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Ⅰ考试的目的与要求《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只有掌握本课程基本原理,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认定经济管理专业专升本的学生其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课程要求,为经济管理学院招生提供依据。
试题可能涉及课程中任何有关章节的内容。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事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Ⅱ考试内容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主要职能,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类角色,管理者所具备的三大技能。
能理解各种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学会对所熟悉的组织可能遇到的有些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思路。
二、考核知识点(一)管理及基本特征(二)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三)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三、考核要求(一)管理及其基本特征1.识记:(1)管理的要素;(2)管理的基本职能。
2领会:(1)管理的基本特征:科学性、艺术性;管理的二重性(二)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1.识记:管理的三大类及十种具体角色。
2领会:管理者的三大技能。
(三)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识记:(1)管理学的使命。
2领会:(1)管理学的特点;(2)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之间的关系,管理理论的演变史。
理解每个管理理论分支的代表人物、内容与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一)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二)古典管理理论(三)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四)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五)管理与外部环境三、考核要求(一)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1.识记: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划分。
2.领会:(1)管理实践、管理理论、管理思想三者的关系。
(二)古典管理理论领会:(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2)企业职能和管理职能;(3)法约尔对管理职能的划分。
应用: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分析实际管理现象和管理行为。
(三)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1.识记:非正式组织2.领会:(1)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四)现代管理理论丛林1.识记: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名称和代表人物2领会:各学派理论的主要观点。
(五)管理与外部环境1.识记:(1)组织环境的构成;2.领会:(1)管理与环境的关系。
第三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道德观的种类,对特定组织——企业来说,其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学会判断某个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
二、考核知识点(一)道德的定义(二)四种道德观及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三)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四)社会责任三、考核要求1、识记:(1)伦理道德的内涵;(2)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2、领会:(1)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信息的定义,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有用信息的特征,为了获取信息管理者可以借助的各种信息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一)信息的定义(二)有用信息的特征(三)信息系统的要素三、考核要求1、领会:有用信息的特征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按各种不同标准对决策所进行的分类,决策过程通常所包含的几个步骤,常用的决策方法。
能理解满意原则和最优原则的区别,各种决策方法的基本思想与优缺点。
二、考核知识点(一)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二)决策的类型(三)决策的过程及方法三、考核要求(一)决策及决策的类型和特征1.识记:决策定义2.领会:(1)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决策的类型;(3)决策的特征;(4)决策的满意原则(二)决策的程序和方法1.识记:计量决策方法的概念及种类、主观决策方法和特点2.领会:决策的程序3.应用:运用所学决策的特点和程序、方法的知识,分析实际决策行为或进行决策。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计划的概念,计划的构成要素,计划的性质,计划的分类标准及各计划的内涵,计划编制过程。
能理解计划与决策的逻辑关系,计划编制过程的内在逻辑,学会应用所学的内容编写日常生活、学习计划,甚至编写班级工作计划。
二、考核知识点(一)计划工作的含义和特征(二)计划的类型和步骤三、考核要求(一)计划工作的含义和特征1.识记:计划工作的含义2.领会:(1)计划工作基本性质;(2)计划工作的意义(二)计划的类型和步骤1.识记:(1)计划的种类;(2)计划工作的步骤2.领会:按表现形式分类的各种计划及其相互关系;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战略性计划的种类,计划编制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一)滚动计划法(二)目标管理法三、考核要求(一)滚动计划法1.识记:(1)滚动计划法的特点;(2)滚动计划法的用途(二)目标的性质及目标管理1.识记:(1)目标、定性目标、定量目标;(2)目标管理的含义及其倡导者。
2.领会:(1)目标的性质;(2)目标管理的过程;(3)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3.应用:根据目标的性质、目标管理的优缺点评价分析某组织的目标管理状况。
第八章组织设计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组织的定义及组织设计的必要性,组织设计的任务、基本原则以及影响组织设计的五个因素,组织在部门化设计时的基本原则、职权与权力、幅度与层级、集权与分权之间区别和联系,影响组织幅度设计和分权的各个因素。
权力的定义、来源和种类,授权的定义、过程与原则。
学会根据组织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对组织进行设计,并对设计中的一些基本影响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应能对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这些结构形式的适用条件。
二、考核知识点(一)组织与组织工作(二)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三)组织结构类型(四)组织结构层次和管理宽度(五)组织部门化(六)组织层级化三、考核要求(一)组织与组织工作1.识记:组织及组织工作。
2.领会:组织工作的特点和内容。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1.领会:目标统一原理、分工协作原理、管理宽度原理、责权一致原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2. 应用:举例说明组织工作原理的应用。
(三)组织结构类型1.识记:(1)组织结构;(2)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2. 领会:各种组织结构的特点、适用性。
3.应用:分析某个组织的结构是否合适,根据某组织的情况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组织结构。
(四)组织结构层次和管理宽度1.识记:管理宽度2. 领会:(1)层次产生的原因;(2)扁平结构和直式结构的优缺点;(3)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4)确定管理宽度的方法。
(五)部门划分1.识记:部门2. 领会:(1)按各种标志划分部门的优缺点;(2)部门划分的原则。
(六)职权划分1.识记: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
2. 领会:(1)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的关系;(2)为什么要适当限制职能职权3.应用:分析某个组织或部门的职权划分情况(七)集权与分权1.识记:(1)授权;(2)集权、分权2. 领会:(1)授权的原则;(2)衡量集权与分权程度的标志;(3)集权制的特点;(4)分权制的特点;(5)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
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人力资源的计划、过程,人员配备的一般原则;员工招牌的标准和来源,人员培训的目标和内容,绩效评估的定义、方法和作用。
能理解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的优缺点以及招聘工作的有效性分析,学会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相关方法进行员工的招聘、解聘、培训和绩效评估,学会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并对各个阶段性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一)员工招聘的标准、来源与方法(二)人员培训的目标及方法(三)主管人员的考评三、考核要求(一)主管人员的选聘⒈识记:(1)选聘标准;(2)选聘方式;(3)选聘程序和方法⒉领会:(1)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的优缺点(二)主管人员的考评⒈识记:(1)考评的必要性(2)考评的内容(3)考评的方法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组织变革的外部动因,组织变革的基本类型,组织变革中有关压力、变革阻力、组织冲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结构。
能理解组织文化的具体内容、功能与塑造途径。
学会建构新型组织文化的方法与途径。
二、考核知识点(一)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二)变革阻力(三)组织文化及其发展三、考核要求⒈识记(1)组织文化的概念(2)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⒉领会:(1)组织文化的特征(2)组织文化的功能(3)组织文化建设的内容(4)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5)组织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⒊应用:(2) 学会建构优秀组织文化的方法与途径第十一章领导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领导的三种作用,权力与领导的关系,领导者的基本分类,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领导方式行为论,领导方式情景论。
能理解各种领导者尤其是变革式领导者和战略式领导者的特征和含义,管理方格理论中的五种领导方式,领导方式情景理论中菲德勒权变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结论,路径——目标理论的领导纬度和基本观点,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中成熟度与领导行为的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