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质量标准,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

所谓最优化,就是教学投入少,而又能达到高效率,使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都能达到优良水平。

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理。

一、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正如“新课标”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发展什么?学生的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发展”和“传授”是根本不同的,“传授”主要靠教师的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发展”主要靠学生内部的动力作用,使自身的素质和个性得到提高。

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导、激励。

“语文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根据教材特点,除确定语文知识、能力目标外,还要准确地确定思想教育、情感渗透及思维训练目标。

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时,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个性的发展。

二、体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

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

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
也是由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

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是不仅在“知”,而且要利于“行”。

不过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的熏陶、积累。

三. 遵循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教学是一种规范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在科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指导思想是科学的、先进的,其教学设计才是高水平的。

科学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才能杜绝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错误。

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些青年教师、甚至有的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错,如诵读时读错字音或学生读错字音不予纠正;有的写错别字、写字倒笔顺,对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语法错误的句子,教师不给改正;有些教师讲课出现知识性错误或对学生答问中的错误不及时纠正等,这些都违反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

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语文基本功不过硬或备课不够认真,同时,也说明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违反了科学性原理。

必须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要力求做到严格、扎实。

因此要求教师的语文素质一定要过硬。

而教师本身对教学、对学生认真负责的严谨态度,更是无言的科学教育。

四. 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在明确教学目的基础上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主要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

因此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是和其认知过程分不开的,要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一般认知过程。

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看是由认知因素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和一般的认识因素既相同,又有区别。

一般的认识因素包括感知、思维、实践三因素。

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则包括: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四因素。

这是由学习是特殊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

学习过程中的诸因素不能作为教学阶段。

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着生理、心理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个性的充分发展。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也是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基础,初等教育是普及性教育,不是英才教育,但是在普通教育中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要培养有创造才能的人,就必须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完成教学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应允许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使其潜能充分发挥出
来。

因此,教师的责任在于千方百计地使每个学生的某种兴趣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除加强课内语文学习外,很重要的一条途径是靠课外阅读。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大量的课外阅读充实了他的头脑,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语言表达流畅,思维活跃、敏捷;也有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少,不仅知识贫乏,而且语言不够丰富,思路狭窄。

这两类学生除了先天素质差别之外,更主要说明前者读书多、会读书,吸收知识多,积累语言多;后者读书少,不会读书或不喜欢读书,吸收知识少、积累语言少。

说明语文课必须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文字教育资源。

总之,语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向课外阅读开放。

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生活中鲜活的语言;要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大课堂,丰富知识,开阔思路,积累语言,发展语文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