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一般原则
(1)对心力衰竭合并无症状性心律失常患者不主张常规用抗心律失常药,因其弊多利少或者有害无益。
(2)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认真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能性,而不应无休止地给予药物治疗。
(3)应避免并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因它可削弱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效果。
(4)应严格掌握静脉输液指征,能量合剂、白蛋白制剂一般不宜应用于心力衰竭病人。
2.利尿剂使用原则
(1)有充血症状者均应予以利尿剂,但必须与ACEI与(或)β-阻滞剂合用。
(2)利尿剂使用既要达到缓解瘀血症状又要消除体征,应注意勿导致低血压、氯质血症与电解质紊乱。
(3)测量体重是调整利尿剂用量的主要依据(每日体重应减轻0.5~1.0㎏)。
(4)体液潴留可减弱ACEI的疗效,也增加β-阻滞剂治疗的风险性(利尿剂不足);而血容量不足(利尿剂过量)则可加剧ACEI等血管扩张药的低血压反应。
(5)利尿剂抵抗的对策有:
①静脉用药;②联合用药;③短期并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④应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3.ACEI使用原则
(1)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病人不论有无症状,ACEI治疗均能获益。
(2)应使病人知晓开始用药时可有副作用,但随后长期应用仍可能耐受。
(3)部分病人症状缓解不明显,但仍可延缓病情发展,从而延长寿命,
(4)ACEI不是救命药,它的适应证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治疗。
(5)为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应使用大型临床试验中证实能提高生存率的剂量(卡托普利50ml,1日3次;依那普利20mg/日),对收缩压(BP)<80mmHg、肌酐>3mg/dl、血钾≥5.5mmol/L者使用ACEI 应十分谨慎。
(6)使用方法:
开始剂量要小,增加剂量要慢,临床观察要严,用药1~2周后复查血钾、肾功能。
血钠<130mmol/L者,提示RAA系统明显激活,易在用药后发生低血压反应,应予注意。
(7)少数病人出现首剂低血压反应者,在适当调整内环境后,再次用药往往可以耐受。
(8)疗效一般在用药1~2个月后才显现。
4.洋地黄应用的近代观点
(1)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适用于有充血症状的心力衰竭病人,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者用药后可延缓病情发展。
(2)应与利尿剂,ACEI或和β阻滞剂合用。
(3)特别适用于快速性房颤并心力衰竭者,用药后安静时目标心室率应在70次/分左右。
(4)对窦性心律伴心脏扩大与S3奔马律者亦有效。
(5)一般开始量为0.25mg/d,维持量为0.125mg~0.25mg/d。
高龄(>70岁)或肾功能不全者剂量要减少,但少数房颤病人可能每日需0.375~0.50mg才能满意控制心室率。
5.肼肽嗪-硝酸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
(1)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或伴肾功能不全的心衰患者。
(2)两药应联合使用,单一用药无效。
6.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与醛固醇拮抗剂的应用
(1)目前尚无确实证据表明ARB优于ACEI,故使用ACEI能够耐受且有效者,不需换用ARB。
(2)ACEI应用后出现不能耐受性咳嗽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者应换用ARB。
(3)螺内酯(安体舒通)可降低Ⅳ级心功能患者死亡率,且无严重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病人耐受良好(每日25mg),故推荐使用。
7.β-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
(1)所有病情稳定的Ⅱ~Ⅲ级心功能不全患者如无禁忌症均应给予β-阻滞剂,并推荐与利尿剂、ACEI 合用。
(2)应使病人了解①开始服用时可有副作用,但大部分病人(约90%)可耐受长期用药;②要治疗2~3个月才可出现临床好转;③即使症状改善不明显,仍可延缓病情发展。
(3)切勿在病情不稳定期给药,急性左心衰竭时严禁使用。
(4)应很小量开始,很缓慢加量,很严密观察,且治疗后很缓慢显效。
(5)注意三种副反应,即①低血压;②体液滞留心力衰竭恶化;③心动过缓和心脏阻滞。
无症状性低血压一般不需停药,有时将ACEI、β-阻滞剂放在不同时间服用可减轻低血压反应。
适当增加利尿剂剂量可能消除第二种反应。
心动过缓<50次/分或出现Ⅱ度以上房室阻滞则应减量或停用β-阻滞剂。
(6)宜选用亲脂性β-阻滞剂(Bisoprolol,Metoprolol,Carvedilol),因其易透过血脑屏障,抑制交感神经传出冲动,从而减少猝死率,而亲水性Atenolol则无此作用。
意大利专家组“5个W”的意见
意大利专家组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使用β-阻滞剂提出“5个W”的意见,这对临床选择病人和预测治疗效果很有帮助(Maggioni AP,Heart81:453,1999)。
(1)哪种(WHICH)病人合适使用?
任何原因引起的扩张性心肌病,LVEF<40%,心功能Ⅱ~Ⅲ级、使用利尿剂,地高辛和ACEI后病情稳定者。
(2)哪种(WHICH)病人受益可能性大?
a.心功能Ⅱ~Ⅲ级;
b.有高血压病史者;
c.心率>90次/分;
d.心力衰竭症状<24个月。
(3)哪种(WHICH)病人不大可能受益?
a.PCWP(pcwp↑,低血压,CI<2.5);
b.心力衰竭症状>24个月;
c.严重全心衰竭者SBP<100mmHg,HR<70次/分。
(4)哪种(WHICH)病人目前尚不清楚能否获益?
a.老年病人(>75岁);
b.心功能Ⅳ级;
c.有合并病(症)-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
d.无症状左室功能不全;
e.瓣膜病或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
(5)什么(WHAT)是禁忌证?
a.严重慢性肺心病、I度房室传导阻滞(PR>0.28”)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b.HR<50次/分;
c.SBP<90mmHg;
d.正在静脉注射正性肌力药(多巴酚丁胺、氨力农等)的病人。
总之,90年代中叶起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已从过去的老三样(利尿剂、洋地黄、ACEI)发展为新五样,即前三种加上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而治疗的重点是阻滞神经内分泌的种种“代偿”机制。
最新的专家共识,其要点如下:
1、全部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包括无症状患者,均需应用ACEI类药物,并且终生服用。
ACEI推荐剂量较大,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至最大耐受量或靶剂量,如卡托普利150 mg/日,依那普利20 mg/日等。
同时应注意监测血钾、肾功能等。
2、所有有症状的心衰患者,均应长期使用利尿剂,且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剂量和品种,并辅以足量ACEI 类药物。
可联合用药(如螺内酯与噻嗪类利尿剂)或静脉短期加强用药。
3、地高辛适用于心衰伴快速心房颤动的患者以及有症状的心衰患者。
用量为(0.125~0.25)mg/日,有些房颤病人可短期适当加量,将心率控制在70次/分左右为宜。
4、除非合并心绞痛或高血压,对慢性心衰患者一般不主张应用钙拮抗剂。
5、β受体激动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仅限于应用在终末期心衰和准备行心脏移植的患者;低剂量多巴酚丁胺或米力农静脉滴注,可短期用于难治性心衰患者。
6、所有的NYHAⅡ级、Ⅲ级及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均需应用β受体阻滞剂。
用药前提是,在ACEI 和利尿剂基础上,血流动力学已稳定、症状已改善。
用法:从小剂量开始,每2~4周加倍剂量,递增至最大耐受量或靶剂量。
例如,国外靶剂量为:缓释美多心安(150~200)mg/日,比索洛尔10 mg/日,卡维地洛50 mg/日等,起始剂量一般为目标剂量的1/8左右。
国人合适剂量有待临床试验探索。
7、心衰合并无症状心律失常时不必治疗。
8、除非合并房颤和(或)有血栓栓塞病史,心衰患者不必常规抗凝治疗。
9、鼓励适量运动,注意限盐、限液量。
10、有瓣膜病变及心脏机械并发症的心衰患者,需评估有无手术治疗指征。
11、不能耐受ACEI者,可使用沙坦类(ARB)或者肼苯达嗪加硝酸酯类药物。
12、合理使用非药物疗法、介入或手术治疗。
在慢性心衰治疗中,应该注意评价5个W、2个H、1个E和1个S:(1)5个W:用药对象(Who),用药理由(Why),用药及调药时机(When),用药品种及配伍(Which drugs),用药及治疗目标(What targets);(2)2个H:如何规范选药和调药等(How to),用药费用(How much);(3)1个E和1个S:有效性(Effect)和安全性(Safety),即为少花钱多办事、少担风险多获效益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