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工程各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目录地面防水隔离层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2)混凝土垫层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7)水泥砂浆楼地面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9)细石混凝土楼地面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12)硬化耐磨面层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15)地砖楼地面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18)大理石(花岗石)楼地面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22)地面防水隔离层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一、施工准备1、材料及要求:1.1所用材料的质量、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材料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及淘汰材料;材料出厂质量证明文件齐全,进场见证取样复检合格。
1.2采用材料:聚乙烯炳纶复合防水卷材、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等。
2、主要机具2.1机械机具:电动搅拌器、施工升降机等。
2.2施工工具:滚刷、油刷、压辊、刮板、铁辊、平铲、大小铁桶、钢丝刷、笤帚、剪刀、钢卷尺、小线、色粉袋等。
3、作业条件:3.1施工前审核设计图纸及相应的设计变更通知单,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防水工程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专业施工队施工,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
3.2结构、砌体、抹灰相关工程已施工完毕,穿过地面及楼面的所有立管、套管已做完,并己固定牢固,经过验收合格。
管周围缝隙用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楼板底需吊模板)。
3.3楼地面找平层已完成,标高符合要求,表面应抹平压光、坚实、平整,无空鼓、裂缝、起砂等缺陷,含水率不大于9%。
3.4找平层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局部积水,与墙交接处及转角处、管根部位,均要抹成半径为10mm的小圆角,要用专用抹子涂抹至平整光滑。
凡是靠墙的管根处均要抹出5%(1:20)坡度,避免此处积水。
3.5与找平层相连接的管件、地漏、排水口等必须安装牢固、收头圆滑,且与水、电、消防专业办理好交接手续。
3.6有防水要求的房间的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高度不应小于200mm,宽同墙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施工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孔洞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
3.7防水隔离层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的突起物、砂浆、疙瘩等杂物清除干净,同时进行基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隔离层施工。
3.8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先做样板间,经检查验收合格,方可全面施工。
二、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1.1涂膜防水隔离层:基层清理→涂刷基层处理剂→附加层施工→第一遍涂膜→第二遍涂膜→第三遍涂膜→蓄水试验→检查验收→保护层施工。
1.2卷材防水隔离层:基层清理→涂刷基层处理剂→附加层施工→定位弹线、试铺→卷材铺贴→收头处理、节点密封→蓄水试验→检查验收→保护层施工。
2、基层处理:2.1防水隔离层施工前将已验收合格的基层表面清扫干净,不得有浮尘、杂物等影响防水隔离层质量的缺陷;基层表面干燥,含水率不大于9%。
2.2涂刷基层处理剂:基层处理剂应配比准确,并搅拌均匀;基层表面的涂刷先涂刷复杂部位,涂刷时,应来回涂滚,确保均匀,胶面平整。
喷涂或涂刷基层处理剂厚度应均匀一致,不得有漏喷或漏刷、花白等现象;待其干燥后及时进行涂膜、卷材防水隔离层和接缝密封防水施工。
3、附加层施工:大面积施工防水隔离层前,阴阳角、管根、地漏等部位必须先做附加层,可采用自粘性密封胶或聚氨脂涂膜、也可以铺贴一层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处理,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附加层宽度不小于500mm,两边均匀搭接250mm,在由三个面组成的阴角、楼板外侧立在与平面交接处阴角、以及防水容易被从外侧损坏的地方,还需在防水外面加第三层附加保护层。
4、涂膜防水隔离层:4.1第一遍涂层:将已搅拌好的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用塑料或橡胶刮板均匀涂刮在巳涂好底胶的基层表面,不要漏刮、鼓泡,待第一遍涂料干燥(固化)成膜或24h后,方可开始涂刷第二遍涂料。
4.2第二遍涂层:第一遍涂料固化后,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遍涂料操作,为使涂膜厚度均匀,刮涂方向必须与第一遍刮涂方向垂直,刮涂量与第一遍相同。
4.3第三遍涂膜:第二遍涂膜固化后,仍按前两遍的材料配比搅拌好涂膜材料,进行第三遍刮涂。
刮涂量与第一遍相同。
4.4涂膜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规定的厚度,经试验确定涂刷的遍数及每遍单位面积的涂料用量,施工时,按每次配料的数量控制涂刷面积,保证涂层厚度和均匀性。
4.5防水涂料应在现场按涂料产品配比准确秤量,再用机械搅拌,随用随配,不得搅拌过多,当天必须用完,己凝胶的涂料不得混入新配制材料中使用。
量具和秤量工具应固定,不得混用。
4.6在转角和立面涂刷防水隔离层时应薄涂多遍,不得有流淌和堆积现象。
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密封材料封严。
5、卷材防水隔离层:5.1定位弹线、试铺:铺贴防水卷材前先按卷材宽幅拉通线将卷材敷设基准线弹出,为了掌握卷材的辅贴方向、距离和尺寸,检查卷材有无弯曲,在正式铺贴前要进行试铺工作。
对于顶板、立墙转角、管口等特殊位,事先接设计要求进行裁剪。
试铺时,应在找平层上沿基准线一侧向另一侧弹线,以确定卷材搭接位置,否则卷材铺时容易歪斜,甚至还会造成卷材扭曲、皱折等缺陷。
5.2卷材铺贴5.2.1粘结材料配制:水泥(P·O 42.5R水泥):801胶:水的重量比为1:0.25:0.5;801胶:水:水泥的体积比为1:3:6。
配置时先将水和801胶加入容器内搅拌融解,再加入水泥搅拌至无凝块、无沉淀可使用,配置的水泥胶粘接剂应在4个小时内用完,并根据情况随时补水调和。
5.2.2铺贴时采用赶浆法进行施工,先将成卷的卷材放在需要铺贴的起始部位,然后沿相反方向涂刷水泥胶凝材料,并将卷材展开沿弹好的基准线向另一端铺贴,操作时卷材不要拉太紧,并注意方向沿基准线进行,以保证卷材搭接宽度,同时用滚子压实、压平,中间不得有气泡。
每铺完一张卷材,应立即用干净的滚刷从卷材的一端开始横向用力滚压一遍,以便将空气出。
排除空气后,为使卷材粘结牢固,应用外包橡皮的铁辊滚压一遍。
5.2.3卷材的层数、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多层铺贴时接缝应错开。
将防水卷材剪成相应尺寸,用原卷心卷好备用铺出时随放卷随用,将卷材向前滚铺、粘贴。
5.2.4卷材铺好与基层压粘后,要将搭接部位的结合面清理干净,然后用油漆刷均匀涂刷接缝胶粘剂,待胶粘剂表面干燥后即可进行粘合。
搭接缝全部粘贴后,缝口用密封材料封严,用删刀沿缝刮涂,不能留有缺口,密封宽度不小于10mm。
5.2.5铺贴卷材采用满粘搭接法,且应减少短边搭接。
搭接宽度:长边搭接不小于100mm,短边搭接不小于150mm;相邻防水卷材搭接接头相互错开1/3L(L为防水卷材宽度),各种卷材的密封要求及其宽度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卷材的搭接口应满粘牢固,采用材性相溶的密封材料封严,不翘边、不皱折。
5.2.6卷材铺贴应减少阴阳角处的接头,铺贴平面与立面相连接的卷材应由下向上进行,使卷材紧贴阴阳角,铺展时对卷材不可拉得太紧且不得有皱褶、空鼓等现象。
平、立面交接处,先粘帖好平面,经过转角,由下往上粘贴卷材,最后用手持压辊滚压密实,滚压时要从上往下进行。
5.3收头处理、节点密封:卷材铺贴完成后,将端头裁齐。
若采用预留凹槽收头,将端头全部压入凹糟内,用压条钉压平服,再用密封材料封严,最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封凹懵。
如无去预留凹槽,应先用带垫片钉子或金属压条将卷材端头固定在墙面上,用密封材料封严,再将金属或卷材条用压条钉压作盖板,盖板与立墙间用密封材料封固或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将整个端头位埋压。
6、防水隔离层细部做法:6.1管根与墙角:6.2地漏处细部做法:6.3门口细部做法:7、防水隔离层蓄水试验:防水隔离层施工后,经隐蔽工程验收,确认做法符合设计要求,将所有地漏口堵住,然后灌水,水面应高出楼地面最高点20mm,24h后进行认真观察,尤其是管根、地漏等处,不渗不漏为合格,否则应进行返工。
8、检查验收:根据防水隔离层的施工工艺流程,对每道工序进行认真检查,做好记录,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防水隔离层施工完成,专业工长自检合格后,应由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写,隐蔽验收记录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检验批质量验收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并签认。
防水隔离层经检查验收并蓄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施工防水保护层。
三、质量标准质量要求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的规定。
1、主控项目:1.1隔离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2卷材类、涂料类隔离层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应对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1.3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房间的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高度不应小于200mm,宽同墙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施工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孔洞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
1.4水泥类防水隔离层的防水等级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1.5防水隔离层严禁渗漏,排水的坡向应正确、排水通畅。
2、一般项目:2.1隔离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2隔离层与其下一层应粘结牢固,不应有空鼓;防水涂层应平整、均匀,无脱皮、起壳、裂缝、鼓泡等缺陷。
2.3隔离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注:L为房间相应尺寸,H为设计厚度。
四、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空鼓:防水隔离层的基层潮湿,不平整、不干净;涂膜防水隔离层底胶涂刷不匀,造成涂膜防水隔离层空鼓、有气泡,严重者造成大面积起鼓包;卷材防水隔离层铺设时排气不彻底,卷材没有粘结牢固,窝住空气,造成卷材防水隔离层与基层间窝气、空鼓。
施工时基层应清理干净、干燥,涂膜防水隔离层底胶应涂刷匀均,卷材铺设应均匀压实、粘结牢固。
2、卷材搭接不良:接头搭接形式以及长边、短边的搭接宽度偏小,接头处的粘结不密实,接槎损坏、空鼓;施工操作中应按程序弹标准线,使与卷材规格相符,操作中齐线铺贴,使卷材搭接长边不小于100mm,短边不小于150mm。
3、管根处粘贴不良:清理不干净、裁剪卷材与根部形状不符、压边不实造成粘贴不良;施工时清理应彻底干净,注意操作,应将卷材压实,不得有张嘴、翘边、折皱等现象。
4、渗漏:主要原因是穿过地面和墙面的管件、地漏等松动,烟风道下沉,撕裂防水层;其他部位由于管根松动或粘结不牢、接触面清理不干净产生空隙,接搓、封口处搭接长度不够,粘贴不紧密;做防水保护层时可能损坏防水层等原因。
因此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相关工序应认真操作,加强责任心,严格按工艺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施工时附加层时对管根、地漏、门口和卷材搭接等处,应做好收头粘结,施工中保护好接槎,卷材搭接应满足宽度要求,保证特殊部位的施工质量。
5、地面排水不畅:主要原因是做地面面层及找平层时未按设计要求找坡,造成倒坡或凹凸不平而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