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缺血性脑卒中指南 ppt课件

缺血性脑卒中指南 ppt课件




1.发病机制及治疗的靶点
高血糖
管腔狭窄
高血压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的血管。


(1)颈内动脉系统:
单侧(同侧)眼睛黑矇 大脑半球症状: 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或 / 和无力,可出现 言语困难(失语)和认知及行为改变。

(2)椎-基底动脉系统表现: 眩晕、头昏

(4)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椎 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也可引发。 TIA患者发生卒中的几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应予高度重视。


(二)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 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病变和血液动力学改变 是引起脑梗死主要原因。
含义
半暗带存在,为治疗的 关键时期。 半暗带消失 ,病情不 稳定 病情相对稳定 病情多稳定,部分患者 开始康复
药物治疗原则
溶栓、降纤、抗血小板聚 集、抗凝,血稀释、脑保 护,抗血小板聚集
抗血小板聚集为主,控制治 各种并发症 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
个体化处理
参考指南原则
结合新的进展
综合患者具体病情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急救处理
建立静脉通道 吸氧 评估有无低血糖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现场处理及运送
应避免
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过度降低血压 大量静脉输液
应获取
症状开始时间近期患病史; 既往病史;近期用药史
应尽快
将患者送至附近有条件的医院 (能24 h进行急诊CT检查)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推荐意见
收治脑卒中患者的 医院应尽可能建立 卒中单元,所有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患 者应尽早、尽可能 收入卒中单元(Ⅰ级 推荐,A级证据)或 神经内科病房(Ⅱ级 推荐)接受治疗。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主要内容
1.院前处理
2.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3.卒中单元 4.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RCT
B级
C级
D级
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 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主要内容
中单元 4.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TIA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疾患、血 液成分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因素促成的临 床综合征。 1.发病机制: (1)微栓子学说 (2)在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的情况下,血压的波动 可使原来靠侧支循环维持的脑区发生一过性缺血

( 3 )血液黏度增高,如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也 与TIA的发病有关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主要内容
1.院前处理
2.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3.卒中单元 4.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组织化管理医疗模式
1 2 3 4 5 药物治疗
卒中单元 (strokeunit)
肢体康复
语言训练
心理康复
健康教育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上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患者,
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 就近有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主要内容
1.院前处理
2.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3.卒中单元 4.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处理 诊断和评估 病史体检

缺血性卒中后的病理生理反应为一时间依 赖的级联反应。按照这一演变过程,临床 上将缺血性卒中分为: ◆超早期(6小时之内) ◆急性早期(6-24小时) ◆急性期 (24-48小时) ◆恢复期(3-4周以后)

按照不同分期来选择治疗
卒中分期
超早期 (6小时内) 急性早期 急性后期 恢复期


构音障碍
跌到发作 共济失调 复视、异常的眼球运动 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

偏盲或双侧视力丧失。
急性脑梗死病灶由缺血中心区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
中心缺血区: 血流中断,神经 元功能不可逆 损害。 缺血半暗带: 有一定量的血液 供应,恢复血流, 神经元功能可迅 速恢复正常。
半 暗 带
缺血 中心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诊治指南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 局灶性脑 ( 或视网膜 ) 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在 24 小 时内完全消失,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推荐强度
I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
A级
多个随机对照试验 (RCT) 的 Meta 分析或系统 评价;多个RCT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RCT(高质 量)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尽快进行
是否为脑卒中? 是缺血性还是出 血性脑卒中? 是否适合溶栓 治疗?
密切监护基本 生命功能 需紧急处理的 情况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推荐意见
按上述诊断步骤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 快速诊断,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60min 内完成脑CT等评估并做出治疗决定(Ⅰ级推荐)
院前脑卒中的识别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卒中?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双眼向一侧凝视;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眩晕伴呕吐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或抽搐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现场处理及运送
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心脏观察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评估和诊断
一般处理
特异性治疗
急性期并发症 的处理
•病史和体征 •脑病变与血管 病变检查 •实验室及影像 检查选择 •诊断 •病因分型 •诊断流程
•吸氧与呼吸 支持 •心脏监测与 心脏病变处理 •体温控制 •血压控制 •血糖控制 •营养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