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异同
2008-12-26
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核心内容是消灭私有制,把中国的资本主义改造成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搞改革开放,其核心内容则是恢复和发展私有制,把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改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
在生产力不发达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调节+无产阶级专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是:
在生产力不发达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加私有制+计划调节加市场调节+民主与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是中国人定义和开辟的社会主义模式,现尚处于形成的过程之中。
它恢复和发展私有制,适应了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同时保留了强大的国有经济,使国家拥有强大的调控能力。
使经济发展,既有高效率,又有公平正义,既能高速发展了生产力,又能不断普遍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僵化的要害,在于它脱离生产力不发达的实际,超前消灭私有制。
这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根源。
其他错误都是由此派生的。
如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为了防止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复辟。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以俄为师,以为消灭私有制,就是搞社会主义。
这是我们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所走的一段湾路。
使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损害。
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人的独立性的历史阶段,私有制是人类激发社会活力的最佳选择,是适应该世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
马恩早就预言,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才可以消灭私有制。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足以说明:在生产力不发达条件下,超前消灭私有制,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因此可以说,改造是我们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所走的一段湾路,尽管主观愿望是要为人民造福,快速进入社会主义。
改革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痛定思痛,认识到“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逼得我们走上了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