标 人口规模、结构、分布 能源资源(土地) 生态环境 城市保护
编制依据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重大分交通系统长远发展 规划
成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