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检查表

船舶检查表

船舶检查表证书资料及文件1.消防设备及属具证书序号证书名称备注1.1 CO2/1211灭火系统钢瓶检验及管路畅通检验证书1.2 泡沫液检验证书1.3 灭火机检验证书1.4 舟车式灭火机检验证书1.5 手提泡沫装置检验证书1.6 消防栓、水龙带、水枪、水龙带箱等检验证书1.7 消防员装备(呼吸器、空气瓶、防火服、电筒、防火绳、太平斧等)检验证书2.救生设备及属具证书序号证书名称备注2.1 气涨救生筏、静水释放器检验证书2.2 救生烟雾信号检验证书2.3 压缩饼干检验证书2.4 淡水检验证书2.5 急救药品检验证书2.6 救生艇罗经检验证书(后备的)2.7 保温救生服及保温用具检验证书2.8 抛绳器(枪、绳、弹头)检验证书2.9 救生衣、救生圈自亮浮灯检验证书2.10 救生衣、救生圈检验证书2.11 救生艇空气箱检验证书2.12 封闭式救生艇空气瓶检验证书2.13 救生艇检验证书(无专门检验证书时应查检验记录)2.14 绞艇装置检验证书(无专门检验证书时应查检验记录)2.15 登艇软梯检验证书2.16 吊艇索及放艇钢丝(有此装置的救生艇)检验证书2.17 EEBD检验证书3.手册、指南、资料(不限于此)序号证书名称备注3.1 消防、救生相关的IMO标志3.2 分管设备技术资料及操作说明书:有序存放航行1.班作业会序号检查内容备注1.1 航行接班前由接班驾驶员组织召开1.2 会议前接班驾驶员应查阅“班作业会记录簿”、“航道通电记录簿”、“航海安全信息簿”、“夜航命令簿”(夜航时)等1.3 根据本工班的计划航段的船舶密度、活动规律、航道环境、航行条件(天气、能见度)、航次会决定及船长对本班的安全指令亲自制定安全措施,并在会议上布置2.海图作业与定位序号检查内容备注2.1 定位方法和定位间隔时间是否符合航行计划和当时环境的要求,环境许可应用两种定位方法(GPS / 陆标)2.2 定位时应同时准确在《航海日志》上记录和海图上划船位3.船长监航序号检查内容备注3.1 船长监航段是否在航行计划中标注3.2 是否在班作业会上明确监航水域和要求3.3 是否提前15分钟通知船长3.4 是否按规定在《航海/ 行日志》进行记录4.利用随船进行动态检查以下航行操作规定(不限于此)是否有效执行序号检查内容备注4.1 能见度不良时的操作规定4.2 锚泊、系离泊、掉头安全操作要求4.3 驾驶台规则4.4 航行值班规定4.5 海图作业规定(海船)4.6 船舶防台操作规定4.7 船舶冰区操作规定4.8 海上限制水域航行规定(海船)4.9 恶劣天气航行操作特殊要求4.10 液货船防污染管理规定4.11 关键性设备和系统故障时的行动4.12 VTS报告规定4.13 长江水域航行操作规定4.14 长江下游分道航行规则及其它有关水域(海域)分道航行规则4.15 长江航段船舶定线制规定4.16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内河避碰规则4.17 航次会、班作业会4.18 应急演习与训练4.19 航行中洗舱操作及货物保管安全管理1.日常防火管理(不仅限于此)序号检查内容备注1.1 禁止烟火标志、“登船须知”、“吸烟室规定”等是否张贴或昭示,并被遵守1.2 日常的烟火管制及防止电火、撞击/ 磨擦火花的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吸烟室烟灰缸内是否有水(敞开式);固定点烟器状态是否正常,并被使用1.3 手机是否集中充电1.4 危险物品是否集中存放在安全场所1.5 重点防火部位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1.6 每天应进行防火巡查,并在“航海/ 行日志”中记录1.7 装卸、洗舱作业必要的防火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海船应急防火缆的设置应符合要求(眼环在水线和水线上2米之间)1.8 防火控制图是否按规定张贴或存放,消防、救生设备和器材的布置是否与防火控制图相一致1.9 各类消防设备、器材进行标识及张贴IMO标志1.10 “防火档案”记录是否符合要求2.消防设备序号检查内容备注2.1 消防员装备2.1.1 四套消防员装备检验证书是否与船舶证书相一致2.1.2 存放场是否与防火控制图相一致,存放符合要求,并按规定进行标识(IMO标志)2.1.3 消防员装备及备用空气瓶状态是否正常,专用工具是否齐全2.1.4 每月进行一次维护和检测,记录符合要求2.2 固定灭火系统2.2.1 消防总管、阀门、消防栓、软管、喷枪、相关仪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2.2.2 国际通岸接头及相应工具是否按规定配备,设置位置是否符合要求(1只接头/ 1只垫片/ 4只螺栓/ 8只垫圈/ 2只专用扳手)2.2.3 相关器材存放外观是否清洁,存放符合要求2.2.4 消防及泡沫系统上的隔离阀、管系等是否清楚标识,IMO标志是否清楚2.2.5 施放操作说明张贴在适当位置,声光信号正常2.2.6 防火挡板状态是否固定,通风、阀门、速闭装置状态是否可靠2.2.7 1211 / CO2管线、喷嘴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检查维护,其它设施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维护和检测,记录符合要求序号检查内容备注2.3 移动式灭火机2.3.1 状态是否正常,容量及种类配备是否与该场所相适应,并与防火控制图相符2.3.2 灭火机备卡是否齐全,是否按要求填写备卡2.3.3 存放位置和编号是否符合要求,张贴IMO标志2.3.4 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检测,记录符合要求2.3.5 使用过的手提式灭火机应集中存放并标示2.3.6 每种类型的灭火机应有2~3只备用品2.3.7 放置位置牢固可靠,清洁,无损坏和腐蚀,压力表指示在有效期内2.4 其它消防器具2.4.1 器具的设置是否与防火控制图相一致,是否按要求进行编号和标识,存放是否符合要求2.4.2 黄沙及黄沙箱状态正常,进行编号和标识2.4.3 消防工具(斧、钩、铲、消防桶等)状态是否正常2.4.4 EEBD设备状态是否正常2.4.5 应急防火缆状态是否正常(海船)2.4.6 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维护和检测,记录符合要求2.5 脱险通道2.5.1 保持安全畅通,内无障碍物,门能由里向外开关2.5.2 通道内照明良好并有应急照明,标识明显、规范2.5.3 梯子/ 踏板/ 扶手良好,有导向标示醒目2.6 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2.6.1 电源应常开并有应急电源供应2.6.2 张贴系统的使用说明的操作流程图2.6.3 断电和故障报警系统良好,各种试验声光报警显示正常2.6.4 手动报警按钮有清晰的标志和应急操作工具2.6.5 按要求定期开展检测并有记录3.救生设备序号检查内容备注3.1 救生艇内外部状况3.1.1 救生艇艇体状况是否良好,艇内是否清洁,额定乘员是否满足实际在船人数3.1.2 救生艇操纵系统及艇上脱钩设施的状况是否正常,救生操作程序是否在艇内存放3.1.3 封闭式救生艇供氧系统及喷水系统是否正常3.1.4 救生艇艏缆系接是否易于解脱;艇底塞位置清楚在位;艇罗经工作状态良好照明良好3.1.5 救生艇属具是否按规范要求配齐,状态是否正常,存放是否符合要求3.1.6 保温用具及保温救生服是否按规范配备,证书齐全并在有效期内3.1.7 应进行编号和标识,编号与防火控制图相一致3.1.8 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维护,记录符合要求序号检查内容备注3.2 救生艇(包括救助艇)释放及登艇装置3.2.1 释放装置、绞艇动力装置及登艇装置状况是否正常,收放操作是否可靠3.2.2 设有艇上释放装置的救生艇状况是否正常3.2.3 吊艇索每五年进行更换,两年半进行调头3.2.4 登艇甲板上的应急照明是否正常,收放艇操作程序是否张贴在附近的应急照明灯旁夜间是否能清楚看到其内容,集合点和登艇点等标志是否按规定进行标识并能由应急电源照明系统提供足够的照明3.2.5 海船止荡索已设置;救生艇收妥后应落位和固定3.2.6 每艘艇至少每3个月载员释放一次(或释放至水面,但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乘载释放至水上操纵)3.2.7 绞艇架、绞艇机、吊艇钩、吊艇索、滚轮等无锈蚀,滚轮转动灵活、加油控齐全,登艇设施是否完好3.2.8 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维护和检测,记录符合要求3.3 救生筏(海船)3.3.1 救生筏及登乘装置状态是否正常,额定乘员是否满足实际在船人数,存放和连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3.3.2 救生筏和静水压力释放器每年进行一次法定检验3.3.3 登乘装置附近应急照明是否正常,施放程序张贴在应急照明灯旁,IMO标志完好3.3.4 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维护和检测,记录符合要求3.4 救生圈3.4.1 救生圈及属具(海船:自亮浮灯、组合烟雾信号)状态正常,规格、数量满足规范要求(海船:一半的救生圈应带自亮浮灯,驾驶台两侧的救生圈应为4KG),每边至少一只带有可浮救生索3.4.2 存放是否符合要求,能随时迅速取下3.4.3 IMO等标志及编号是否按规定标识3.4.4 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维护和检测,记录符合要求3.5 救生衣3.5.1 救生衣及属具(海船:自亮浮灯)状态正常,规格、数量满足规范要求3.5.2 存放符合要求,供值班人员使用的救生衣应存放在驾驶室,机舱控制室和任何其他有人值班的地方3.5.3 救生衣穿着示意图是否在适当场所张贴3.5.4 IMO等标志及编号是否按规定标识,注:个人救生衣编号与“应变部署表”编号一致3.5.5 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维护和检测,记录符合要求3.6 救生烟雾信号及抛绳器(海船)3.6.1 救生艇和驾驶台烟雾信号及抛绳器状态正常,规格、数量满足要求,IMO等标志已张贴3.6.2 存放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备有说明的图表3.6.3 证书是否齐全,并在有效期内3.6.4 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维护和检测,记录符合要求应急训练与演习序号检查内容备注1.应变部署1.1 大副负责“货舱应变部署表”编制,船长负责审批,人员变动应及时更改,内容是否符合要求1.2 三副负责“应变部署卡”的填写,内容是否与“应变部署表”相符1.3 “货舱应变部署表”、“应变部署卡”张贴是否规范,状态是否正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