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承压类特种设备题讲解

承压类特种设备题讲解

承压类特种设备复习题一、判断题1.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固定式容器,均属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许可控制范围。

(错2.只要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均属于《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的压力管道。

(错3.〈〈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规定〉〉属于国务院部门规章,有关方面必须遵守。

(对4.〈〈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试行〉〉属于规范性文件,我们可以参照执行。

(错5.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只要进行过注册登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将登记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错6.未经定期检验的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不得继续使用;但检验不合格的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可以根据生产需要继续使用。

(错7.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使用登记证一旦办理,终身有效。

(错8新建、扩建、改建的压力管道应当进行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压力管道的安全状况等级应当达到1级或者2级的要求。

(对9.压力管道安装开工前,由压力管道建设单位填写《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申报书》,向政府安全监察机构办理备案手续。

(对10.压力管道施工前,安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向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对1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可以认定为严重事故隐患。

(对12.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害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气体充装站。

”(对 1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所称特种设备,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对14.按照危险程度压力容器分为低压(L、中压(M、高压(H、超高压(U四个压力等级。

(错15.中原油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模式是:依法自律、源头把关、环节控制、过程监督、动态管理、安全长效。

(对16.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是指规定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相应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使用管理和检验检测方法,以及许可、考核条件、程序的一系列具有行政强制力的文件。

(对17.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的架构是,“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引用标准”5个层次的法规体系结构。

(对18.按压力容器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分为:反应压力容器(代号R、换热压力容器(代号E、分离压力容器(代号S、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

(对19.按照危险程度压力容器划分为一、二、三类,其中第三类压力容器的危险程度较大。

(对20.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品种包括:铁路罐车、汽车罐车、长管拖车和罐式集装箱。

(对2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按照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破坏程度,分为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严重事故和一般事故。

(对22.承压特种设备安全附件,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特种设备上用于控制温度、压力、容量液位等技术参数的测量控制仪表或装置。

(对23.固定式压力容器和移动式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

(错24.医用氧舱不属于压力容器的管理范围。

(错2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规定值,采取措施后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等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对26.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的现象”,不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错二、选择题:1.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C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A安全科长、B安全员、C、主要负责人、D操作人员2.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作业人员必须取得(D方准独立上岗操作。

(D、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3、下列属于行政法规的是(A。

(A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B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C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D 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4.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A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A、30;B、180;C、10;D、3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D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A、每年;B、每半年;C、每季度;D、每月。

6.在用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不包括(D。

(A、外部检查;B、内外部检验;C、耐压试验;D、日常检查7.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类别包括(C两种。

(A、耐压试验;B、日常检查;C、在线检验和全面检验;D、无损探伤8.家庭用YSP-15型液化石油气瓶应该(B至少检验一次。

(A、每三年;B、每四年;C、每五年;D、每六年9.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未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继续投入使用的的情形,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B万元以下罚款;(A、1;B、2;C、3;D、510.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未取得相应特种作业人员证书,上岗作业的情形,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B万元以下罚款;(A、1;B、2;C、3;D、51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违反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或者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未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的,由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处分;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A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重大责任事故;B、重大违法行为;C、严重事故隐患;D、渎职12.压力容器中的气瓶,是指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C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

(A、1;B、2;C、0.2;D、0.113.压力容器中的气瓶,是指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D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

(A、1;B、2;C、0.1;D、1.014.压力容器中的气瓶,是指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C℃液体的气瓶。

(A、100;B、80;C、60;D、4015.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于(D年2月19日由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以国务院令第373号予以发布;(A、2000;B、2001;C、2002;D、200316.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于2003年2月19日由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以(C令第373号予以发布;(A、全国人大;B、国家主席;C、国务院;D、质量技术检验检疫总局17.固定式压力容器和移动式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C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A、1;B、2;C、0.1;D、0.318.固定式压力容器和移动式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B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A、1;B、2.5;C、0.1;D、0.319.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Amm的管道。

(A、25;B、30;C、50;D、10020.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C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A、1;B、2.5;C、0.1;D、0.321.《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监察范围的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DL的承压蒸汽锅炉。

(A、2;B、2.5;C、10;D、302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监察范围的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CMW的承压热水锅炉。

(A、1;B、2.5;C、0.1;D、0.323.下列行为属于特种设备重大违法行为的是(C。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特种设备生产的;B、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特种设备使用的;C、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或者使用经责令改正而未予改正的特种设备的;D、发生事故隐瞒不报的。

24.下列行为属于特种设备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是(C。

A、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特种设备生产的;B、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特种设备使用的;C、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未进行监督检验设备数量较大的;D、发生事故隐瞒不报的。

25.下列可以认定为特种设备严重事故隐患情形为(A。

(A、使用非法生产特种设备的;B、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检测的;C、违章使用特种设备,造成严重事故以上事故的;D、发生事故隐瞒不报的。

26.下列行为属于特种设备重大违法行为的是(D(A、使用非法生产特种设备的;B、超过特种设备的规定参数范围使用的;C、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D、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出具虚假、严重失实的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或者从事特种设备生产、销售、监制、监销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