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固体流态化
13-5 固体流态化
②流化床阶段
当流速提高到umf后,颗粒层 开始发松“膨胀”,空隙率 比固定床增大许多,颗粒将 “浮起”,具有流动性,固 体进入了流态化状态。这种 状态的颗粒层称为流态化床 (简称流化床或沸腾床)。 有助于流体与固体之间的 传质、传热过程进行。
13-5 固体流态化
注:固定床与流化床的分界点
13-5 固体流态化
二、固体流态化过程 1、实验装置介绍
流化管1下部设有多孔板(或 称多孔流体分布板)2,用来 支承固体颗粒,并使流体沿 截面分布均匀。 松散的固体颗粒3 流体入口4从多孔板的下面通 入容器中,穿过松散的颗粒 层向上流出。 由于的净空流速大小丌同, 颗粒层将出现丌同的状态, 有丌同的流体动力过程。
13-5 固体流态化
判别依据 一般情况下,可用弗鲁特准数Fr=uf2/dpg判别,Fr<1时为散 式流态化;Fr>1为聚式流态化。 条件:(当高压气体作介质与液体密度差别不大时),可用 下式判别: 当 Frmf*(Rep)mf*[(ρ p-ρ)/ρ]*(Lmf/D)<100 则为散式流态化; 当 Frmf*(Rep)mf*[(ρ p-ρ)/ρ]*(Lmf/D)>100 则为聚式流态化。 Frmf、 (Rep)mf、 Lmf分为临界状态下的弗鲁德准数、雷诺准数、床层高度 ρ p为固体颗粒密度 ρ 为流体密度 D为流化床直径
13-5 固体流态化
气固系统比较复杂,经常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使操作不稳 定。最常见的不正常现象有沟流、死床及腾涌等。
谢谢!
13-5 固体流态化
适用于材料学丏业
13-5 固体流态化
一、固体流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概念 二、固体流态化过程
1.实验装置介绍 2.理想态流态化过程介绍 3.实际流态化状态的分析不判别
13-5 固体流态化
一、固体流态化的概念
固体流态化简称流态化,是固体颗粒通过 与流体接触而转变成类似流体状态的操作。 利用流态化技术,可使某些工艺过程简化 和强化。
13-5 固体流态化
2.理想态流态化过程介绍
⑴当流体自下而上的穿过颗粒层,根据其流速的不 同,颗粒层的状态可分为三种典型情况:固定床、流 化床和气力输送。
13-5 固体流态化
①固定床阶段 当流速较低时,颗粒层静 止不动,颗粒彼此相互接触。 流体从颗粒之间的孔道流过, 这种状态的颗粒层称为固定 床。 特点:这时流体在孔道中的 实际流速uf′和流动的阻力损 失Δ p均随着流体的净空速度 uf的增加而增加。固定床的 空隙率ε 等于颗粒自然堆积 时的空隙率ε 0。
F称为流态化临界点。相应的流 速umf称为流态化临界速度(或 称最小流化速度)。此后,流 态化床的床层高度和空隙率随 净空流速uf的升高而增大,但 流体穿过床层的实际流速uf′却 维持不变。
在这一较大范围内,增加流 速并不能增加流动需要的功 率。
13-5 固体流态化
③气力输送阶段
当流速增大到某一uf值,超 过悬浮速度时,流化床上界 消失,颗粒将被流体陆续带 出容器外。固体便开始进入 连续流态化状态。 特点:此时系统中固体浓度 降低的很快,床层压强显著 下降,系统由类似液体性质 的密相流态化进入更类似于 气体性质的稀相流态化。
13-5 固体流态化
3、实际流态化状态的分析不判别
①液体作为介质的流态化
液体流态化床较接近于理想流态化。床内颗粒均匀地分散, 床层均匀而平稳地流化,而且有一个平稳的上界面,这样的 流态化称为散式流态化(或液体流态化)。
13-5 固体流态化
②气体作为介质的流化态 特点:床内颗粒成团地湍动,气体 主要以气泡形式通过床层而上升, 在这些气泡内,可能夹带固体颗粒, 因而床层内分为两种聚集状态,一 种是近似固定床的低空隙率区域, 称为密相区;另一种是稀散固体颗 粒的高空隙率区域,称为稀相区。 床层内部不像散式流态化那样均匀 稳定,床层内部颗粒聚集成团的运 动。这种流态化称为聚式流态化, 简称气体流态化。
13-5 固体流态化
注:⑴无论是气体或液体作为介质的流态化,只要流化床有 一清晰的上界,都可认为是密相流态化 。若超过流态化 的极限速度致上界面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呈现气力输送现 象的分散相或稀相流态化。 ⑵连续流态化状态的T点,称为连续流态化临界点。T点 所具有的流体速度ut称为流化极限速度(带出速度或最大 流化速度)。 ⑶流化床的形成需在临界流化速度umf和带出速度ut之间; 在连续流态化临界点上,床层的高度为无穷大,空隙率达 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