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切削用量及切削液的选择

1.6切削用量及切削液的选择

切削厚度越大,材料强度越高,润滑效果越差。
(2)冷却作用
流出切削区的切削液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工件与 刀具的温度,提高刀具耐用度,减少热变形,提高加工精度。 不过切削液对刀具与切屑界面的影响不大,试验表明,切削液 只能缩小刀具与切屑界面的高温区域,并不能降低最高温度, 一般的浇注方法主要冷却切屑。
对刀具寿命的影响主要从对耐用度的影响来分析。
vc、f、ap增加时,刀具磨损加剧,耐用度降低,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vc,其次是f,影响最小的是ap,因 此,贵重、精密的刀具是不宜采用高速切削和大进给 量切削的。
①油性添加剂
油性添加剂 单纯矿物油与金属的吸附力差,润滑效果 不好,如在矿物油中添加油性添加剂,将改善润滑作用。
1.6 切削用量及切削液的选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1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1. 切削用量对机械加工的影响
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对刀具寿命的影响 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加工质量
vc的影响 f的影响 ap的影响
通过切削温度来影响 通过已加工表面的残留面积来影响 通过切削力来影响
2. 提高生产率的途径
生产率Q可以用计算式表示如下:
L
L
πDL
πDL Z
tj
n
f
i
1000vc
i
1000vc f
i
1000vc f
ap
πD
要提高生产率,如何选择切削用量?
3. 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ap的选择
主要根据加工余量和工艺系统的刚度确定
粗加工时 冲击载荷较大或系统刚度较小时 精加工时
粗加工时,一般根据刚度来选择
f的选择
精加工、半精加工时,根据工件的表面粗糙度选择
动植物油、皂类、胺类等与金属吸附力强,形成的物理 吸附油膜较牢固,是理想的油性添加剂。不过物理吸附油膜 在温度较高时将失去吸附能力。
因此一般油性添加剂切削液在200℃以下使用。
②极压添加剂
主要利用添加剂中的化合物,在高温下与加工金属快速反 应形成化学吸附膜,从而起固体润滑剂作用。
目前常用的添加剂中一般含氯、硫和磷等化合物。由于化 学吸附膜与金属结合牢固,一般在400℃~800℃高温仍起作 用。硫与氯的极压切削油分别对有色金属和钢铁有腐蚀作用, 应注意合理使用。
切削液如喷注到刀具副后面处,将对刀具和工件的冷却效 果更好。
切削液的冷却性能取决于它的导热系数、比热容、汽化热、 气化速度及流量、流速等。
切削液自身温度对冷却效果影响很大。
(3)清洗作用
在车、铣、磨削、钻等加工时,常浇注和喷射切 削液来清洗机床上的切屑和杂物,并将切屑和杂物带 走。
(4)防锈作用
一些切削液中加入了防锈添加剂,它能与金属表 面起化学反应而生成一层保护膜,从而起到防锈的作 用。
1.7.2 影响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能的因素
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硬度、强度、塑性、热导率
材料的化学成分
含碳量、所含化学元素
材料的金相组织
1.7.3 改善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能的途径
调整化学成分、适当的热处理
作业布置
P37 1-8、1-13
刀具耐用度T与刀具总刃磨次数n的乘积称为刀具 寿命。 它是一把刀从开始使用到完全报废所经过的切 削时间。
③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使矿物油 微小颗粒稳定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 化液。表面活性剂除起乳化作用外,还能吸附在 金属表面,形成润滑膜,起润滑作用。
切削油分为两类:
A、以矿物油为基体加入油性添加剂的混和油,一般用于低速 切削有色金属及磨削中;
B、极压切削油,是在矿物油中添加极压添加剂制成,适用于 重切削和难加工材料的切削。
vc的选择
根据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和机床功率来选择
1.6.2 合理选择切削液
1. 切削液的作用
(1)润滑作用
切削液能在刀具的前、后刀面与工件之间形成一层 润滑薄膜,可减少或避免刀具与工件或切屑间的直接接 触,减轻摩擦和黏结程度,因而可以减轻刀具的磨损, 提高工件表面的加工质量。
切削速度对切削液的润滑效果影响最大,一般速度 越高,切削液的润滑效果越低。
速度较高时,刀具主要是热磨损,应选用冷却为主的切削 液。
硬质合金刀具耐热性好,热裂敏感,可以不用切削液。如 采用切削液,必须连续、充分浇注,以免冷热不均产生热 裂纹而损伤刀具。
(2)精加工
精加工时,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提高工件表面加工质量和加 工精度。
加工一般钢件,在较低的速度(6.0m/min~30m/min)情况 下,宜选用极压切削油或10%~12%极压乳化液,以减小刀 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和粘结,抑制积屑瘤。
1 Q
td
式中:td为生产一个零件所需的总时间。 在机床上加工一个零件所需的总时间包括三个部分:
td=tj+tf+tt
因此,生产率Q为
Q 1 1 td tj tf tt
生产中,采用自动化生产过程和先进刀具、量具、装夹机 构可减少辅助时间;改进管理,妥善安排生产等可减少其它时 间;要想缩短零件的基本时间,则与选用切削用量有密切关系:
2. 切削液添加剂及切削液分类
油性添加剂 切
切削油



极压添加剂 液
乳化液


表面活性剂 类
水溶液
3. 切削液的选择原则
(1)粗加工
粗加工时,切削用量大,产生的切削热量多,容易使刀具 迅速磨损。此类加工一般采用冷却作用为主的切削液,如 离子型切削液或3%~5%乳化液。
切削速度较低时,刀具以机械磨损为主,宜选用润滑性能 为主的切削液;
1.7 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
1.7.1 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能的分类比较
为便于比较各种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通常以正火状
态45钢(σb=0.735 GPa)的v60作为基准, 记作(v60)j,而把其它 材料的v60与之相比,其比值Kr称为该材料的相对加工性能,
Kr
v60 (v60 ) j
凡Kr大于1的材料,其加工性能比45钢好。 Kr越大,加工 性能越好;反之亦然。
精加工铜及其合金、铝及合金或铸铁时:宜选用粒子型切削 液或10%~12%乳化液,以10%~12%极压乳化液,以降低 加工表面粗糙度。
注意:
A、加工铜材料时,不宜采用含硫切削液,因为硫 对铜有腐蚀作用。
B、加工铝时,也不适于采用含硫与氯的切削液, 因为这两种元素宜与铝形成强度高于铝的化合物, 反而增大刀具与切屑间的摩擦。也不宜采用水溶液, 因高温时水会使铝产生针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