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全评价师职业能力鉴定大纲综合评审2011年安全评价师职业能力鉴定大纲综合评审(一、二级)一、鉴定内容依据《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标准》对安全评价师应具有的文字表达、获取信息、综合分析与处理、组织协调、洞察风险和思维判断的能力要求,考查一、二级安全评价师对职业道德、安全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技术基础知识、技术理论知识、安全管理知识等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鉴定方式一、二级安全评价师综合评审,采用命题写作,纸笔作答的方式。
2011年安全评价师考试大纲一级专业能力来源:考试在线2011-8-24 15:01:45一级专业能力按照《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的规定,一级安全评价师的专业能力涵盖二、三级安全评价师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和一级安全评价师的理论知识。
一、基本要求考查区域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危险与危害程度评价;风险控制;技术管理和培训与指导的能力。
二、鉴定内容(一)区域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分值约占20%)1.前期准备能编制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社会人文环境和周边自然生态状况等资料的收集方案;能编制区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方案。
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分析区域内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区域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居民生活的影响;能分析区域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居民生活对区域内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影响;能分析区域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影响。
(二)危险与危害程度评价(分值约占46%)1.定性评价能运用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人员可靠性分析、模糊理论法进行评价。
2.定量评价能运用液体及气体泄漏扩散、火焰与辐射强度、火球爆炸伤害、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气云爆炸超压破坏、凝聚态爆炸、粉尘爆炸、爆炸伤害TNT当量模型进行评价;能运用事故频率分析方法对发生事故的概率进行评价;能进行风险等级、事故损失评价。
(三)风险控制(分值约占14%)1.报告审核能提出和确定安全评价报告审核要素;能制定安全评价报告审核方案;能对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审定。
2.项目方案编制能编制安全评价项目投标书;能确定项目风险分析方案;能审定评价工作计划。
(四)技术管理(分值约占10%)1.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运用国内外新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能创新与开发新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
2.技术支撑能提出安全评价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方案;能提出安全评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案。
(五)培训与指导(分值约占10%)1.培训能编制二级安全评价师培训计划;能编制二级安全评价师培训教材。
2.指导能指导二级安全评价师进行评价工作;能制定安全评价报告质量评判标准和实施方案;能编制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专业能力辅导资料汇总下列地段和地区不得选为厂址:发震断层和设防烈度高于九度的地震区。
有泥石流、滑坡、流沙、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
采矿陷落(错动)区界限内。
爆破危险范围内。
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
重要的供水保护区。
国家规定的风景区、森林和自然保护区。
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区。
对飞机起落、电台通信、电视转播、雷达导航和重要的天文、气象、地震观察以及军事设施等有影响的区域。
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厚度大的新近堆积黄土、高压缩性饱和黄土和Ⅲ级膨胀土等工程地质恶劣地区。
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
区域周边生产、经营单位的活动和周边居民24小时日常生活情况调查调查周边企业情况(企业生产类别、生产规模、距离、互相是否存在互供和其他配套情况等),调查周边安全防护距离内的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常驻和停留人数,周边企业和居民24小时人员数量。
分析一旦周边企业发生意外情况,如停水、停电、停气等,对本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周边企业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事故波及本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的范围及影响等。
应充分考虑利用地形、建筑物、风向等因素,阻挡和隔离有害因素的影响,减少对人员和居民等敏感区的影响。
通常散发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厂址,应位于城镇、相邻工业企业和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不应位于窝风地段。
大型建筑物、构筑物、重型设备和生产装置等,应布置在土质均匀、地基承载力较大的地段;对较大、较深的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宜布置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填方地段。
HAZOP研究的侧重点是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其基本过程就是以引导词为引导,对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偏差)加以确定,找出装置及过程中存在的危害。
引导词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能够使所有相关偏差的工艺参数得到评价。
偏差的通常形式为"引导词+工艺参数"。
建设项目及在役装置均可以使用HAZOP方法所需的主要资料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PIDS;现有流程图PFD、装置布置图;操作规程;仪表控制图、逻辑图、计算机程序;工厂操作规程;设备制造手册。
模糊关系的性质:⑴反射性⑵对称性⑶传递性G.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建立指标集;建立评价集;确定权重集;对各方案建立指标与评价间的模糊关系;综合评价;归一化处理,得到模糊评价结论。
一、煤层的自然发火期估算方法目前我国规定采用统计比较和类比的方法确定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其方法如下:(1)统计比较法,矿井开工建设揭煤后,对已发生自然发火的自然发火期进行推算,并分煤层统计和比较,以最短者作为煤层的自然发火期。
计算自然发火期的关键是首先确定火源的位置。
此法适用于生产矿井。
(2)类比法,对于新建的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的矿井,可根据地质勘探时采集的煤样所做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并参考与之条件相似区或矿井,进行类比而确定之,以供设计参考。
此法适用于新建矿井。
二、延长煤层自然发火期的途径煤炭自燃的发展过程受自燃倾向性(即低温时的氧化性)、堆积状态、通(漏)风强度(风量和风速)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发展速度是可以通过人为措施而改变的,因此,煤层的自然发火期是可以延长的。
其途径有:1)减小煤的氧化速度和氧化生热,减小漏风,降低自热区内的氧浓度;选择分子直径较小、效果好的阻化剂或固体浆材,喷洒在碎煤或压注至煤体内使其充填煤体的裂隙,阻止氧分子向孔内扩散。
2)增加散热强度,降低温升速度。
增加遗煤的分散度以增加表面散热量;对于处于低温时期的自热煤体可用增加通风强度的方法来增加散热;增加煤体湿度。
三、外因火灾预测外因火灾预测可遵循如下程序:(1)调查井下可能出现火源(包括潜在火源)的类型及其分布;(2)调查井下可燃物的类型及其分布;(3)划分发火危险区(井下可燃物和火源(包括潜在火源)同时存在的地区视为危险区)。
四、火灾的预报所谓火灾预报,就是根据火灾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应用成熟的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采集处于萌芽状态的火灾信息,进行逻辑推断后给出火情报告。
及时而准确地进行火灾早期预报,可以弥补预防之不足。
矿井火灾预报的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1、利用人体生理感觉预报自然发火依靠人体生理感觉预报矿井火灾的主要方法有:1)嗅觉,可燃物受高温或火源作用,会分解生成一些正常时大气中所没有的、异常气味的火灾气体。
2)视觉,人体视觉发现可燃物起火时产生的烟雾,煤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及其在附近煤岩体表面凝结成水珠(俗称为“挂汗”),进行报警。
3)感(触)觉,煤炭自燃或自热、可燃物燃烧会使环境温度升高,并可能使附近空气中的氧浓度降低,CO2等有害气体增加,所以当人们接近火源时,会有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不适之感。
五、采样点设置测点设置的总要求是,既要保证一切火灾隐患都要在控制范围之内,并有利于准确地判断火源的位置,同时要求安装传感器少。
测点布置一般原则是:1)在已封闭火区的出风侧密闭墙内设置测点,取样管伸入墙内1m以上;2)有发火危险的工作面的回风巷内设测点;3)潜在火源的下风侧,距火源的距离应适当;4)温度测点设置要保证在传感器的有效控制范围之内;5)测点应随采场变化和火情的变化而调整。
六、连续自动检测系统目前实现连续巡回自动检测系统基本上有两种形式:1、束管系统采样系统。
由抽气泵和管路组成。
管路一般采用管径为6~8mm聚乙稀塑料管,在采样管的入口装有干燥、粉尘和水捕集器等净化和保护单元。
滤尘材料一般用玻璃纤维和粉沫冶金材料。
在管路的适当位置装有贮放水器,以排除管中的冷凝水。
整个管路要绝对严密,管路上装有真空计指示管路的工作状态。
在仪器入口装有分子筛或硅胶,以进一步净化气样。
控制装置。
主要有三通实现井下多取样点进行巡回取样。
气样分析。
可使用气相色谱仪、红外气体分析仪等仪器。
数据贮存、显示和报警。
分析仪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可用图形显示、记录仪记录,起过临界指标时发出霰声光报警。
必要时进行打印,也可计算机贮存。
束管检测系统的缺点是,管路长,维护工作量大。
2、矿井火灾监测与监控煤矿建立现代化的环境监测系统进行火灾早期预报,是改变煤矿安全面貌防止重大火灾事故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国内外的煤矿安全监测技术发展很快。
法国、波兰、日体、德国、美国等国家先后研制了不同型号的环境监测系统。
我国从80年代开始,通过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环境监测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除分别引进波兰的CMC-1系统、英国的MINOS系统、美国MSA公司DAN-6400系统以及德国TF-200系统外,国内一些军工和煤矿研究单位也研制了一些监测和监控系统,对我国部分煤矿进行了装备,为改变我国煤矿的安全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首先,地铁发生追尾前,乘客一般会感觉到紧急刹车,应利用这短短的几秒钟的时间,紧紧抓住车厢周围固定物体,尽量保持身体平衡,避免让自己在车厢内翻滚。
同时,低下头,下巴紧贴胸前,以防颈部受伤,尽量把身体蜷缩起来,以减少受伤面积。
撞击过后,千万不要随意下车,必须要听从地铁人员的安排有秩序地离开事故现场。
尤其是不要碰到铁轨,“因为地铁轨道有可能带电,电压绝对高于家用电压,很容易导致触电致死事故”。
如果发生火灾,必须要逆风,放低身躯向有光线的地方低身行走。
如果地下没有任何光线,可以摸着隧道墙壁行走,“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要碰到轨道”。
当地铁发生安全事故时,要保持镇定、保持秩序、不要顾及自身的财物,安全脱险才是关键。
必须把每一次故障都当成严重的警示,把隐患排除在萌芽状态,才能防止酿成重大事故,让地铁发展真正造福于民“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发生了,地铁也会追尾。
9月27日下午,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两车追尾事故,目前已造成200多人受伤,所幸多数人伤势较轻,目前没有危重病情。
专家分析称,地铁追尾事故很可能与信号系统故障有关。
根据海恩法则,任何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之前会有成百上千个安全隐患和很多次未遂事故。
地铁人流密集、发车间隔短、运行在封闭的地下空间,对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地铁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风险控制和预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在整个地铁设备系统中,信号系统的作用最为突出,因为正常情况下,地铁的运营调度,全靠信号系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