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设施建设作为现代农业主要特征之一,设施农业的发展对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福建省政府部门十分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省委尤权书记和省政府苏树林省长多次做出指示和批示,并召开设施农业发展专题会议,而作为设施农业的重要手段,设施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如何,直接决定了设施农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一、我省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1.设施农业的现状到“十二·五”初期,我国设施栽培面积近6700万亩,属世界首位,设施蔬菜总产量超过1.7亿吨,规模化养殖场猪肉、牛奶产量分别达到3270.9万吨和1162.6万吨,设施水产品量达到780万吨,而福建省设施农业的发展起步较晚,2013年设施栽培面积仅不到147万亩,养殖场猪肉、牛奶产量分别约160万吨和20万吨,在全国尚处于发展初期水平,计划到“十二·五”末福建省城镇菜地保有量不少于人均20平方米,城区蔬菜、猪肉、蛋白百分率分别达40%、50%、30%以上。
2.设施农业的重点福建省设施农业的发展,重点结合我省现代农业的“一区两园”建设,一区就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两园就是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福建农民创业园,利用这个平台创建和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目前我省有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累计财政投入资金7.62亿元,引导企业投入11.1亿元,示范面积达10.13万亩;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累计吸引507家台资企业入驻,引进台资8.7亿余元,目前数量规模、发展水平和建设成效等都属全国前列,9个福建农民创业园还安排了1.6亿元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园区64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3.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我省的设施农业及装备发展加快,根据2013年初省农业厅开展规模以上设施农业生产单位基本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到2013年全省各类设施大棚和竹架大棚等达到147万亩,设施面积在10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单位183个,水果种植生产单位65个,花卉种植生产单位59个,食用菌控温菇房5亩以上或标准菇房100亩以上生产单位162个,水稻育秧中心设施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23个。
目前,我省设施农业在某些区域已初步形成了成套的技术和完整的设施装备。
在设施种植方面基本实现了耕作、开沟、起垄、播种、栽培、育苗、节水灌溉、施肥、植保、收获、包装等重要作业环节的机械化。
特别是在工厂化育秧、育苗、水果机械清洗、分级冷藏保鲜、规模化饲料加工、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
二、存在的问题1.与兄弟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13年福建标准化温室面积为0.58万平方米,山东省27.54万平方米,江苏省16.23万平方米。
在设备方面,华东地区精少量播种机福建省几乎没有,而安徽省达31.7万台,带水灌溉类机械福建拥有量也是最低,仅1.52万台(套),山东48.96万台(套),安徽17.97万台(套),畜牧养殖机械福建拥有量也是最低,仅4.19万台(套),山东19.11万台(套),江苏13.83万台(套),水产养殖机械福建省拥有量还是最低,仅6.25万台,江苏73.47万台,浙江23.54万台。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福建省设施农业装备水平与华东地区兄弟省分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设施农业装备技术水平较低在设施大棚方面,我省大部分装备还是采用钢架塑料大棚,基本上都没有实现自动化温控。
种植植保机械化程度不高,精密播种育苗设备匮乏,灌溉和施肥精确性整体不高。
耕作机械在操作灵便性和作业效率等方面还达不到作业要求,在养殖业装备方面,目前大多数的畜禽自动供料供水设备和温控设备技术水平比较低,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而美国、以色列、荷兰、日本等设施农业装备发达国家,设施农业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装备功能齐全,性能高,大部分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人工成本。
3.土地规模制约发展由于福建省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规模小,设施农业多数为分散经营,设施农业特点决定必须经营规模,导致不少设施农业装备无法配套,有的设施农业装备虽然可以使用,但由于生产规模过小,存在装备利用率不高,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产业优势。
4.资金投入整体不足设施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做为保障,特别是前期资金投入较大,虽然各级政府近年来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福建省农业厅还专门成立了设施农业办公室,把设施农业发展列为我省农业工作重点,加大了扶持力度,但和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三、福建省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我省各级政府对设施农业的重视,部分地市设施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其趋势必然走向高效、集约、规模化。
农业装备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设施农业整体水平,下面从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水产三个方面阐述:1.设施种植装备设施种植装备方面,温室大棚逐步走向自动智能化,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智能监测与控制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弱以及土壤温湿度,创造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
机械设备更加适用设施农业各作业环节的实际需求,向自动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包括高性能翻耕、平地、起垄、作畦等多功能耕整地机械,蔬菜精量播种、移栽、施肥、收获机械、水肥一体化设备,微喷和滴灌灌溉系统,灭虫器和防虫设备,自动化卷帘通风机械,控温控湿设备,设施内运输,自动化分级包装设备,冷藏设备等。
2.设施畜牧装备畜禽养殖设施方面,逐步往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实时监测、收集畜禽健康数据和设施内的环境数据,实现设施内控温控湿。
发展自动化“喂料、饮水、给药、清粪”设备,蛋类自动化收集系统。
利用畜禽尸体、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集成技术,实现设施畜禽养殖零污染,建设沼气工程和循环利用处理系统,发展绿色环保型现代化畜禽养殖业。
3.设施水产装备在设施水产装备方面,发展智能化设施水产装备,实时监测水体污染指标,通过物理和生物过滤等水处理技术、设备做出相应处理措施,实现循环或半循环水产养殖,发展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发展自动化水平养殖机械,主要包括高效节能增氧装置,自动化投喂机械和捕捞设备等,发展水产产地保鲜处理、鲜活水产贮运等装备。
四、加快发展福建省设施农业装备的建议1.加快新型设施农业装备研发围绕新型高效设施农业装备的研发和推广,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建设共性科研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设施农业装备的研发力度,自主生产适合本地农业资源禀赋的、先进完善的设施类型及配套设备,重点开发生产专门用于设施农业作业的耕翻、播种、收获、灌溉、施肥、植保、加温、通风、补光、节能等农业机械设备。
支持农机企业创建农机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对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由于我省机构设置等原因,农机部门和农艺部门联合高度紧密,造成农机研发和农艺科研不能得到很好的结合,设施农业装备可以借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农机农艺融合的成功先例,使设施农业装备和设施农业、农艺结合更加紧密。
同时,要在精准化方向下功夫,包括精准施肥、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收割等设施农业装备方面的研发开放,提升我省设施农业装备作业质量和效率。
2.加强闽台设施农业合作强化闽台设施农业合作,加快推进台湾农业机械产业园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台湾农机工业同业公会及农机生产企业在闽北创建农机产业园区,开展农业交流合作。
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支持的力度,搭建闽台设施农业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以吸引台湾及省内农机生产企业入驻投资创业,推动闽台设施农机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3.加强政府引导,强化部门协作福建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管理和引导,福建省农业厅已专门设立设施农业办公室,我建议应加快成立设施农业装备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的标准和评价办法以及实施意见,发展设施农业装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地调整、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装备基地规范建设、设施装备技术研发等各个方面。
农业(农机)、财政、发改、经贸、林业、水利、金融、保险、国土、工商等相关部门应依照相关职能,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制定加快我省设施农业装备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促进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的相关具体政策措施,促进福建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4.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我省设施农业的发展,要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管理机制创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辐射带动能力明显的合作社的示范社,促进我省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引导农机、种养等专业大户和社会资本技术等要素,采取机具、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方式,创建组织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探索发展农机合作社联合社,推动农机合作社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联合。
提高设施农业装备质量和发展水平,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组织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机合作社倾斜,将发展设施农业装备的农机合作社列为优先对象,示范社在农机购置补贴上给予累加补贴,完善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财政、税务、金融、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研究,制定专门的财政、金融、保险等倾斜扶持政策的力度,不断优化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环境。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整合财政支农资源。
各级财政部门要整合农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设施农业基地及其设施装备的集聚发展,在粮食及蔬菜、水果、花卉、茶叶、食用菌等重点产业重点实施设施,机械成套技术设备集成推广,推动智能化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对设施农业生产用水、用电、机耕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财政投入扶持。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重点扶持先进适用、自主创新的设施农业装备。
(2)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拓宽金融支持渠道。
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扩大农业设施装备购机信贷规模,信贷资金规模随着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逐年增加。
实施贷款利率优惠。
每年对积极为发展设施农业装备的企业提供贷款利率优惠的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给予奖励。
(3)加大保险扶持力度,强化保险保障功能。
开展设施农业装备保险业务,实行参保设施装备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试点地方政府对设施农业装备的投保人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
探索百亩以上蔬菜钢架大棚生产基地保险补贴措施,对承担设施农业保险的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按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给予补助。
(4)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实行贷款税收优惠,支持把设施农业装备中机耕和排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纳入免征范畴。
总之,设施农业作为福建省发展“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手段,福建省的设施农业装备配套水平不高,发展起步较晚,但有着良好的基础产业优势,发展速度较快,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企业应同心协力,加强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研发的自主创新,加大设施农业装备的扶持力度,我省的设施农业一定会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