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独立本科段《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4462)主编:罗礼平、潘日明编写:陈禹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2月课程名称: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代码:04462教材选择李砚祖、王明旨主编柳沙编著《设计艺术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所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之一。

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应用型的课程,设计艺术心理学是一门兴起不久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对设计者和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心理学活动过程,使设计者在设计产品时能更好的把握自身和消费者的心理,了解消费的某些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和掌握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指导设计实践,使之更好地为消费者所接受。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设计艺术心理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与其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有着密切联系。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意义,了解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从而对设计艺术心理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定义知识点:几种不同的定义本书所论述的定义(重点)(识记)对“心理环境”的论述(次重点)(识记)1.2、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知识点: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重点)(识记)影响心理活动的“四大因素”(重点)(识记)1.3、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知识点:消费者心理的两个主要方面(重点)(识记)“显性”和“隐性”设计(识记)“黑箱”研究的三个方面(次重点)(理解)1.4、设计艺术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知识点:两种心理学流派(次重点)(识记)设计艺术心理学中两种心理学流派的关系(重点)(识记、理解)1.5、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知识点:现代物质文化的发展(理解)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次重点)(理解)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产生、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有一定基本认识,同时对其相关理论,例如心理美学、人机工程学等有一定了解,并且对这些理论间的相互联系、影响有基本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2.1、心理美学发展概述知识点:心理美学:起源、独立的标志(重点)(识记)实验心理学(次重)(理解)内因论、外因论、交互论(理解)2.2、艺术史学家的心理学研究知识点:代表人物(识记)2.3、消费心理学和广告心理学的发展简史知识点:定义(识记)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识记)2.4、工业心理学以及人机工程学发展概述知识点:工业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的定义(重点)(识记)应用心理学(次重点)(识记)工业心理学的诞生、研究方向及其重点(理解)2.5、现代设计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现代设计心理学出现的时期、出现的来源(重点)(识记、理解)不同时期代表人物的理论(识记)感性工学(次重点)(理解)第三章、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心理的生理基础、心理学的理论来源有基本认识,特别对与设计艺术心理学有关的各种重要心理学理论有一定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3.1、心理的生理基础知识点:心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识记、理解)神经系统、脑结构功能、眼动(理解)反射与行为(次重点)(识记)二次信号系统(识记)3.2、心理学的理论来源知识点:格式塔心理学(识记)拓扑心理学(识记)认知心理学(识记)人机工程学和工业心理学(重点)(识记、理解)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理解)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解)精神分析法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启示(理解)审美心理学(次重点)(识记)高峰体验(次重点)(识记)第四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方法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特殊性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研究方法的一般范式和特殊范式有基本认识,可以应用相应研究方法,解决一些艺术设计中的心理学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4.1、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特点知识点:研究方法的两个原则(重点)(识记、理解)4.2、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点: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问卷法(次重点)(识记)心理测量法的量表(理解)焦点小组法、深度访谈法、投射法、口语分析法、仪器测量法(理解)4.3、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步骤知识点:各步骤地论述(理解)如何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第五章、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对艺术设计中的各种心理活动以及其影响因素有一定基础认识,在此基础上,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艺术设计中的个体心理活动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5.1、艺术设计中的感知知识点:感觉的定义、分类、功能(重点)(识记)阀限(次重点)(识记)视觉的几种特性(识记)引起注意的策略(次重点)(识记)知觉组织的几个规律(理解)辨认与识别的定义(识记)错觉的定义(次重点)(识记)错觉的类型与其在设计中的应用(理解)5.2、记忆与学习知识点:记忆的几种类型(重点)(识记)记忆的三个部分(次重点)(识记)泛化(理解)“原型”与“图式”对设计的启示(理解)“重学节省”和“再作用”(识记)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式(识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理解)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方法(识记)记忆的分类和分类方式(次重点)(识记)斯金纳德学习理论(识记)认知心理学提供的改进记忆的方式(识记)(理解)技能保持的三因素(识记)5.3、习惯势力和设计仿样知识点:习惯的定义、种类(重点)(识记)仿样的定义(次重点)(识记)三种类型的仿样(次重点)(识记)设计仿样的产生机制(理解、识记)5.4、设计艺术中的情绪与情感知识点:情绪和情感的定义(重点)(识记)艺术中情感激发及其作用(理解)情绪和情感的产生机制------几种代表理论(次重点)(识记、理解)情绪的两种成分(识记)情感和情绪的几种分类(识记)高级情感的种类(次重)(识记、理解)移情------几种代表理论(理解)艺术、情绪、情感的关系(重点)(识记)艺术设计中情感的特点(理解、识记)第六章、设计艺术与消费者心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对消费者心理的组成、影响因素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其如何被设计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设计有基本认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6.1、需要、动机和设计唤起知识点:需要理论:各种需要理论,马斯洛的五层论(重点、识记)消费需要的不同种类、不同层次(重点、识记)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三种设计方式(次重、理解)需求的三个特性(重点、识记)基于场景的需求分析法动机:关于需要——动机——行为的两种理论以不同标准对动机进行分类(次重、识记)动机分析和需求分析的区别动机激发的方法6.2、行为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知识点:行为理论:特点、缺点认知理论对于行为理论的补充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重点、识记)设计艺术中的行为消费者主体:使用、购买(重点、理解)购买行为中的几个概念和过程(次重、理解)6.3、消费者态度与设计说明知识点:态度的三个部分设计说服的三要素(重点、识记)合理性说服和情感性说服符号性说服6.4、消费者决策知识点:消费者决策的四种种类(重点、识记)决策过程:信息收集、选择、实施(次重、理解)决策选择的过程:规则与心理6.5、消费者的人格特征与艺术设计知识点:各心理学流派的人格理论(重点、识记)与消费相关的三种人格特质(重点、识记)人格化设计中的:产品人格化、环境人格化、品牌人格化品牌人格塑造的几种方式(次重、理解)第七章、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应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在前面课程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并对其进行应用训练,在应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案例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对既有知识的掌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7.1、可用性设计知识点:可用性设计的两方面用户、目标用户(重点、识记)可用性的内容指标(次重、识记)不同角度对可用性的定义“可用性工程”的发展,各种可用性工程理论(重点、识记)“可用性工程”的应用、实施流程用户需求分析任务流程分析可用性目标制定外界环境和兼容要求设计、测试、开发流程安装(使用和反馈)可用性测试(次重、理解)可用性测试结果的几个部分设计的可用性:无障碍设计和易用设计(重点、识记)/各种常见的生理、心理障碍/自动化和智能化设计/通用设计(重点、理解)数字产品界面的可用性可用性设计:人的尺度、人的极限、自然匹配、易视性和及时反馈、容错性、易学性、简化性灵活性、兼容性与可调节设计:几种提高灵活度的方法(次重、识记)7.2、情感设计知识点:如何理解情感设计:两方面(重点、识记)设计物的情感体验:设计情感的三个层次、形的情感、色彩的情感(几种色彩的论述)、色彩的情感体验(次重、理解)材料的情感使用和情感的关系情感和可用性:好用的产品更迷人情绪功能理论:耶克斯——道德逊定律使用的情感体验:人与物互动的三个方面情感设计的法则:感官刺激(形色刺激、情色刺激、恐怖刺激、悲情刺激)合理性和效率感:和目的性人格化(幽默感、意外和夸张、童稚化、讽刺)符号和象征叙事性:赋予名字自我实现的情感:高峰体验第八章、环境与设计艺术心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环境、心理环境、设计艺术心理的概念、主要内容以及相互关系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且可以在具体设计案例中对环境给设计艺术心理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将相关理论运用到设计中。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8.1、环境与心理环境知识点:环境的概念(重点、识记)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几种研究理论:应激理论、环境决定论、生态心理观、控制论心理学中对环境的区分:事实/心理(重点、理解)设计艺术心理学对环境的研究:人与环境、环境与造物(次重、理解)8.2、物理环境知识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物理环境环境心理活动的形成过程心理距离:四种距离(次重、识记)心理距离产生的原因空间中的人际关系:互动与非互动维度理论中“拥挤”和“孤独”的论述(重点、识记)调节拥挤感的方法公共环境设计的要点:针对不同用途的环境设计(次重、理解)氛围的概念和影响8.3、社会环境知识点:社会环境的定义(重点、识记)文化的定义(重点、识记)马克思对艺术和社会关系得论述(重点、识记)社会环境五型论群体动力学群体的定义(重点、识记)参照群体的主要内容:对个体的影响参照群体对设计艺术的意义(次重)家庭的常见类型(重点、识记)从众的定义(重点、识记)从众形成的原因(次重、理解)从众对产品设计的影响(次重、理解)社会阶层的定义(重点、识记)中国的十大社会阶层(重点、理解)社会阶层对产品设计和消费的影响(次重、理解)社会阶层对消费的限定作用的三种具体方式(重点、理解)时尚的定义(重点、识记)时尚形成的两个阶段(次重、理解)时尚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次重、理解)文化的概念、要素(重点、识记)文化对设计的意义:从消费者角度、从设计角度(次重、理解)针对文化背景进行设计(次重、理解)中国学者对中国文化的概括(次重、理解)中国特有的消费观念中国独特的消费群体第九章、设计思维和设计师心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思维和设计思维的主要概念和因素,了解设计师心理产生和运行的机制及其主要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