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生态旅游的综述

关于生态旅游的综述

关于生态旅游的综述黄川峰玉林师范学院(201302411107)[摘要] 近年来,生态旅游以其对环境的关注,对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多重维护得到了广泛认同,被看做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最佳形式。

生态旅游概念自提出之日起,就在全球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各国纷纷在生态旅游的开发实践中理解、丰富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将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对我国旅游产业向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当前在发展生态旅游业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一个清晰明确的发展思路来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In recent years, ecological tourism, with its focus on the environment, the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multiple maintenance widely agree that was seen as the best form of sustainable tourism. Ecotourism concept from the date of put forward, it has caused great repercussions in the world, all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the practice of understanding, enrich and develop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tourism. Ecological tourism, as a mode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development, can effectively will be econom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ocial benefits, on the basis of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tourism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need a clear development ide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industry.[关键词]生态旅游 ; 开发; 生态旅游产业; 生态旅游资源[前言] 生态旅游产业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基础,为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同时,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其概念表述在学术界目前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它的概念是在1983年被首次提出,并且于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确认,在1992年人们把新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观与生态旅游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之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要途径。

生态旅游在面临生态环境日趋破坏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由于各国的生态环境不同,实践方式不一致,各有其特性,由此,生态旅游的概说纷纭。

本文将概括诸多作者的观点,以便读者阅读。

[检索过程] 1,在图书馆找出相关于生态旅游的书籍。

2,打开校图书馆的网站,在电子资料打开中国知网,在检索栏中输入“生态旅游”。

在出现的文献中选定阅读,同时做好笔记。

3,点击打开读秀网,在检索栏中输入“生态旅游”。

在出现的文献中选定阅读,但是发现不支持阅读,同时在右上角有提示“可用邮箱接收全文”,点击就进入填写邮箱的页面,填写完成进行发送,大约20分钟,陆续就收到了邮件。

[概念] (国内)吕建树、刘洋、张祖陆等在(《鲁北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策略》2011)指出,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也是旅游研究热点。

而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环境教育功能及社区参与功能的生态环境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极富潜力的载体。

所以,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必须着眼于该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禀赋条件、地域生态特色、外部开发条件和客源市场等因素。

王立龙、陆林在(《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2009)提出,旅游生态系统是将旅游活动及相关的社会、经济等要素复合到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系统之中而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也就是说,只有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的旅游效益,才能实现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双赢”。

郑群明、胡卫华在(《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2007)提出,生态旅游是利用自然资源供人们观赏的同时,又对自然进行保护的一种活动,并且,认为生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总和,旅游则是“人——地”之间的关系总和。

那么,在这里,他们强调的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环境资源的特殊性。

要求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为生态旅游服务,同时又通过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改善环境,提高环境的抗压力。

刘德谦在《乡村旅游》中指出,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和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

而乡村旅游与生态的关系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关系,所以,乡村旅游不能等同于生态旅游,而应是生态旅游中的一部分。

因为生态旅游强调的是保护与开发,那么则要求旅游者的旅游过程应包含以下三方面:保护自然、保护资源、保护文化。

田林、李常林在《生态旅游》(2004)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思想观为目标并且将之运用于旅游各方面的旅游发展模式,即要以旅游资源的生态化、旅游方式的生态化和旅游经济的生态化为其发展目标。

(国外)Elizabeth Boo在《Ecotourism Potentials and Pitfalls》(1990)提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与研究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活动,同时能为旅游区的生态与社会创造价值,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即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

Ceballos_Lascurain在1983年提出,生态旅游就是人们前往相对没有被干扰或是污染的自然区域,为了学习、欣赏景色和野生动植物的旅游。

布鲁斯也指出,生态旅游是一种责任旅游,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身行为对当地经济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这三种观点都注重旅游者的行为活动对旅游目的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那么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旅游方式或是一种休闲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除通过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扩大旅游接待量来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提高旅游质量为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即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旅游系统共生原理的作用,将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区域城市化、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协调发展、整体优化,以谋求旅游产业发展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将着力点放在旅游要素的生态化上,即食生态绿色食品、住生态宾馆、行坐生态交通工具、游生态意义的景观、购生态产品和无公害产品、发展有益身心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娱乐活动。

在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上,还必须依托该区域的生态产业,建立起良好的生态旅游经济体系、社会体系、技术体系和政策体系,谋求最佳的经济、环境、社会、生态综合效益,进而全面拉动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生态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

成功模式一:以非洲的肯尼亚为例。

非洲的肯尼亚和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先驱。

非洲的肯尼亚被称作是“自然旅游的前辈”,也是当代生态旅游搞得好的国家之一。

这个国家开展生态旅游是从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出发的。

为了发展农业而砍伐森林使这个美丽的国家水土流失,土壤贫瘠。

为改变这一状况,1970年成立了国家公园局,先后建立了34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开展对森林非破坏性的生态旅游活动。

成功模式二:以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为例。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开辟了世界国家公园运动的先河。

美国通过制定了保证生态旅游发展的法规、条例和规范,培养出一批从事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经营的专业机构和企业,来促使生态旅游的发展。

成功模式三:以国内四川九寨沟风景区为例。

该景区运用较为先进的且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在增加旅游收益的同时促进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景区因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三种不同社会环境的成功案例说明: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提供自然旅游体验的环境责任型旅游,同时也负有繁荣地方经济、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责任。

生态旅游应该将“维系当地人民生活”的责任内涵应用于实际,才能永续地发展下去。

[生态旅游的规划] 总体上来说,生态旅游的规划要遵循以下原则:整体性原则、协调共生原则、区域分异原则、高效和谐原则。

具体上要求:1、确定生态化规划目标。

2、做好生态调查。

因为生态调查的目的在于收集规划区域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方面的资料和数据,这样才能够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与制约因素提供基础。

3、生态化旅游产品规划。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们旅游产品越来越强调生态模式。

因此,规划与包装好一个生态旅游产品才能赢得市场与人心。

4、要注意生态技术在景区规划中的运用。

所谓生态技术,不仅包括生态材质运用、本土化植物配置、低耗能技术应用,还包括绿色植物环境、环保材料与技术等等,这些因素对于生态旅游规划特别重要。

5、做好生态适宜性分析。

生态适宜性分析是生态化规划的核心,其目的是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地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划分景区资源环境的适宜性等级,为景区旅游开发中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出建议。

综上所诉,生态化规划是要建设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因此生态规划要遵守自然、经济、社会三要素原则,以自然环境为规划基础,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人类社会对生态的需求为出发点。

[影响因子]生态旅游主要受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这两约束。

人类在进行旅游活动中,必须要满足自身的旅游愿望和目的,同时,不能以损害甚至是毁坏自然生态为代价,如此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