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多功能性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者: 尹成杰,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07期摘要:农业多功能性是农业及其发展的客观属性。
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和强化农业的重要战略地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不断提出的新需求。
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深刻理解农业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坚持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现实国情出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不断巩固、强化和完善农业的经济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农业多功能性,现代农业自然性,社会性, 农业多功能性,是当今农业发展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业的功能不断巩固和拓展,显示出崭新的面貌和广阔的前景。
阐述农业多功能性的由来、内涵及意义,对未来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意义。
一、农业多功能性问题的提出及寓义 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iculture)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在联合国的重要文献之中。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并将第14章第12个计划(可持续农业和乡村发展)定义为“基于农业多功能特性考虑上的农业政策、规划和综合计划”。
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这些文件提出,“有鉴于农业的多功能属性,我们将在低潜力和高潜力地区,致力于在家庭、国家、区域和全球,推行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粮食、农业、渔业、林业和乡村发展的政策与实践,并同病虫害、干旱和沙漠化做斗争。
这对保证粮食充足稳定供应至关重要”。
1999年9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了国际农业和土地多功能特点会议,大会的纲领性文件即大会主席报告指出,“所有的人类活动,包括农业,都具有多功能特征,因为它们在实现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还为满足其它需要和价值做出贡献,提供粮食和原材料是农民赖以谋生的基础”,“农业还可为社会福利做出贡献”。
在世界农业发达国家,例如欧盟各国以及日、韩等国都是农业多功能性理论的倡导者,也是发展实践的探索者。
这些国家特别重视农业的多种功能,主张加强对农业多功能性的研究,以指导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它们在强调农业传统功能的基础上,还提出农业对保护文化遗产、保持空间平衡发展、保护地面景观、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发挥农业多功能性的实践中,以上国家所认同的普遍做法是:在乡村甚至全社会范围内激发对土地保护的热情,以保证农产品供给;在财政资金缺乏的情况下,确保对农业的经费供给;给予农业公共或私人的支持、国际资助和公平的国际贸易政策;发展和应用适宜的农业科学技术和本土知识;将健康和环境成本纳入农业收益的总体评估:为小农场的机械化提供支持;制订适应拓展农业功能的国家政策。
例如,日本政府结合国内各地的食品需求、土壤结构和农业生态特点,对农作物种植区域进行合理规划,使农场兼具生产、生态、生活三大功能。
韩国政府强化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强调保护本国农业,同时又注重农业的文化功能,强调继承和保护本国悠久的农耕传统和田园文化。
欧盟各国相对更关注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重点解决粮食产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因此,更加关注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致力于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更加强调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确保粮食安全,同时又重视农业在就业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功能。
近些年来,中国对农业多功能性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入,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农业的食品保障功能、原料供给功能和就业增收功能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农业承担的食品供给、健康营养和安全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农产品新的原料用途和加工途径不断被开发出来。
同时,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得到彰显。
农业多功能性的强化和彰显,使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更为突出。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中国农业多功能性的研究和应用呈现出广阔前景。
通过对农业多功能性概念的研究和对各国发展农业多功能性实践的研究,至少可初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①农业多功能性,是农业及其发展的客观属性。
人类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
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活动。
人类社会活动的社会性与农业生产的自然性、社会性相结合,赋予并形成了农业多功能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多功能性,实质是农业及其发展的客观属性。
②农业多功能性,是农业战略地位的内在基础。
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罗马宣言》指出,要实行确保全球范围内粮食充足供应的政策和实践,要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性。
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和强化农业的重要战略地位。
③农业多功能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的需求日益增长,并逐步呈现多元化。
强化和拓展农业多功能性,直接关系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的需求。
农业多功能性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农业的功能不断地巩固、发展与创新 多功能性是农业的客观属性。
农业活动与其它社会活动彼此之间不可能孤立存在,必然是有机联系的。
而每一组联系,相对应的就是农业的一种功能。
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各项社会活动之间的关联程度逐渐增强。
因此,可以预见,农业在现代社会中所具备的功能必将愈加丰富,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必然日益重要。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多种功能,至少具备以下几种。
一是食品保障功能。
“民以食为天”。
农业的基本功能就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食物供应。
二是原料供给功能。
农业不仅保证稳定的食物供给,而且还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三是市场功能。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农业和农业人口的消费需求是本国工业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就业增收功能。
农业蕴藏着巨大的就业增收潜力,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产业。
五是劳动力输出功能。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为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劳动力。
在当代新的环境和技术条件下,农业多功能性被人们不断认识并得到开发。
一是生态保护功能。
农业作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利用自然、开发资源的一面,也有维护环境、涵养生态的一面。
二是生物质能源功能。
农作物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可循环利用、对现有能源具有替代性的绿色能源。
三是观光休闲功能。
农业贴近田园、山村和水源等自然风光。
城郊农业有利于缓解紧张喧嚣的都市生活,是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四是文化传承功能。
农业是记录和延续农耕文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农业肩负着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使命。
农业的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等功能,主要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资源的利用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需求,因此,是农业的基础性功能;而其它功能,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需求增加而依次出现的,更深刻的动力来源于农业的社会性,可视为农业的非基础性功能。
根据农业功能经济性和社会性的二元结构,还可以将农业功能划分为经济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
农业生产粮食和纤维,提供劳动力、资本等具有市场价值的经济产品,属于农业的经济性功能;农业形成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传统和生态保护等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非经济产品,属于农业的社会性功能。
农业功能的丰富和开发,就是农业的经济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不断拓展的过程。
农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农业的功能不断巩固和创新发展的过程,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农业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地拓展 实践表明,农业发展的动力来自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这是农业功能创新的动力。
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有对食物、衣物的需要,人们才会开发农业,从动植物中获得营养物质和纤维。
当经济社会过渡到工业时代,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工业原料、资金和劳动力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首先回应这种需要的便是农业。
当代社会,当能源、环境诸问题日益紧张时,人们再度把目光投向农业,冀求发挥农业在解决能源、环境诸问题上的潜力。
同时,人们对农业功能的认识不断提升,农业的社会性功能也日益得到重视。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经济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提升,更多的农业功能将被开发出来。
2.农业功能随着国情的不同在不断地调整 国情决定了一国对农业的具体需要,进而决定了农业在该国的功能组成。
从横向上看,不同国家对农业功能的理解,因各自国情不同而有所区别。
对美国等农业劳动生产率很高的国家而言,在巩固农业所承担的基本功能的同时,主要强化农业扩大对外出口的功能;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仍是关键问题。
从纵向上看,一个国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对农业的功能也有不同的需要。
以中国而言,现在虽然已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但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对农业食品保障功能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另外,农业的其他功能也亟需提升和拓展。
因此,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要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巩固、强化和完善农业的功能。
3.农业功能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在不断地变化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社会的诸产业部门中,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得最为紧密。
农业因其自然性,比其他经济部门更大程度地依赖于自然条件,同时也在更大的空间范围上影响着土地、河流和大气等自然要素。
这意味着农业对生态环境具备双重功能,既可能毫无节制地破坏,也可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开发农业的功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顺应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相应调整农业的功能。
要积极地发挥农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功能,不能只急功近利地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要注意农业经济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的结合。
4.农业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地创新 农业的发展,其根本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功能不断提出新的需要。
要保证农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日益复杂的需求,必须大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实践证明,没有先进科技的支撑,农业的许多功能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
只有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资源有机结合,才能拓展出农业新的功能。
这也有利于全面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农业的功能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拓展,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不断提出的新的需要。
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和具体国情影响着农业功能的发展方向,而先进的农业科技保障了农业新的功能得以实现。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互为促进,共同决定了现代农业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