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
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四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注意: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期货交易;
2、农业剩余劳动力;
3、农产品供给;
4、政策的过程模型;
5、恩格尔系数;
6、农村社会学;
7、农村权利结构;
8、现代农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生产条件是( )
A.土地 B.劳动力
C.农机具 D.资金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B.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C.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收入降低
D.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销售市场
3、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是()
A.向境外移民 B.国内大规模移民开荒
C.农业内部消化吸收 D.向农业外部转移
4、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的农业发展道路,这取决于我国的()
A.基本国情 B.经济发展速度
C.人口素质 D.改革环境
5、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表明()
A.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大
B.价格的变动幅度大
C.供给量的变动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D.供给量的变动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6、如果农产品需求弹性是富有弹性,那么价格变动幅度( )需求量变动幅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其他
7、下面哪一个不是农业的具体特点 ( )
A.生产周期长 B.自然环境影响大
C.收获时间集中 D.空间分散
8、农产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
A.能够购买的农产品数量
B.愿意购买的农产品数量
C.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农产品的数量
D.愿意并且需要购买的农产品数量
9、一股情况下,农产品需求与()成正方向变化
A.农产品价格 B.农产品成本
C.消费者的构成 D.消费者收入水平
10、可替代农产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在()上相似,并可相互代替的农产品
A.产量 B.效用 C.规格 D.品质
11、政策生命周期模型也被称为是( )
A.政策过程模型B.政策系统决策模型
C.理性决策模型 D.浙进决策模型
12、下列政策手段中,属于经济手段的是( )
A.价格管制手段 B.财政手段
C.法制手段 D.信用管制手段
13、农业政策调整的形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农业政策增加 B.农业政策删减
C.农业政策分解 D.农业政策更新
14、系统模型认为,政策的输出是( )的结果
A.社会团体和个人互动 B.政治系统与社会团体互动
C.政治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互动 D.内部与外部环境互动
15、土地整合和土地利用政策属于( )
A.农业发展政策 B.农业结构政策
C.农民增收政策 D.农村发展政策
16、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
A.农村发展 B.农民增收
C.农业增产 D.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增长
17、农村社会学产生于()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 B.19世纪七八十年代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20年代
18、农村社会学的发源地是()
A.西欧 B.东欧
C.美国 D.日本
19、《江村经济》一书的作者是()
A.李景汉 B.费孝通
C.杨开道 D.梁漱溟
20、当代发达国家的农民完全是个()的概念
A.居住地 B.身份
C.职业 D.生产方式
21、在中国农村社会学史上,《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一书的主要作者是( )
A.费孝通 B.梁漱溟
C.杨开道 D.李景汉
22、家庭是社会的( )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
C.趣缘群体 D.弱势群体
23、从性质上说,我国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 )
A.农村党支部 B.村民委员会
C.乡镇人民政府 D.公安派出所
24、1908年,美国政府成立的农村生活委员会是()
A.主持美国农村调查研究的机构
B.负责美国农村救济工作的机构
C.主持美国农村家庭主妇培训的机构
D.负责美国农村儿童福利的机构
25、农村社会的主体是()
A.农业经济B.农村人口
C.农村土地D.乡镇企业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农业的根本特点是农业的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分离。
()
2、恩格尔定律指随着家庭收入的减少,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
()
3、供给价格弹性是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与商品自身需求相对变动的比值。
()
4、超市、连锁、配送是农产品商品化生产成熟的标志。
()
5、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消费人口、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替代商品和
补充商品的价格。
()
6.、我国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
7、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可分为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
()
8、农产品市场按交易方式可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
9、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政策干预更趋全面,尤其是加
强了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干预。
()
10、过程模型把公共政策视为政治系统对外界环境压力所做了反应。
()
11、当政策机构不健全时,我们需要对政策方案进行调整。
()
12、社区概念最早提出者是滕尼斯。
()
13、中国农民的概念主要是代表居住地。
()
14、中国土地改革中地主与富农的区别主要是土地占有量。
()
15、种植、养殖、采掘、加工等生产组织属于经济组织。
()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农业政策分析主要采用哪些方法?
3、中国农业政策有哪些基本目标?
4、简述农户的涵义与农户的特点。
5、简述农村社区的特点与不同类型。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你认为应如何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2、试结合实际阐述农业政策评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