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精品系列张PPT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精品系列张PPT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2、注意诗中隐性的“虚”。 所谓隐性的“虚”是指诗歌画面中没有,读者却可以 通过诗句的暗示想象到的画面。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问: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动静结合”与“以动衬静”
“动”:运动的;有声的。 “静”:静止的;无声的。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鸟鸣涧
问: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解题过程与积累方法展示
月圆⑴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⑵ 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问: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解题过程与积累方法展示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问: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积累
1、岑:小而高的山。 2、物外:世俗之外。 3、狎:此处为亲近意。 3、樊笼: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解题过程与积累方法展示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问: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答案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 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 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的知识体系
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
手 (表现手法)法 Nhomakorabea修辞手法
虚实 动静 对比 衬托
视听 点面 细节 白描
虚实结合
“虚”:想象的、回忆的、梦中的、隐性的。 “实”:眼前的、具体的、显性的。
1、送别诗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很突出。
送别的场景实在没有太多可写之处,往往通过写景来渲染 离别的气氛,真正感人之处在于对朋友旅途的担忧,所以往往 通过想象来虚写离别后的场景。
积累
1、扉:门扇。 2、绮:有文彩的丝织品;光彩。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解题过程与积累方法展示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问: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细节描写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解题过程与积累方法展示
例题3: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答案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 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 好愿望。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解题过程与积累方法展示
月圆⑴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⑵ 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问: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对比与衬托
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2、注意诗中隐性的“虚”。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问: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 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衬托包括:正衬、反衬 ☆注意正衬。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细节描写
☆ 通过捕捉某一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用凝练的 语言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能使读者从人物细小 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中,读出人物的性格、 内心世界、复杂的情感。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古代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件 (共36张)
解题过程与积累方法展示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
月圆⑴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⑵
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⑵这里指光彩更 加柔美。⑶未缺:指月圆。⑷列宿:众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