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1.1需求分析1.1.1采购范围与基本要求收集智慧园区建设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信息标准,编写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接口规范、信息交换标准、元数据标准等。
1.1.2建设内容要求(1)编写《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元数据信息标准》《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代码规范目录》《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方式》《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内容标准》《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接口标准》《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采集规范》《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处理规范》《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质量规范》《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管理制度》《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系统运维管理规范》《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文档管理制度》《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标准》(2)收集《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住建部智慧城市文件(2013年4月)《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工信部,2013年4月)《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21063-2007)《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21062-2007)《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20141191-T-469)《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架构》(20141191-T-469)《关系数据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28821-1012)《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住建部2005年)《城市地下空间开法利用管理规定》(建设部59号、第108号)《电信建设管理办法》(国发委第20号)《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1.2设计方案XX高新区智慧园区是一个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该工程以业务系统的相关数据为业务处理核心,以其它相关部门为信息交换对象,实现跨机构的大型综合与分布式的信息化系统。
面对这样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相关制度。
保障XX高新区智慧园区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标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1.2.1标准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与标准规范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各项内容的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和规范,其设计、开发和实施等需要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和维护离不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的建设实践,标准和规范必需符合实际需求,随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不断建设和推广,标准和规范也要根据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进展不断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及其配套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
标准和规范具有以下指导作用:➢有利于确保XX高新区智慧园区相关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有利于确保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网络互联互通;➢有利于确保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安全可靠;➢有利于规范和促进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和系统运营;➢有利于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总体设计和可持续发展。
标准和规范的建设要和具体系统的建设结合起来。
具体上讲,就是要与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建设相结合,XX高新区智慧园区在实践中对标准和规范进行完善和补充。
1.2.2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并不断完善生态智慧XX高新区智慧园区平台、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标准体系,为XX 高新区智慧园区平台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设提供支持与服务;➢制定一系列XX高新区智慧园区的关键建设标准,为实现众多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信息安全打好基础;建立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标准贯彻实施机制,为标准的实施提供有效服务和支撑。
1.2.3标准体系建设框架下图给出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标准体系框架。
如上图所示,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标准体系框架由八个分体系构成,即总体标准分体系、信息资源标准分体系、数据交换标准分体系、业务应用标准分体系、应用支撑标准分体系、网络标准分体系、安全标准分体系和管理标准分体系。
1.2.4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基于标准体系框架,给出XX高新区智慧园区标准体系建设的具体建设内容。
1.2.5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主要步骤包括:第一步:制定并完善XX高新区智慧园区平台信息化标准体系按照智慧XX高新区智慧园区平台的目标及工程各构成要素对标准的总体需求和具体需求,按照面向应用而不是面向技术的原则,研究和制定符合XX高新区智慧园区平台的标准体系,提出并建设XX高新区智慧园区平台建设所需的各种标准,指导XX高新区智慧园区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使其少走弯路,在高起点上沿着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有序、高效、快速、健康地发展。
第二步:制定和发布一系列关键业务和技术标准在制定和完善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明确急需制定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标准,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合作”的工作思路,组织和协调好这些标准的制定。
在摸索、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支持下,将一些共性的标准制定形成若干个XX高新区智慧园区电子政务的建设标准。
第三步:建立标准咨询服务机制,组织相关的宣贯工作围绕标准体系的总体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和建设实际,系统地编制相关宣贯教材,建立标准咨询服务机制,为工程建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提供咨询服务,使其了解标准、熟悉标准,能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自觉地运用标准,并通过一定的强制性测试和实施监督机制,保证工程建设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健康发展,促进信息共享与交换的长效机制的建立。
标准和规范的建设与应用系统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系统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和规范,其设计、开发和实施等需要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和维护离不开系统实践,标准和规范必需符合系统应用与服务的实际需求,随着城市级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以及XX高新区智慧园区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和目录体系的不断建设和推广,标准和规范也要根据系统建设的进展不断完善。
1.2.6标准规范体系建设预期成果本项目预期成果包括如下的标准规范的编写《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元数据信息标准》、《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代码规范目录》、《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方式》、《XX 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内容标准》、《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接口标准》、《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采集规范》、《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处理规范》、《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质量规范》、《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管理制度》、《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系统运维管理规范》、《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文档管理制度》、《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标准》。
(1)《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元数据信息标准》元数据标准(Metadata Standards)描述某类资源的具体对象时所有规则的集合。
不同类型的资源可能有不同的元数据标准,一般包括完整描述一个具体对象所需的数据项集合、各数据项语义定义、著录规则和计算机应用时的语法规定。
元数据(Meta Data)是关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指在数据仓库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关数据源定义,目标定义,转换规则等相关的关键数据。
同时元数据还包含关于数据含义的商业信息,所有这些信息都应当妥善保存,并很好地管理。
为数据仓库的发展和使用提供方便。
元数据是一种二进制信息,用以对存储在公共语言运行库可移植可执行文件 (PE) 文件或存储在内存中的程序进行描述。
将您的代码编译为 PE 文件时,便会将元数据插入到该文件的一部分中,而将代码转换为 Microsoft 中间语言 (MSIL) 并将其插入到该文件的另一部分中。
在模块或程序集中定义和引用的每个类型和成员都将在元数据中进行说明。
当执行代码时,运行库将元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并引用它来发现有关代码的类、成员、继承等信息。
元数据以非特定语言的方式描述在代码中定义的每一类型和成员。
存储的信息:程序集的说明。
标识(名称、版本、区域性、公钥)。
导出的类型。
该程序集所依赖的其他程序集。
运行所需的安全权限。
类型的说明。
名称、可见性、基类和实现的接口。
成员(方法、字段、属性、事件、嵌套的类型)。
属性。
修饰类型和成员的其他说明性元素。
(2)《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代码规范目录》根据各项静态基础数据的特点,以及数据准备工作量和难度,分别采用如下准备策略:1)简单基础数据制定编码规范,安排业务培训,下发Excel格式的编码模板,由各项目人员自行准备,此类基础数据比较简单,人员按示例数据整理即可,并能采用简单方法导入系统(导入方法在“导入实现方式”章节详细说明)。
检查编码规范执行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
2)复杂基础数据制定编码规范,安排业务培训,下发Excel格式的编码模板,与简单基础数据相比,数据结构要复杂得多,并且存在一些关联关系,对数据准备要求也比较高,占全部工作量50%以上,因此,需要采用专门的处理方法,其导入方法也比较特别。
因此,复杂数据单独作为一类,企业需要配备更多的人员进行处理。
以业务编码为例,除了物资管理部门外,技术部门也需要参与基础数据准备,以保证编码质量。
重点进行指导检查,并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
3)固定基础数据为了使业务流程趋同,为业务汇总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对于此类编码由项目顾问组提出建议方案,一般不再需要调整,以固定编码的方法主导实施,使业务流程趋于一致化(配合业务流程规范)。
此类编码一般内容固定,有规范可遵循,数据量很少,按照统一的编码导入即可。
(3)《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方式》数据交换技术(data switching techniques),是在两个或多个数据终端设备(DTE)之间建立数据通信的暂时互连通路的各种技术。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当终端与计算机之间,或者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不是直通专线连接,而是要经过通信网的接续过程来建立连接的时候,那么两端系统之间的传输通路就是通过通信网络中若干节点转接而成的所谓“交换线路”。
在一种任意拓扑的数据通信网络中,通过网络节点的某种转接方式来实现从任一端系统到另一端系统之间接通数据通路的技术,就称为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是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
这三种交换方式各有优缺点,因而各有适用场合,并且可以互相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