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华介绍总

清华介绍总


这么多人,都分 布在哪些院系?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9个学院,分 别是建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土木水利学 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环境 学院、人文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社会科学 学院、航天航空学院、法学院、新闻与传播 学院、五道口金融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美术学院、理学院、材料学院、生命科学学 院、医学院,总共55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 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 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陈 赵 寅 元 恪 任
1914年11月5日,梁启超来学校作题为“君子”的演讲,以《周易》 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 励清华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完全人格,做“真君子”。“自强 不息、厚德载物”后成为清华的校训。
清华的校风是 “行胜于言”。 1920届校友毕业 纪念物——日晷, 上刻有“行胜于 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清华大学迁到湖南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 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底,南京沦陷,战火逼近长沙。1938年1月20日,长沙临时大学常委会议决学校 西迁昆明。2月,师生分三路赴滇。由300多名师生组成的湘黔滇旅行团,从长沙到昆明, 路线全程1600余公里,步行1300公里。1938年4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 联合大学。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开学。 西南联大未设校长,由三校校长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担任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日 常校务由梅贻琦实际主持。全校设置文、理、工、法商、师范5个学院26个学系、2个专 修科和1个先修班,在校学生约3000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 联大荟萃三校名师。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师生抱定抗战必胜的信心,严格教学,刻苦 学习。
校 的 历 学 名 19 庆 最 史 堂 清 11 日后 的在 华 年 。一 开清 学 4 个 端华 堂 月 星 。园 。 , 期 我开 4 游 日 们学 月 美 定 把 。 29 肄 位 每这 日 业 清 年是 , 馆 华 4 清清改 的 月华 华
我愿以身许国!
两 进 19 弹 校 25 一, 年 星称 , 元为 大 勋“ 学 王一 部 淦级 招 昌” 收 等。 第 。其 一 中批 包 95 括人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然中央,东西文 化,荟萃一堂,大
同爰跻,祖国以光。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 方,春风化雨乐未
央,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
健不息须自强!
“风雨激鲲鹏,水木湛清华。清华大学肇基于内忧 外患、 国势衰微之际,从此与民族共命运、同时代齐奋 进、为国家 谋复兴,虽道途维艰、辛苦备尝,而矢志笃 行、刚毅坚卓。 “登高始见万物,积跬方至千里。百年以来,清华 大学秉 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之传统,恪守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之 校训,形成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 之特色,倡导又 红又专、全面发展之理念。在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各个历 史时期,务实求真,立德树人,创新 学术,贡献社会,造就 万千志士俊彦,涌现一批学术大 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 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砥砺求索、奋发进取,勇 任中国高校之先导,争为世界学府之前驱。
学业
社团工作
实践 实习
国旗仪仗队
获得特等奖学金的马东昕马东晗姐妹
……
生活在清华
衣食住行
衣食住行——衣
• 平常 • 服饰风采大赛
衣食住行——食:20元能在清华吃到什么?
衣食住行——住
• 紫荆学生公寓,四人一间。
衣食住行——行
文艺活动
学生艺术团
一二九合唱比赛
体育活动
马约翰杯
清华学堂1910
旧土木、旧水利馆
理学院
新林院
现代建筑
新清华学堂Leabharlann 综合体育馆邵逸夫图书馆
文科图书馆
第六教学楼
紫荆公寓
美术学院
环境学院
校园风景




主干路
• 水木清华众秀钟 • 万悃如一矢以忠 • 下面请感受清华学习的风貌
学习在清华
清华有多少人?
在学学生人数43000多人,其中本科生15000多人,硕士生17000多人, 博士生10000多人。
教水 我木 育清 我华 ,, 终春 生风 难化 忘雨
世纪清华,源远流长。 春华秋实,再铸辉煌。
校园大小
建筑面积约300公顷 约4个故宫大小 约400个足球场大小 骑自行车骑半小时
校园建筑
二校门1909/1991
大礼堂1917
科学馆1917
马约翰体育馆1916
老图书馆1916
清华院系这么多,人这么 多,那要进入清华容易吗?
140 700000
=
1
5000
也就是说,在广东省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差不 多每5000人只有一个可以考上清华。
这种“挤破门框”的竞争给清华带来了什么样的学生?
学在清华!
老馆里的自习身影 学堂路上的自行车流
早上图书馆开放前门口排起的长队
清华里最优秀的学生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
马拉松
学生活动
“百团大战”
地球村
荷兰日
学生节
志愿实践
谢谢!
清华自建校以来,素有重 视学生身体健康、重视体 育锻炼的传统。在继承这 一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清 华大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 涵。1957年,蒋南翔校长 提出“争取健康地为祖国 工作五十年”口号,响彻 清华园。不仅成为激励全 校师生积极自觉地参加体 育锻炼的动力,并且更成 为激励一代又一代校友自 强不息、为国家多做贡献 的人生奋斗目标。
清华学堂建立的历史背景是: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 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史称“庚子 赔款”。1904年美国表示所得赔款“原属过多”,可用于“退款办学”。
中美双方多次商谈,于1908年确定退款办学相关事宜。清政府驻美公使梁 诚为促成退款办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1909年7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1909—1911年, 游美学务处选送三批共180名学生赴美留学,其中包括梅贻琦、胡适、赵 元任、竺可桢等。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1946年5月4日梅贻琦在 结业典礼上宣布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结束。先后在 联大就读的学生约8000人,毕业生近4000人。联 大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包括杨振宁和李政道 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3 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创造战时高等教育的奇迹, 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1925年设立研究院,研究院尽其始终仅设国学 科,世称“国学研究院”。国学研究院旨在 “研究‘中国固有文化’,使中国文化与西方 文化相沟通”。中国比较文学先驱吴宓任研究 院筹备主任。著名学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 恪、赵元任、李济等在研究院任教。四年中共 招生74人,他们大多成为我国文史研究领域各 有专长的著名学者,如王力、刘盼燧、刘节、 吴其昌、姚名达等。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蒋南 翔为清华大学校长,12月31日,蒋南 翔校长到校。在他任清华大学校长13 年多的时间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 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使清华 大学得到迅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 批优秀人才。
1953年,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 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这一制度有力 地推动了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 展。这些经过学生工作锻炼的辅导员, 很多人成长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 清华大学校史馆内珍藏着一份文件, 是1965年清华大学写给高教部的关于 政治辅导员工作的总结报告,其中专 门提到水利系学生、政治辅导员胡锦 涛,认为他政治责任感强、学习成绩 优秀、积极参加文艺活动,努力做到 德、智、体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