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轴瓦常见损伤原因分析来源:农机使用与维修??作者:佚名??2014-09-16 08:57:46发动机上的主轴瓦与连杆瓦是发动机上精密零件之一,但随着运转时间的增加,轴瓦会出现疲劳剥落、机械损伤和烧瓦等,不仅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同时也大大降低轴瓦的使用寿命。
对轴瓦的常见损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排除故障隐患,延长其使用寿命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一、烧瓦烧瓦是指曲轴的主轴颈与轴瓦之间,或连杆轴颈与连杆瓦间因缺少机油润滑,或间隙过小而使油膜破裂,轴瓦和轴颈表面直接接触,发生干摩擦而引起薪着甚至咬死的现象。
1.原因(1)缺油。
机油泵失效,机油压力不足;机油道堵塞,集滤器或滤清器过脏、堵塞,旁通阀失效;轴瓦装配过紧或轴瓦过短,轴承座转动,将油道堵塞等,造成轴瓦缺少润滑油而发生烧瓦。
(2)轴瓦与轴颈配合间隙过大,油膜压力小;配合间隙过小,或轴瓦凸起过高,瓦口处合金变形,工作中两摩擦表面直接接触的面积远大于规定值,使摩擦热急剧升高等而使轴瓦烧毁。
(3)曲轴轴颈圆度和圆柱度超过允差,不能形成油膜。
(4)曲轴弯曲或主轴承孔不同心度过大。
(5)发动机长期超负荷工作,发动机过热。
(6)装配时表面没有涂抹润滑油。
2.排除方法烧瓦后,必须更换轴瓦和修磨曲轴轴颈。
并应检查曲轴的弯曲、连杆的弯曲和机体曲轴主轴承座孔的同心度。
若超过允许值,应进行校正和修理。
3.预防就是从引起烧瓦的原因着手,保证润滑工作良好,严格遵守技术标准和操作规定去装配轴瓦。
二、轴瓦工作表面合金脱落柴油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在曲轴轴颈和轴瓦表面形成圆周形沟槽纹状,机油里附有一定数量的粉状轴瓦合金、其他种类金属和非金属杂物。
1.原因(1)机油不清洁。
柴油机气缸体、曲轴等零件在加工过程中,金属屑等遗留在气缸体、曲轴、机油泵、油道孔中,气缸体内壁上,装配前未被彻底清洗掉的金属屑、型砂及装配时未清洗干净而残留在柴油机内部的粉尘、杂质等。
(2)轴颈表面粗糙度差,或未按规范要求进行磨合,磨合期间高速重载,使轴瓦表面被拉伤。
(3)曲轴轴瓦出厂前在轴瓦表面刷涂了一层防锈油。
装配前要先清洗去防锈油,避免柴油机工作时,防锈油受热稀释与柴油机润滑机油混合在一起,增加了机油里的杂质,加速了机油的变质。
(4)轴瓦合金与钢背烧结不牢,或因柴油机高速、超负荷,引起轴瓦工作面合金脱层、掉合金。
(5)曲轴轴颈或轴瓦工作表面起沟槽,使轴颈与轴瓦之间存在锋利的金属或非金属杂物,在轴颈与轴瓦相对运动时形成“切削”所致。
2.预防措施(1)使用优质润滑油,定期检查油质,发现稀释、变质应及时更换。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车辆,尽量避免重载、低速、超负荷运行。
(3)严格修理工艺规程,注意零件装配时的清洁度;按规范选配轴瓦,严格检查轴瓦配合间隙。
三、轴瓦腐蚀1.原因腐蚀一般是因为润滑油不纯,所含的化学杂质(酸性氧化物等)侵入到轴瓦合金引起的,氧化物产生主要是机油高温氧化的结果。
机油温度低于150℃时,腐蚀较为缓慢。
2.预防措施为防止轴瓦腐蚀,使用时应注意润滑油和冷却水的温度,切忌发动机在高温下工作。
要保证润滑油清洁,保证润滑油过滤装置工作良好,要定期清洗机油滤清器,更换滤芯,定期更换新机油。
四、轴瓦与轴颈配合间隙过大1.现象轴瓦与轴颈配合间隙过大,发动机工作时轴瓦会发出一种异响。
连杆轴瓦响是一种缓和短促的敲击声,这种响声在怠速时很小或没有,中速时清晰,高速时激烈,突然加速时,有明显连续的“当、当”敲击声,温度无变化。
曲轴轴瓦异响是一种沉重发闷的“呕呕”敲击声,较连杆轴瓦响声沉闷。
发动机转速越高动静越大。
2.诊断诊断时可用听诊器依次接触在曲轴箱上部细听,当转速逐渐升高时,响声由小变大,其响声要比曲轴轴瓦响声大,将机油加油口盖打开,也可听到其敲击异响,严重时在发动机旁即可听到。
转速越快,响声越大,突然加速时更为突出,连续地发出敲击声。
可用起子将可疑火花塞搭铁短路,若声响减轻或消失,并在突然移开起子时发出“当”的一声响,就可断定此道连杆轴瓦响。
若两缸连杆轴瓦响,用起子将一缸火花塞短路,声响减轻;用两个起子将两缸火花塞短路,响声消失,说明这两缸连杆轴瓦响。
大多数情况下曲轴轴瓦响不用上起子,但用起子短路,有时响声可以减轻。
通常可凭经验依据声音的方位来判断是哪道曲轴轴瓦异响,找出来后再进行轴瓦修复。
曲轴轴瓦烧蚀或脱落在提升机子的转速时不仅仅是声响加强,而且机体振动较大。
曲轴轴瓦或轴颈磨损其径向间隙过大,在听见响声的同时,机油压力速减,机油表所指读数值不够。
3.排除出现或确定曲轴轴瓦响,须拆下曲轴箱,检查轴瓦及其间隙,若轴瓦磨损过限或烧蚀应予更换;如果间隙过大,应调整或更换相应级别(修理尺寸)的轴瓦。
发动机轴瓦的装配来源:农机使用与维修??作者:佚名??2014-11-03 09:14:20发动机上的轴瓦有两种,一种是连杆轴瓦,一种是主轴瓦。
轴瓦的作用主要是用于连杆或者曲轴在高速运转的时候起到摩擦保护作用。
在发动机使用过程中,时有烧瓦抱轴事故发生,多是由于轴瓦装配不当造成的。
轴瓦抱轴烧损主要是由于轴颈与轴瓦之间的润滑油膜破裂,导致轴瓦与曲轴产生摩擦。
在高温、高压和高转速下,轴瓦的耐磨合金层过早地磨损或熔化,从而引起轴瓦合金层剥落损伤,并粘咬在轴颈上,发生烧瓦抱轴机械事故。
目前的农机修理点,由于技术水平和量具、设备有限,并缺乏修理经验,致使轴瓦装配保证不了质量要求,使发动机越修越坏。
为此谈谈轴瓦装配问题。
一、轴瓦装配间隙对发动机的影响1.轴瓦间隙确定依据为了保证良好的润滑,曲轴轴颈和轴瓦配合时,必须留有合适的间隙。
其轴瓦间隙大小主要取决于轴和轴瓦相对滑动速度、承受载荷大小、润滑油豁度和轴瓦接触面直径与长度等。
当轴在轴瓦中静止时,轴紧贴轴承,下部接触面的润滑油几乎被全部排挤出。
当轴开始旋转时,由润滑油本身的摩擦(黏度)的作用下,油膜成尖劈状向接触面内楔人,并有一定的热量,使轴偏转和上浮,随转速的增高,此作用越大。
当轴浮起的力和作用于轴颈上的载荷相等,轴和轴瓦进人液体润滑工作状态,轴和轴瓦完全被润滑油分开。
此时轴和轴瓦磨损最小。
轴瓦间隙过大或过小,都对润滑不利。
间隙过小,油膜过薄,轴瓦温度高达150℃左右,润滑油变稀,吸附能力降低,易出现抓粘。
当轴颈和轴瓦继续相对滑动,而温度随之升高,易造成烧瓦等事故。
间隙过大,轴瓦间产生漏油,油压下降,发动机有敲击声,严重时会出现烧瓦或断轴等事故。
从上述不难看出,轴瓦装配间隙过大或过小都不行,必须留有合适间隙,才能使发动机工作正常,延长轴瓦的使用寿命。
二、轴瓦的装配装前可用直观法和量具测量法对轴颈和轴瓦进行检查。
要求轴颈表面应没有划痕、裂纹以及椭圆度不超限;轴瓦合金表面没有脱落和损伤等;瓦和瓦座配合有适当的紧度。
轴瓦间隙在允许范围内时,将轴颈和轴瓦表面及油道清洗干净,油路畅通,并在主轴瓦背涂油用手轻轻压人瓦座内,在轴瓦工作面涂少许机油后将曲轴装人机体内。
用同样方法按技术要求将连杆瓦装到连杆轴颈上。
当曲轴轴颈和轴瓦需要修理时,可以按轴镗瓦,将轴颈磨圆为止,再选配同级轴瓦,按留出标准间隙后的轴瓦尺寸镗瓦;按瓦磨轴,将选择曲轴磨削后的匹配轴瓦装人瓦座内。
用内径量表测出轴瓦孔的实际尺寸,留出标准间隙,再按该要求的合适尺寸磨削曲轴轴颈(但不超过轴的修理极限尺寸)。
此种方法,轴的尺寸精度易于控制,瓦的制造精度得到保留,这样轴瓦装配间隙得到可靠保证。
安装轴瓦时,先在轴瓦内径表面上涂一层润滑油,以保证内燃机冷态时运转和启动时的润滑。
据测试表明,内燃机在冷启动时的磨损量占总磨损量的60%~80%。
同时安装轴瓦时要施以规定的扭力矩,以保证轴瓦在工作状态下无松动现象;连杆轴瓦上制有“定位唇”,安装时两个定位唇分别嵌人连杆大头和连杆盖上的相应凹槽内,防止轴瓦在工作中产生转动和轴向移动。
薄壁轴瓦应当充分紧固,使瓦背紧贴在座孔中,以提高散热效果和改善应力分布。
三、轴瓦装配主要技术要求1.主轴瓦间隙为~0. 11 mm,磨损极限为0. 25 mm;连杆瓦间隙为~0. 105 mm,磨损极限为0. 30 mm;曲轴轴向间隙为0. 10~0. 20 mm(用垫片调整)。
2.连杆螺母拧紧力矩为80~100 N·m。
3.如手工刮瓦,轴颈和轴瓦接触面积不小于85%,且接触均匀。
4.轴瓦的合金厚度不小于0. 30 mm。
5.轴瓦与瓦座配合应有适合的紧度,轴颈的椭圆度等不超限。
四、轴瓦间隙的检查为保证轴瓦与瓦座的紧密贴合,轴瓦应该有正确的几何形状和合适的高度,将轴瓦放在轴颈上,轴瓦与轴颈的配合间隙应该符合规定。
1.计算法:可用内径量表和外径千分尺分别测量轴颈和轴瓦孔尺寸的直径,两直径代数差即为轴瓦间隙。
小型拖拉机轴瓦与轴颈的配合间隙为~0. 11 mm;大型拖拉机轴瓦与轴颈的配合间隙为~0. 17 mm,,轴瓦端面应该比座孔平面高出~0. 10 mm。
如果过高可以用锉修整,过低则要重新更换轴瓦。
2.经验法:检查连杆瓦间隙时,将曲轴两端支起,按规定将连杆装到轴颈上,用力猛甩连杆小端,连杆应绕轴自转两圈左右。
检查主轴瓦轴向间隙时,将曲轴装人机体内,用手转动飞轮,轴无晃动而转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