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 教育教 学
寓德育教 育于语文教学 中
■ 杨桂兰
语文教学 的本 身应是形式 与 内容 的完美 统一 ,语文 不只是讲授 语言 、文 学 、写 作知识 ,同时典雅 的诗 句,清新 的散文 ,神奇 的小
说 , 再 加 上 教 者 生 动 的语 言 , 炽 热 真 挚 的 情 感 ,强 烈深 刻 的 感 受 ,
家 罗 索 都 承 认 :“ 并 没 有 一 门课 程 只 给 学 生 普 通 的陶 冶 , 而 是 另 一 门
课 程 只 给 专 门知 识 。 ”
诵读 时 ,让 他们体会 “ 最宝 贵 的生命 ”“ 只有一 次”、“ 整个 ” 、“ 全 部” 、“ 献给 ”、“ 最壮丽 的” 、‘ ‘ 人类解放 ”这些词语在本 段文字中表
实践证 明,在语 文教学 中,只要因材施 教,因势利 导,循循善
诱 ,就 可 以 “ 随风潜入夜 ” , 达 到 文 道 结合 的 目的 , 使 学 生 逐 步 明辨 是 非 , 分 清 善 恶 , 歌 颂 美 好 , 痛 贬 丑 恶 , 使 他 们 逐 步 形 成 正 确 的 人 生观 ,使 语 文 中 的德 育 于 “ 无 声 中悄 然 润 物 ” 。 ●
大 的 、历 史 的 、 活 生 生 的 整 体 ” 。 原 苏 联 教 育 家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也 主 张利用祖国语言这一 “ 心 里 资 源 ” 去 充 实人 的精 神 世 界 。
我 们 教 师 要 像 一 个 雕 塑 家 那 样 , 对 学 生 进 行 全 方 位 的 精 雕 细 刻— — 灵 魂 和 品格 ,知 识 和 能 力 。
文 , 学 生 掌 握 了 报 纸 的有 关 知 识 ,他 们 产 生 了 跃 跃 欲 试 的 感 觉 , 我 也 因 势 利 导 , 一 个 活 动 计 划 产 生 了— — 开展 手 抄 报 的 交 流 ,评 比 活

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高 尔基 说 过 : “ 语 言 是 一 起 事 实和 思想 的 外 衣 , 语 言 把 我 们 的 一 切 印象 ,感 情 和 思想 固 定 下 来 。 ” 教 师 在 教 学 时 , 充 分 挖 掘 语 言 文 字
达 出震 撼 人 心 的 力 量 , 即指 导 了 背 诵 ,也 指 导 了他 们 学 习 体 会 词 语 的表 现 力 , 从 词 语 的 学 习 中 , 他 们 也 领 悟 了生 活 的 真谛 :‘ ‘ 人 应 该 怎 样活着 ” 。 从 而 学 生 的思 想 得 到 熏 陶 。
因此 ,许 多著名教育家 都 十分重视通 过语言对学 生进 行热爱祖 国的教育 ,俄 国著名教育家乌 申斯 基说过:“ 语言是一条最生动 、最 丰富和最 牢固的纽带 ,它把古往今来 世世代代 的人 们连接成一个伟
们学会 了借 鉴 、分析 ,评论 ,提 高了对孤独文化 的借 鉴水平 ,也使 自身的思想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飞跃 。
三.通过丰t 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都 能调动学生 的各种心理 功能 ,能感 染激发学生 的情 感 ,能拨动 学 生的心弦 ,学生 的思想认 识一定会像 更高层次 飞跃 ,那么怎样将 德
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呢?

次 好 的活动 ,不 仅丰 富 了学 生 的知识 ,提 高 了能力 。而且
激 发 了 学 习语 文 的 浓 厚 兴 趣 ,使 人 回 味 无 穷 , 增 强 学 生 的 上 进 心 、
自信 心 。如 《“ 零 的突破 ”》一文 ,对学 生进行理想教育 ,通过 学
式 , 淋 漓 尽 致 , 准 确 恰 当 地 阐 发 语 言 文 字 的训 练 ,潜 心 领 悟 课 文 的 内涵 , 架 起 沟 通 作 者 和 读 者 思想 的 桥 梁 ,达 到 领 会 课 文 思想 内容 的彼 岸 , 使 学 生 “ 语 语
到 了报纸 的灵魂所 在,再加上 国庆 宣传 ,激 发了学生 的爱国热情 ,
调 动 了学 习 的积 极 性 ,课 外 活 动 也 到 达 了 渗 透 德 育 的 目的 。 除 此 之 外 , 我 们 要 抓 住 一 切 时 机 ,对 学 生进 行 潜 移 默 化 的 德 育
悟其神 ” , 从一词 、一句 、一课中着手 ,贯 穿于教学过程 中,如 《 生
二、文言文教学 中的德育渗透
语 文教材 中的文 言文 ,多为 古典文学名篇 ,教师应充分利 用教 学这个 手段 ,让学 生品味理解文 中所表达 的思想 ,严谨 的构思 ,高 超 的技巧从而获得启发 ,得到生活 的启示 。
当 然 ,我 们 的 历 史 是 古 老 漫 长 的 ,其 中 既 有 劳 动 人 民创 造 的 古 代 文 化 ,也 有 封 建 性 的糟 粕 。 这 就 要 求 我 们 在 讲 授 时 , 不 能 兼 收 并 蓄 ,而应 像鲁 迅所 言 “ 扬弃” , 取 其精华 ,弃其 糟粕 。如学 《 伤 仲 永 》 一 文 ,这 是 一 篇 寓 事 于 理 的 随 笔 , 通 过 他 5 岁N2 0 岁 才 能 发 展 变 化 的 故 事 。 说 明 了人 的 天 资 和 后 天 成 才 的 关 系 , 点 明 了他 才 能衰 退 的原因是 “ 不使 学” , 富有 普 遍 的 借 鉴 意 义 ,给 人 以深 长 的 思考 。
命 的 意 义 》 一 课 ,‘ ‘ 人 最 宝 贵 的 是 生 命 ”这 段 文 字 , 组 织 学 生 反 复
教育 ,如何课 上联系 ,课后作 文 。如何课前 准备 ,课 上交流 ,总之 针对 学生,针对学科特 点进行渗透德育教育 。 古 人说 :“ 德 益进 则 业 益 修 ,业 益 修 德益 盛 ,二 者亦 交 养 互 发。 ”可见德育与智育的密不可分 的关系 。这种 关系连现 代西方教育
此 作 品得 到 大 家 的认 可 , 并 传 遍 了 校 园 。学 生们 通 过 这 次 活 动 认 识
的表现 力 ,发挥 文字 的形象性 和感染力 ,恰 如其分 ,不 失时机地抓 准学 习机会进行 德育渗透 ,达 到融会贯通 ,水乳交融 的 目的 ,教师
有 爱披文入情之 心 ,把 自己丰富的情感体 验,通过语 言,教态等形
动,在学 生中蕴藏着无 限的创造力 ,只 有放手 ,才 能搞好搞活 课外 活动 ,这 次活动 中,一 份报纸引起 了我 的注意 ,头版上只有 一个主 题 ,配 了三张 图片 ,图片都围绕着 一个 主题 :国旗, 国徽 ,国歌为 内容 。这 比把精力放在 色彩、版面 上相 比,创 意要高 ,与众 不同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