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化学(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u 64 Ba 137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酸性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c(H+)<c(OH−) B.一定是酸的水溶液C.可能是盐的水溶液D.不含有OH−的溶液【答案】C【解析】A.溶液中c(H+)>c(OH−),A不正确;B.不一定是酸的水溶液,也可能是酸式盐的溶液,B不正确;C.可能是酸式盐的水溶液,如硫酸氢钠溶液,C正确;D.任何水溶液中都含有OH−,D不正确。
故选C。
2.25℃时,浓度均为0.10mol/L的NaHCO3和Na2CO3 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两种溶液中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B.两种溶液中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C.c(OH−)前者大于后者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2−3)均增大【答案】C【解析】碳酸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二者水解均显碱性,跟据水解规律:谁强显谁性,且CO2−3的水解程度大于HCO−3,所以碳酸钠中的氢氧根浓度大于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氢氧根浓度,故C错误;故选C。
3.对于常温下pH=1的硝酸溶液,有关叙述:①该溶液1mL稀释至100mL后,pH=3②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③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值为1×10−12④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所得溶液pH=7其中正确的是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答案】D【解析】pH=1的硝酸溶液c(H+)=0.1mol/L;①c=n/V==0.001mol/L,pH=3,故①正确;②pH=13的溶液c(OH−)=0.1mol/L,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中和,故②正确;③硝酸电离出的c(H+)=0.1mol/L,由Kw=c(H+)×c(OH−)=10−14可知,水电离出的c(H+)=10−13mol/L,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值为1012,故③错误;④氨水为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生成强酸弱碱盐,反应后溶液呈酸性,故④错误;故选D。
4.向三份0.1mol/L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A.减小、增大、减小B.增大、减小、减小C.减小、增大、增大D.增大、减小、增大【答案】A【解析】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其电离产生的CH3COO−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NH4NO3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所以向醋酸钠溶液中加硝酸铵会促进醋酸根离子水解,导致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Na2SO3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所以向醋酸钠溶液中加亚硫酸钠会抑制醋酸根离子的水解,导致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FeCl2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所以向醋酸钠溶液中加FeCl2会促进醋酸根离子水解,导致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因此溶质中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减小、增大、减小,故合理选项是A。
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Na2SO3部分被氧化A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B 加热NH4HCO3固体,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NH4HCO3显碱性【答案】A【解析】A.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沉淀为硫酸钡和亚硫酸钡,说明部分Na2SO3被氧化产生了硫酸根离子,故A正确;B.氨气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操作和现象可知分解生成氨气,但不能确定NH4HCO3显碱性,故B错误;C.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应在碱性溶液中检验葡萄糖,选项中水解后没有加碱至碱性再加银氨溶液,不能说明蔗糖没有水解,故C错误;D.盐溶液的浓度未知,应测定等浓度盐溶液的pH来比较,故D错误;故选:A。
6.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CO3 ②(NH4)2SO4 ③(NH4)2Fe(SO4)2三种溶液,c(NH+4)的大小顺序为:①>②>③B.等浓度的Na2CO3与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O2−3)>c(HCO−3)>c(OH−)>c(H+)C.0.1mol·L−1的CH3COOH与0.05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H+)+c(CH3COOH) <c(OH−)+c(Na+)D.pH相等的NaF与CH3COOK溶液:c(Na+)-c(F−)=c(K+)-c(CH3COO−)【答案】D【解析】A项、三种溶液中,碳酸根对铵根离子的水解起到促进作用,硫酸根离子不影响铵根离子的水解,亚铁离子对铵根离子的水解起到抑制作用,所以三种溶液中的铵根离子的浓度大小顺序是:③>②>①,故A错误;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溶液中c(OH−)>c(H+),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溶液中c(HCO−3)>c(CO2−3),则有c(Na+)>c(HCO−3)>c(CO2−3)>c(OH−)>c(H+),故B错误;0.1 mol·L−1的CH3COOH与0.05 mol·L−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等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c(H+)+c(Na+)=c(OH−)+c(CH3COO−)和物料守恒关系2c(Na+)= c(CH3COOH)+c(CH3COO−),两式相减可得c(H+)+c(CH3COOH)=c(OH−)+c(Na+),故C错误;pH相等的NaF和CH3COOK溶液中分别存在电荷守恒关系c(Na+)+c(H+)=c(F−)+c(OH−)、c(K+)+c(H+)=c(CH3COO−)+c(OH−),两种溶液pH相等,则有c(Na+)-c(F−)=c(K+)-c(CH3COO−)=c(OH−)-c(H+),故D正确。
7.25℃时,起始浓度为0.1mol.L−1的亚硫酸溶液中,H2SO3、HSO−3、SO2−3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即微粒本身物质的量与三种粒子总物质的量之比)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读取图中数据计算可得到常温下亚硫酸溶液的Ka2≈10−7B.向该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HSO−3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增大C.在pH=1.0溶液中:c(H2SO3)>c(HSO−3)>c(H+)>c(OH−)D.在该体系中的任意一点都存在:c2(H+)=c(H+)·c(HSO−3)+2c(H+)∙c(SO2−3)+K w【答案】A【解析】H2SO3是二元弱酸,在溶液中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亚硫酸的第二步电离方程式为:HSO−3 H++SO2−3,根据图象可知,pH=7时,亚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氢根离子浓度相等,则K a2=10−7,选项A正确;向该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OH−与HSO−3反应生成SO2−3和水,使HSO−3的物质的量分数降低,选项B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pH=1.0溶液中:c(H2SO3)>c(HSO−3),溶质为亚硫酸,为二元弱酸,分步电离,c(H+)>c(HSO−3),选项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若溶质只有H2SO3的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H+)=c(HSO−3)+2c(SO2−3)+c(OH−),将电苻守恒式两边都乘c(H+)可得:c2(H+)=c(H+)·c(HCO−3)+2c(H+)·c(SO2−3)+c(H+)·c(OH−),K w=c(H+)·c(OH−),所以c2(H+)=c(H+)·c(HCO−3)+2c(H+)·c(SO2−3)+K w,但若加入碱后,pH增大,则有其他阳离子,则c2(H+)<c(H+)·(HCO−3)+2c(H+)·c(SO2−3)+K w,选项D错误。
8.研究发现多种植物中富含草酸,尤以菠菜、觅菜、甜菜、芋头等植物中含量最高。
草酸(H2C2O4)是一种常见的二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H2C2O4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反应:H2C2O42H++C2O2−4B.在H2C2O4溶液中,c(H+)大于c(C2O2−4)C.向H2C2O4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电离平衡正向移动,pH值增大D.将H2C2O4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的c(OH−)增大【答案】A【解析】草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在H2C2O4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反应分两步进行,故A错误;草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在H2C2O4溶液中,以第一步电离为主,所以c(H+)大于c(C2O2−4),故B正确。
向H2C 2O 4溶液中加入NaOH 固体,电离平衡正向移动,pH 值增大,故C 正确。
将H 2C 2O 4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碱性增强,溶液中的c(OH −)增大,故D 正确。
故选:A 。
9.室温条件下,用0.100mol/L 的NaOH 溶液分别滴定酸HX 、HY 、HZ ,三种酸的体积均为20.00 mL ,浓度均为0.100mol/L ,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电离常数Ka(HX)的数量级为10−12B .P 点对应的溶液中:c(Y −)>c(Na +)>c(HY)>c(H +)>c(OH −)C .pH=7时,三种溶液中c(X −)=c(Y −)=c(Z −)D .HX 的电离程度大于X −的水解程度【答案】B【解析】A .起始时HA 溶液pH=6,则溶液中c(H +)=c(A −)=10−6mol/L ,所以K a (HA)=()()c H c A (HA )c +-=66610100.110---⨯-=10−11,所以数量级不是10−12,故A 错误;B .P 点为在HY 溶液中加入10mL NaOH 溶液,溶液中含有等浓度的NaY 和HY ,溶液显酸性,说明HY 的电离程度大于NaY 的水解程度,所以c(Y −)>c(Na +)>c(HY)>c(H +)>c(OH −),故B 正确;C .pH=7时,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均存在,c(Na +) =c(X −),c(Na +)=c(Y −),c(Na +)=c(Z −),三种溶液中加入的NaOH 体积不等,即c(Na +)各不相同,所以c(X −)≠c(Y −)≠c(Z −),故C 错误;D .当加入10mL NaOH 溶液时,HX 溶液中恰好反应生成等量的HX 和NaX ,此时溶液显碱性,说明X −的水解程度大于HX 的电离程度,故D 错误;故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