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适用范围 (3)2.作业准备 (3)2.1 内业准备 (3)2.2 外业准备 (4)3.技术要求 (4)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5)4.1 施工程序 (5)4.2 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 (5)5.施工要求 (5)5.1 施工准备 (5)5.2 施工工艺 (6)6.劳动组织 (17)7.材料要求 (17)7.1预应力钢筋 (17)7.2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18)7.3 管道压浆剂 (20)8.设备机具工装配置 (21)9.质量控制及检验 (21)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石济客专项目经理部9.1 预制梁张拉 (21)9.2 预应力筋的下料 (22)9.3 预应力筋的张拉 (22)9.4 压浆封端 (23)10.安全及环保要求 (24)10.1 安全要求 (24)10.2 环保要求 (25)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石济客专项目经理部预应力工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石济铁路客运专线SJZ-4标武邑梁场和景县梁场预制箱梁预应力工程施工。
2.作业准备2.1 内业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工程管理部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向设计单位反馈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对参加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石济客专项目经理部岗。
安全环保部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2.2 外业准备生活、办公设施齐备,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生活、办公需要。
张拉千斤顶及张拉油表全部进场并经过标定。
压浆机及真空泵已经进场并经过检验合格。
封端模板已经进场并经过检验合格。
采用数控张拉时,数控张拉系统必须有合格证和质量检测报告。
在使用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操作。
3.技术要求3.1 预应力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认真阅读“通桥(2009)2229”系列图纸以及技术部发布的“预制梁技术参数通知单”,根据箱梁的梁型确定所用锚具的类型以及钢绞线数量。
3.2 张拉所用千斤顶及油表必须每月由试验室进行校验,工程管理部根据校顶报告对张拉力进行计算。
3.3 张拉时预应力钢绞线的理论伸长值必须由工程管理部提前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石济客专项目经理部进行计算,施工时根据工程管理部发布的相关技术交底进行控制。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预制箱梁的预应力工程施工程序主要包括:原材料进场→试验各项性能指标→钢绞线下料、制束、穿束→锚穴凿毛→预张拉→初张拉→提梁→终张拉→断丝→压浆→封端→涂刷防水涂料。
4.2 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见下页。
5.施工要求5.1 施工准备(1)预应力张拉施工前要配备数控张拉系统,通过数控张拉设备进行过程中同步率、张拉力值的控制,使用内卡式千斤顶达到节省钢绞线的目的,保证张拉质量、减少人工、结余材料,达到省钱、省时、省人工,保率、保力、保质量的目的。
配备的数控张拉系统技术参数见下表。
表1 数控张拉系统技术参数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石济客专项目经理部系统张拉力精度2%FS设备工作电压3相AC380V 50HZ 额定工作压力50MPa压力传感器精度50MPa/0.5%FS 位移传感器精度200mm/0.5%FS 理论最大流量 3.8L/min油泵排量 2.68ml/r张拉控制精度两端张拉力控制误差不超过30KN,两端伸长量误差不超过3mm,张拉力分辨率误差不超过67.8KN(对应于油压读数为0.1MPa)蓝牙通讯距离100m(2)预应力张拉施工前要配备千斤顶、油表并经过校验合格;(3)张拉施工前要制作专门的张拉架;(4)张拉施工前要设置安全警戒线,严禁非作业人员靠近张拉现场。
5.2 施工工艺5.2.1 制束及穿束钢束下料:先将钢绞线盘立放在钢绞线放丝架内,抽出内圈的钢绞线的端头从前端牵引出来,然后利用人工或机械牵引至规定的长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石济客专项目经理部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石济客专项目经理部 度,用砂轮机切断。
钢束下料长度误差±10mm 。
束中个根钢丝长度原材料、配件进场试验室、安质部各项性能指标试验、检验钢绞线下料制束退场合格不合格梁体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拆模达到设计强度60%以上穿预应力钢绞线、安装锚具预张拉达到设计强度60%以上初张拉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梁体混凝土试件强度、弹模试验终张拉达到设计强度且龄期不少于10天断丝确定无滑丝现象锚穴凿毛压浆封端涂刷防水涂料应采,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石济客专项目经理部 严禁在地面上长距离拖拉,以免创伤钢绞线。
钢束穿入梁体混凝土孔道,采用机械穿入。
5.2.2 张拉工艺要求5.2.2.1 主要材料与设备a 、主筋根据梁的跨度、直曲线及有无声屏障采用不同数量φ15.2钢绞线束,钢绞线强度级别为1860MPa 低松驰钢绞线,张拉油泵采用250T 级和350T 级的张拉千斤顶;高压油表采用0.4级标准油表(表盘刻度读数0—60MPa,表盘直径150mm );高压油管采用钢丝耐油橡胶管,内径6mm 外径18mm ,标准油压≥60MPa ,每根管长6m 并带两端原配接头;张拉用油采用20号纯净张拉油。
b 、千斤顶必须经过校正后才允许使用。
千斤顶校正采用与实际张拉情况完全相符合的直接标定法。
为避免出错和消除校验误差,一般均采用三次试验平均值,作为实际张拉的使用数据。
若出现试验数据反常,应及时查明原因,正确处理。
在正常情况下,千斤顶的校正系数K 不得大于1.05。
千斤顶校正有效使用期限为一个月。
在特殊情况下,如千斤顶常压漏油或串缸,1000K ⨯⨯压力机读数千斤顶有效活塞面积油表读数=千斤顶校正系数应及时检修。
每次检修后,都必须经过校正后才允许使用。
c、高压油表必须经过校正后才允许使用。
在一般情况下,油表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
在特殊情况下,如张拉过程中预应力筋突然断裂或发现油表指针松动、无油压下和无自重影响下的指针不回零或其它异常现象时,均应拆换重校。
常用油压应在表盘最大读数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
5.2.2.2 数控张拉系统基本工作程序:张拉开始前输入张拉力值、线性回归方程等参数→下载所要张拉箱梁相对应梁型参数→选定需张拉箱梁编号→等待安装千斤顶→选定张拉管道编号→点击“同步张拉”开始张拉→设备自动张拉、测伸长值→一束管道张拉完成进行换束(需要更换千斤顶工具锚时进行更换)→选定张拉管道编号→点击“同步张拉”开始张拉→重复上三个步骤直至张拉结束。
5.2.2.3 预施应力按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
脱模时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43.5MPa条件下,将预张拉与初张拉合并为一阶段进行。
预应力束张拉前,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及积水。
预制梁带模预张拉时,内模板的变截面处松开,不得对梁体压缩造成阻碍。
5.2.2.4 预张拉:预制箱梁预张拉在制梁台座上进行。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33.5MPa,拆除端模以及松开内模、外模紧固件,同时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和积水后,将预应力钢筋穿进,进行预张拉。
预张拉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石济客专项目经理部能有效的控制混凝土预制梁的早期裂纹。
注意预张拉的施加过程中,必须保证梁体的保温措施。
5.2.2.5 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43.5MPa和拆除外模后,按照张拉技术交底的要求对梁体进行初张拉。
初张拉在预制台座上进行,初张拉结束后,方可将梁体移出台座。
注意桥梁拆模后,如发现有较严重的蜂窝、空洞或其它缺陷,未经修补或修补后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张拉时的规定值者,均不允许进行张拉作业。
5.2.2.6 终张拉:当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53.5MPa 且混凝土龄期不少于10天时,进行终张拉。
终张拉结束达到30d时,应由质检人员对梁体进行上拱度测量。
5.2.2.7 具备与千斤顶主缸油路串连的两块标准油表,以便对数控系统的读数进行校核,油表精度采用0.4级的。
同束钢束张拉,应两端同步进行,箱梁张拉同时使用四台千斤顶从中心对称张拉,并以数控张拉系统读数控制为主,附加油表读数作校核。
并且要对每片梁所用的钢丝或钢绞线的厂家、盘号、批号进行记录。
正式张拉完后,应在锚圈外钢丝上用石笔划线,24小时后检查钢丝无滑动时,才允许断丝进行压浆工作。
钢束的施工理论伸长值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石济客专项目经理部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石济客专项目经理部 其中: L1为梁体锚底之间钢绞线的设计伸长量L2为工作锚与工具锚之间钢绞线的伸长量L3为卡片回缩量5.2.2.8 主要张拉工艺a 、张拉钢束前,应先安装好锚头,并要求预应力筋、锚具和千斤顶位于同一轴线上。
安装锚头前,应先检查修整不合格的管道口(如管口不圆,不顺直,口径小等)。
并铲除锚垫板上的灰碴污物。
当托住锚圈贴紧锚垫板与管口扶正对中时,再打紧锚塞。
b 、张拉时应按照设计的张拉顺序,两端两侧同时对称张拉(即四台张拉千斤顶同时工作),对称张拉主要是通过数控张拉系统控制的。
当数控张拉系统读数达到0.2σcon 时,记录伸长值,待梁体受力稳定后,四台千斤顶分三阶段张拉到σcon ,每阶段应力达到相应的规定,四台千斤顶全部停止工作待梁体受力稳定后,才可再次记录千斤顶活塞伸出长度,同时人工测量工具锚夹片的外露量,通过计算2L 2K 1K 1L L +⨯⨯=实际钢绞线的弹模设计钢绞线的弹模=1K )=(其中,实测设计=)-(μθμθ++kx e K K K 2K k x Z Z Z得出工具锚夹片回缩量,然后回油卸顶,并测量工作锚夹片外露量。
取限位板的槽深与工作锚夹片的外露量的差值作为钢绞线回缩量,最终计算出实际施工伸长值=(千斤顶活塞伸出长度之差-工具锚夹片回缩量)/0.8。
如果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超出±6%,须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予以调整,此即张拉过程中的“双控”。
张拉程序:0→初应力(0.2σcon)(作伸长量标记)→σcon(静停5min)→补拉到σcon(记录伸长量)→锚固。
注:σcon—指设计应力与各种实测摩阻之和。
c、针对第一次已进行预张拉和初张拉的钢绞线束,作第二次正式张拉,按标准再张拉到100%的设计张拉吨位。
伸长值的测定是由数控张拉系统自动测量,张拉至初张拉力时测量L1,到100%张拉力再测量出L2,算出本次张拉伸长值与初张伸长值之和,即为该束钢绞线伸长值。
5.2.2.8 钢丝伸长,回缩及断丝,滑丝等情况的处理。
a、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每束钢束在安装拉力下,其伸长值控制按照图纸的要求。
b、每一束钢束的一端回缩量不得大于6mm,否则应重新张拉。
回缩量的测量方法为:张拉至控制应力时测量千斤顶活塞的外露长度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石济客专项目经理部L1(由数控系统自动测量),然后回油,回油后再测量千斤顶活塞的外露长度L2(由数控系统自动测量),L1与L2之差再减去一端自由长度的伸长值即为钢束该端回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