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论语》高考语文复习提纲20769教学内容

最新《论语》高考语文复习提纲20769教学内容

《论语》一、为政以德文化思想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孔子认为,战争、刑名等途径无法解决社会问题,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人根本。

孔子提出了“均无贫”的思想,这与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有本质的区别。

孔子的“均无贫”是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而“均贫富”则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它的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

练习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一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的一种什么主张?这种主张体现了什么思想观?(2分)(2)你怎样评价孔子的这种主张?(2分)2、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他坚持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但他的主张却被当时的人们视为迂腐。

你怎么理解孔子的这种坚持?请简述之。

(不超过100字)(《为政以德》)3、下面是《论语》中的选段和名家评点,请阅读后完成题目。

(4分)《论语》选段: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名家评点: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

”(《四书集注》)朱子曰:“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又曰:“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论语集注》)范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

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论语集注》)请联系名家点评,说说以上内容表现了儒家学说怎样的治国思想?4、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材料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季康子和孔子分别持什么治国思想?(1分)(2)你怎么看待孔子的德政主张?二、克己复礼文化思想明白“仁”与“礼”的关系。

孔子认为“礼”不只是钟鼓玉帛等外在的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内核就是“仁”;“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孔子用“孝悌”把“仁”和“礼”统一起来。

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在“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练习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1)根据子路的话可以看出子路怎样的性格?(1分)(2)为什么孔子那么强调“正名”的重要性?(3分)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材料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

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3.3)材料2: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16.3)材料3: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17.11)材料4: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材料5: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3.12)(译:祭祖就如同祖先真的在面前,祭神就好像神灵真的在面前。

孔子说,“我不参加祭祀,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根据以上几段文字,谈一谈你对孔子的“礼”的理解。

3、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可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已可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宰我主张守孝一年,而孔子主张守孝三年。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说明理由。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献身精神)。

但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

首先,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

为了正义事业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常人罕至的高度,其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群众的动员作用和榜样作用也不可低估。

其次,从斗争策略来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的牺牲。

但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

练习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省参考卷题目)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2、下面是《论语》中的选段,请阅读后完成有关题目。

(4分)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对于子路的观点,孔子是否认同?请简要说明理由。

(2)对“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这一观点,你怎么看待?3.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陈成子弑简公。

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14.21)(1)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2)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4.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从楚狂接舆的歌词中可看出接舆对孔子持什么态度?(2)你是如何看待此时孔子的行为呢?五、仁者爱人文化思想1、认清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通过儒、墨比较,更为深入地认识孔子的仁爱观: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

2、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

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

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

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

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

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

练习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颜渊在谈自己的志向,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认同哪一种,为什么?(4分)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子贡认为“仁者”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孔子认为“仁者”应该有怎样的表现?(2)你同意孔子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六、君子之风文化思想儒家的道德学说,可称为内在价值论或道德至上论。

孔子主张“义以为上”,即以道德为最高价值。

儒家的价值观以重义崇德为特色,但重义崇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

练习1、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从这几段文字看,孔子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是什么?(1分)(2)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看,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君子?(3分)(1)节选的几个章节,孔子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君子应该具有的品质?(2)作为君子,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怀和乐观的精神。

从节选的章节看,你们认为君子个人修养的内容和要求有哪些呢?3.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针对棘子成的认识,子贡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请从现实生活中,为子贡的观点提供论据。

八、周而不比文化思想:与人为善——友好交往“诚”与“信”——诚实交往“和而不同”——“适中”交往练习: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这两章都涉及到了交友的一个原则。

这个原则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简要说明理由。

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群而不党”是儒家推崇的交往观。

“周而不比”“比而不周”及“矜而不争”也是孔子论及的交往方式。

这三种交往方式哪一种和“群而不党”最接近?“群而不党”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十一、诲人不倦文化思想:了解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了解孔子“述而不作”的主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