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及方法分析

声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及方法分析

声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及方法分析
作者:王雪雁
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04期
摘要: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哲学等学科元素于一体,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最终反映人的思想活动和精神面貌。

本文从多个侧面,结合作者在学习、实习中的一些体会,对声乐教学重点和方法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声乐重点方法分析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

它从一个较,高的音乐审美角度来表现声音。

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发声过程。

而是通过情感情绪的变化来表现声音的。

所以大家听到的众多的声乐作品让人感觉美不胜收,正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高级生物:情感左右声音的变化。

声音又是情感的体现。

才让人有美的感受,才让人们从情感的角度去对声乐演唱进行审美。

这是声乐演唱的意义所在。

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元素就是音。

它属于最小结构中的内在分解,在教学中可以视为一个点,把许多的点连起来就形成钱,即旋律。

若不在“点”上认真的下功夫,声乐学习者就无法勾画好线。

无法形成动听的旋律。

在声乐中,最关键就是如何把好的音连接起来。

需要关注每个音的音色、位置、稳定性、准确性等。

只有打好根基。

才能建设高质量的高楼大厦。

否则会功亏一篑。

“点”虽然看似很小,但做好做到位却不易。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动作能否做到恰当合理。

关系到“点”的质量问题。

关系到能否把点安放到适合的位置以及能否连好线。

为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为了把学生的潜力充分的挖掘出来。

教师应当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学好声乐。

传统声乐教学(没有录音)称为“二维声乐教学”,把运用录音进行声乐教学的教学称之为“三维声乐教学”。

三维声乐教学是二维声乐教学的升级。

传统声乐教学(二维声乐教学)采取“一对一”的单独授课方式。

老师运用口头方式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相关经验。

老师把他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的方法模具一样的套用在自己的学生身上。

形成一种作坊式的师徒关系。

这样知识显得非常的单一浅薄。

缺少变化。

而且受到一种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制约,学生不敢随意拜师,老师不敢随意授徒。

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若想认识自己的歌唱行为。

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和过程。

一节课(更多的课时)下来,多数学生还是在云里雾里一样,不了解自己唱歌的方式,效果不明显。

不但如此。

在学习中还容易走弯路甚至走错路,并且学习者还并不知道。

三维声乐教学由于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它是与时俱进的,因此。

理论上三维声乐教学更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感。

三维声乐教学法,由课堂(有录音设备的教室)讲授、学生演唱和反馈演唱三个层面构成。

这三个层面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和制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把现代教学设备、歌曲、录像资料和伴奏音源都利用起来,把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需要充分的调动起来,将由声乐教师讲解教材和示范的简单活动让位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立体式教学活动。

通过三维教学法。

课堂中充满了活力和生机,通过录音,学生能够听到自己的歌声,认识到自己音乐中的优点和不足,和老师就音乐的整体结构进行沟通,三维声乐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自主、合作与创新,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改革,同时实现了超越。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都能充分的发挥。

传统声乐教学。

学生对于声音的理解。

通常来源于教师口述的所谓“明亮”“圆润”“靠前”或“靠后”“连贯”等,相对抽象。

在传统声乐教学训练中,开始学习的时候。

学生的听觉往往会出现错觉:学生自我认为明亮圆润的声音,教师指出是暗闷、刺耳的声音。

这是因为学生(主观)和教师(客观)听到声音的传播介质不同的缘故。

主观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质传播的,客观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通过电脑cakewalk中的录音功能,学生可亲耳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

也可亲眼看到自己声音的波形、同步的五线谱……同样也可以清晰听到看到其他同学的声音状况。

由于电脑拥有强大的多轨录音特点。

学生每次练声练唱都可以录下来,教师可以把学生典型的声音进行波形比较、分析和讲解。

例如一些学生音色发尖发干,声音单薄刺耳。

音色在高音区范围很窄且缺乏深度感。

教师在讲授时,可以将声音的效果与波形显示结合讲解。

将学生发声的毛病指出,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唱歌方法。

指导学生发出合乎标准的声音。

之后,学生可观看正确声音效果与波形显示。

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指出缺点和不足。

并进行改进。

正确的声音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这样,学生会清楚的认识到正确或错误的波形显示与声音效果。

有利于纠正自己以后的声音。

演绎出更动听的歌曲,
审美对于好的声音的鉴定至关重要。

声乐教师需要向学生传递健康良好的声音审美观,要加以分析各种声音。

向学生介绍不同名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声音,提高学生的综合声音素质,做到“心中有音,耳听八方”,从而塑造更全面的声音。

为此,声乐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音乐世界。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声乐教师有其自身的职业特性。

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特点。

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

明确努力的方向。

树立专业信心。

声乐教师要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音乐感觉包括要具有良好的演唱能力,有正确的声音概念和科学的发声方法。

具备灵敏的声音辨别力和对音乐充分地感受力。

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声乐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演唱素质是做好范唱的前提条件,以上是作者对声乐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希望能够和广大声乐爱好者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马俊芳.树立原作意识,寻求声乐演唱的最佳途径[J].音乐研究,2007,(02).
[2]卓非亚·丽莎.音乐美学问题[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