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4篇《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1一、简要导入童年,在很多人心里,就是一个“后花园”。

那里有故乡,有亲人,它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它是心灵的栖息地,精神的后花园,比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比如萧红笔下的祖父的大花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的节选。

二、走进一个园子1.走进一个美丽的花园。

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园子的特点,并结合有关描写读一读,说一说。

小结:这里有色彩缤纷、翩然飞舞的大蝴蝶,有胖乎乎小毛球似的蜂子,还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大榆树,真是一座色彩斑斓、生机勃勃、趣意盎然、新鲜漂亮的大花园。

2.走进一个自由的乐园。

用一个词概括“我”在园子里度过的时光,请结合有关描写读一读,品一品。

①一读第28自然段:自由朗读,就“你觉得应当如何读”进行交流。

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并选择一个片段朗读,其他同学简要点评。

②二读第28自然段:师生合作,用舒缓的语调带领学生读出文字的诗意。

(师)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女生)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男生)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③将第28自然段改写,老师朗读改文,请生比较。

倭瓜的藤蔓沿着花架往上攀,一直爬到了房顶,再挂下来,随风摇摆,甚是婀娜。

黄瓜开花了,这儿一朵,那儿一朵,她们仰着黄色的小脸,向着和风点头。

玉米苗伸展着腰肢,向着天空微笑。

一群群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分享着这场花的盛宴。

原文用四五岁的小女孩的视角看万物生长,全段洋溢着童真童趣,作者的语言灵气十足、干净纯粹,表现出一种可爱的孩子气。

用11个“就”尽情表现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牵绊的生命状态。

她这种看似不加修饰的语言,和作者描写的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最为协调。

自由纯净的文字流露的是自由率真、任性原始的天性。

④三读第28自然段:师生再合作,用较为急促、欢快的语调读出后园的自由和惬意。

(师)花开了,(生)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师)鸟飞了,(生)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师)虫子叫了,(生)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⑤四读第28自然段:填空式朗读,结合创意续写。

(师)花开了,(生)。

(师)鸟飞了,(生)。

(师)虫子叫了,(生)……李子树愿意结几个李子,冬瓜愿意长多胖,蚂蚱,蜻蜓,蜜蜂……⑥快乐和自由是不怕啰唆的,爱更是不怕被重复的。

这种重复式结构在文中不止一处,还有第7自然段。

(师生合作读“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好快乐!”)⑦小结:这里没有黑暗,只有让万物健康漂亮的灿烂阳光;这里没有羁绊,只有一颗热爱自由的心灵在大自然尽情飞翔。

这真是一个儿童的天堂,自由的乐园。

3.走进一个精神的家园。

这种快乐、自由源于谁?(祖父)①学习有关祖父的描写,主要抓住“笑”的细节,感受祖父的慈爱、宽容。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

()说:“这不是一样的吗?”引导学生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语,然后师生合作朗读,男生读祖父的话,女生读“我”的话,师读旁白。

②链接一段材料,理解祖父对萧红的爱——等我生下来了,第一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

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

③“我”的童年里有冷淡可怕的父亲,有冷言恶语的后母,有会用针刺我手指的祖母,但幸好有祖父,是他以爱释放了孩子的天性,是他用暖融融的爱将“我”包围,让“我”拥有了温暖自由的童年。

④齐读第1自然段,理解作者在看似平淡的文字里透出的淡淡的苍凉。

⑤将开头第一句改写成“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这小城里”,你觉得强调的重点有什么不同?(原文更强调了祖父,一座城因为一个人而温暖。

)⑥作者不厌其烦地细数年龄,你读出了什么意味?(细数年龄,可见对祖父的熟悉和爱,这里有对祖父的依恋,希望能有祖父永远陪伴,也有对祖父无可挽回的老去的伤感。

)⑦(屏显《呼兰河传》的结尾,师配乐深情朗读)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

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⑧(屏显作者写作的情感背景,生深情齐读)1911年,萧红生于北国呼兰河。

18岁那年,那个带给她温暖和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

19岁她被迫离家,离开这个“新鲜漂亮”“一切自由”的园子,开始了漫长、曲折、艰苦的流亡生涯。

她在贫病交加中极力挣扎,最后孤独地死在炮火纷飞的香港,年仅31岁。

《呼兰河传》就是在她去世前两年写下的。

整整12年,她再也没有能回到那个魂牵梦萦的园子……⑨是的,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忘不了那蝴蝶、蚂蚱、蜂子,忘不了那高远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更忘不了祖父那孩子般盈盈的笑,但她只能在梦里一次次回想园中的一切,她只能一个人在孤岛一遍遍怀想那已回不去的时光。

她以含泪的微笑回忆着寂寞的呼兰河小城,将天真、单纯与孤独寂寞相融合,写下了这样温暖而又苍凉的文字。

让我们再读这段。

⑩五读第28自然段:读出深沉的情意,读出对祖父的眷恋,对童年的怀念,对自由的向往……11在萧红的心底,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12小结:这是孤独时可以温暖心灵的园子,这是艰难时精神可以寄托的园子,这是漂泊时可以安放灵魂的园子,这是永远的精神家园。

三、重拟一个标题祖父、后园、呼兰河小城……对于漂泊困顿中的萧红意味着什么?请带着新的感悟重新为课文拟写一个题目,并说说为什么这么拟?四、结束语我常在想,萧红在漂泊寂寞中走完了她短暂的人生,为什么却在最艰难的时候,用她如此温暖的文字给我们留下了洒满阳光的画卷?(投影)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所以我就向着这“温暖”和“爱”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祖父的爱,成为了萧红凄凉人生中最亮丽的生命底色,她用散溢温暖和芬芳的文字告诉我们:人间可以有不幸,但爱永不缺少。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抓住优美文句,扣住精妙词语感受祖父的大花园给作者带来的种种快乐。

2.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的写作动机。

教学过程:一、萧红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教学活动【引子】简介读一篇文章的几种方法(过程)速读—美读—品读—理读【活动一】速读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这篇文章的一句话。

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

变式:1.呼兰河这小城住着祖父。

2.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爷爷。

3.呼兰河这地方住着我的祖父。

(小结)简单的一句话中蕴含了无尽的深情。

投影出示: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已经七十了。

(齐读)要求:续写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已经七十了。

现在,_____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过渡)这样一座城,城里住着一位老人,这个老人到底有什么值得“我”如此怀念的呢?作者把她的怀念都寄托在了________________上。

【活动二】美读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大花园呢?请同学们画出描写大花园美丽的自然景色的文段。

仔细品读,用以下句式表达你的发现。

示例:这是一座______________的大花园,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座色彩斑斓的大花园,你看那金的.蜻蜓、绿的蚂蚱、白的蝴蝶。

隐藏: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真的很美,这样的大花园确实让我们也心向往之。

难怪课本的编者也是这样说:【活动三】品读投影出示:课文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蝶飞舞的后园的一段生活。

这是一片自由的天地,“我”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就连鸟儿虫子都自由自在地生活。

(突出““我”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再次仔细品读课文,找出能印证编者这一观点的文字,细细咀嚼,能把这种自由自在的氛围读出来。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3教材简析:《呼兰河传》是一部散文体小说,没有前后连贯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贯穿全文始终的人物,祖父的后花园与自己的童年生活就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文节选的部分,作者先描绘后花园中美丽的景物,再写在园中自由自在的活动,最后又写自己对于园子的美好印象。

有人说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都是写景,两者有些重复。

其实这不是重复,如果说前面是一种客观的描绘,后面则是一种主观印象和感受,在作者儿童时代的眼中,花园里的一切都那么神奇美好:动植物都是自由的,都是活的,太阳和天空都充满一种神奇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以亲切朴实的语言描写花园景物,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品味生动贴切的景物描写。

过程与方法简要介绍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文中所描绘的轻松、欢乐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2.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简要介绍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童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难忘的记忆。

许多作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是感慨良多,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板书标题、作者)二、指导自读。

(一)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

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

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利’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