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介绍
•
• •
•
•
丹麦在食品烘焙方面,在世界上名声很高,最著名的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丹 麦曲奇了。在丹麦的超市里,总能看到一些圆盒包装的饼干,深色宝石蓝的 盒面上,印着皇宫和城堡、运河和雕塑,林林总总大约十几种,向人们展示 着这个王国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情,这就是丹麦人为之骄傲的丹麦皇家奶 油曲奇。 丹麦人喜爱曲奇,源自他们古老的家庭传统。以前,每年快到圣诞节的时候, 家家户户都 要准备至少四样的曲奇,很多家庭制作的秘方都一直沿用至今。那时候评判 一家的主妇是否能干,是否勤快,主要看餐桌上的曲奇种类,种类越多,证 明主妇的能力越强。 久而久之,这种曲奇成了丹麦饼干的传统。丹麦的曲奇每年都源源不断地销 往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丹麦曲奇”已经演变为一类曲奇立产品的名称,也就是说,“丹麦 曲奇”中的“丹麦”二字,不一定是指产地,任何地方都可以生产丹麦样式 的曲奇饼干。
• 蒂沃利公园(Tivoli Gardens)位于丹麦首都哥本 哈根闹市中心,占地20英亩,是丹麦著名的游乐 园,有“童话之城”之称。每年4月22日至9月19 日对外开放。兴建蒂沃利公园的是一名记者兼出 版商乔治· 卡斯滕森,他向当时丹麦国王克里斯蒂 八世进言,表示“若人民耽于玩乐,便不会干涉 政治”,于是获准修建这座公园。公园于1843年 8月15日起即开始接待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最 初公园只是群众集会、跳舞,看表演和听音乐的 场所。后来几经改造,才逐渐形成一个老少皆宜 的游乐场所。
• 美人鱼铜像 • “美人鱼”铜像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朗厄里尼 港入口处的一块巨大鹅卵石上,它是丹麦雕塑家 埃德华· 埃里克森于1912年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 女儿》中的女主角用青铜雕铸的。“小美人鱼” 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于1837年所写的一篇童话 《海的女儿》中的主角。铜像于1913年8月23日 被安置在哥本哈根港,现已成为丹麦的象征。 2006年3月,哥本哈根市政府决定将美人鱼雕像 向深海处搬迁,原因是过多的游客对雕塑造成太 多的破坏。
美丽的丹麦小镇
童话般的小街
• 丹麦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冷,大部分地区气候 与我国相似。 • 丹麦的气候介于北欧和中欧之间,属温带海洋性 气候。由于受大西洋吹来的西南影响,丹麦气候 冬暖夏凉,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不过15度至17度, 但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夏季气温有所 升高,高时也达到30度左右。最冷的1月平均气 温约在0度上下。全年大部分时间盛行来自海详的 西风,空气潮湿。年降水量450一750毫米,大致由 西向东递减。全年有雨, 夏、秋两季较多。
遨游丹麦
• 丹麦王国(是斯堪的纳维亚组成国家之一,位于 欧洲北部日德兰半岛上及附近岛屿。南部就是德 国,北部濒临大西洋、北海与波罗的海。瑞典和 挪威分别位于丹麦以北及西北方向,与丹麦隔海 相望。丹麦是一个完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但又 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拥有高科技农业、现 代的小规模企业化工业、稳定的货币等特征,同 时对国际贸易高度倚赖。丹麦属于世界经济高度 发达国家,能够提供大量的社会福利,贫富差距 相当小,国民享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丹麦亦是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创始会员国之一。
• 安徒生博物馆 • 安徒生博物馆(H.C Andersson's House) 位于丹麦菲茵岛中部的奥登塞市区。为纪 念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1805年- 1875年)诞生100周年(1905年)而建。 博物馆是一座红瓦白墙的平房,坐落在一 条鹅卵石铺的街巷里。这里临街的一幢幢 古老式样的建筑,使人感到仿佛回到了19 世纪安徒生生活的年代。博物馆共有陈列 室18间
•
•
丹麦特色美食有嘉士伯及特波嘉啤酒、甜酒布甸、丹麦烧腿及特式三文治等。 最有名的“丹麦酥”,在丹麦又叫,每个面包店都陈列各种口味的丹麦酥。 典型的丹麦菜包括猪肉丸、水煮鳕鱼配芥末酱、脆皮烤猪肉、马铃薯炖牛肉, 以及牛肉汉堡配炸洋葱。还有一种冷食自助餐,菜色有鲱鱼、沙拉、各式冷 肉片、熏鱼和乳酪等。 丹麦三明治是具有代表性的丹麦食物,这是一种开口三明治,从最简单的到 复杂得像雕塑品的都有。丹麦是世界上食用猪肉最多的国家。举世闻名的 “丹麦酥”,在丹麦叫做,几乎每隔一个街角就有面包店陈列着许多令人流 口水的不同种类。典型的丹麦菜包括猪肉丸、水煮鳕鱼配芥末酱、脆皮烤猪 肉、马铃薯炖牛肉,以及牛肉汉堡配洋葱,还有一种冷食自助餐,菜色有鲱 鱼、沙拉、各式冷肉片和乳酪。丹麦的嘉士伯和杜伯两厂都生产极佳的啤酒, 购买酒精类饮料的法定最低年龄是16岁。丹麦人对面包感情极深,他们可以 制出各式单层、双层和多层的面包夹700多种.若您将各层分别夹上熏肉片、 西红柿片、肝泥酱、水萝卜片等,那真堪称得上一顿美餐;他们喜欢吃桔汁 拌鸭块,据说这道菜通常是作为他们宴会席上“压轴儿”的佳肴;习惯吃西 餐,对中餐也颇感兴趣。
丹麦啤酒
• 啤酒的历史在丹麦可谓源远流长。公元十五世纪丹麦就有 酿制啤酒的记载。从十六世纪啤酒的基本成分确定以来, 它逐渐成为丹麦人一日三餐饭桌上必不可少的饮料。可以 说当啤酒成为丹麦人的日常饮料的时候,甚至现代人熟悉 的茶、咖啡和苏打矿泉水还没有出现呢。在当时啤酒一方 面解决了河水、井水不洁,不宜饮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 为当时相对贫乏、缺少维生素的饮食提供了必要的补充。 • 十六、十七世纪里丹麦的男女老少平均每人每天要饮用四 升啤酒。啤酒在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地位使它成为某 种传统权力的象征。在1693年丹麦某地区的地方法规中就 明文规定外乡人如果要在本地区申请定居,必须缴纳一大 桶啤酒换取定居权。啤酒还可以作,一般以握手为礼。丹麦女子(特别是未婚女子) 在与有身份的男子见面时,施屈膝礼.有的一边施膝礼,一边将手送至对方,以 便对方施吻手礼。丹麦人忌讳“13”、“星期五”。认为遇到这些数字或日期是 令人懊丧的,是灾祸将要降临的兆头。忌讳用一根火柴点三支香烟,认为这样很 不吉利。忌讳盐,认为盐会给人带来灾祸。忌讳4人交叉握手,认为这样做不吉 利和有伤和气。忌讳在门口聊天说话,认为在门口说话是不吉祥的征兆。所有的 门口都一样,绝对禁止在这里和别人打招呼。丹麦人不喜欢别人在7、8月份找他 们谈公事,因为他们的国家冬季漫长,人们都十分珍惜这两个月左右的夏季时间。 如果有人在这段时间去打扰他们,难以受到诚心实意的热情接待。丹麦人天性乐 观,善于结交异国朋友,并与之友好相处。丹麦人视酒为“生命之水”。有些人 待客饮酒热情的简直让人难以接受,甚至常在你没注意之时,往你的低度酒里添 加烈性酒,以示他们的诚心实意。他们敬酒有许多规矩。他们认为敬酒要一丝不 苟。同时,客人不应先敬酒,要等主人、长辈或职位高的人敬酒之后才能敬酒。 另外,主人没说“请”之前,任何人不应碰酒杯。丹麦人与客人交谈时,总习惯 双方离的稍远些。一般以1.2米左右较为适宜。他们极为崇拜美人鱼。如同中国 人崇拜龙一样,他们为有美人鱼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他们最爱美丽的云雀鸟。认 为云雀为人民带来了美好和吉祥,故人们喻之为国鸟。他们还对鸭子有特殊的感 情。在一些大城市里,人们常会遇到鸭群,无论汽车还是行人,这时都会礼让鸭 子通过的。
• 丹麦王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端,日德兰半 岛上。丹麦人大约有562.8万人(2013年), 丹麦人约占95%,外国移民约占5%。 官方 语言为丹麦语。86.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 德宗,0.6%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5] 格 陵兰人口52940(1985年),主要是格陵 兰人。法罗群岛人口4.5万(1985年),系 法罗人。
菲特烈堡宫(水晶宫)位于西兰岛北部小城西勒洛德,哥本哈根市西北 约45公里处。其建筑群坐落在湖水中的三个小岛上,四面湖光涟漪,景 色美不胜收。此宫始建于菲特烈二世国王时期的1560年。其子克里斯钦 四世继位后拆除原有的部分建筑,于1600年在最东部的小岛增建了新的 建筑物。这座宫殿有60个厅堂,采用了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 是北欧现存的最显赫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有“丹麦的凡尔赛宫”之 称。有人把它简称为“水晶宫”。菲宫为三边型建筑。正面和右翼是宫 殿,左翼是教堂。宫殿以铜板铺顶,四个尖塔装饰其间,给这座建筑平 添了俏丽。在东北角有一长廊,它跨越湖水,把人们引入国王的接见大 厅。自1671年至1840年间,历代国王都在菲宫教堂举行加冕典礼。1859 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宫内的大部分家俱,宫顶和尖塔全部被毁,仅教堂 幸免于难。1876年,热心于文化事业的嘉士伯啤酒厂创始人雅可布森为 修复菲宫捐赠了全部修缮费,并提出把菲宫辟为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 他的建议得到采纳。在修复过程中,骑士大厅等重要厅堂恢复了原貌, 其它的房间则根据博物馆的需要进行了修建。1878年,丹麦国家历史博 物馆在菲宫建立,雅可布森聘请的一些著名油画家为博物馆绘制了以丹 麦历史为题材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