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及建议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及建议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及建议摘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综合分析等一系列方法,针对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以及其参与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上大部分大学生处于良好状态,近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生都意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中参与人数却不尽人意,仅仅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大学生表示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参与度过低,有待加强。

通过调研分析,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从不同方面就提升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参与度、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和促进整个民族体能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认知度;参与度:影响因素;建议1 引言伴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成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力竞争演变成了人才的竞争[1]。

在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中,对基础素质即身体素质的日益升高。

不久前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国掀起了一波健身活动的新热潮。

毛泽东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在很早的时候,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一个人是如此的重要,但是强健的体魄要通过体育锻炼来获得。

总而言之,体育锻炼对于我们每个人非比寻常的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我们这些大学生[2]。

我们大家都知道大学生涯是广大青年学子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更是形成健身意识、培养身体能力的非常关键的阶段[3]。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会彰显出其对于体育活动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只要学生对某一种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自觉不自觉的接受并且非常积极的投入到这一种体育运动中来[4]。

从而,他们会从中得到巨大成就感及喜悦,并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对于大学生体育兴趣的提高,不仅仅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增强,而且还有助于大学生乐观且积极向上性格的塑造。

只有让大学生储备一定量的体育知识,才能让他们懂得体育锻炼对于个人以及社会的重要性[5]。

越来越多的人们把体育锻炼视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认为体育锻炼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只有当大家正确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对于体育锻炼生出非常浓厚的兴趣来[6]。

由此可见,对于大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7]。

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有这么重要的意义,那么调查的目的和展开调查的意义自然就不言而喻了,我们会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目前在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方面的各种问题,并根据调查所得的结果去进一步的分析原因所在,最终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成都及其周边的数十所大学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及成因作为研究对象。

2. 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为了给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根据调查的需求,广泛搜索并且查阅有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方面的相关资料,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2.2.2问卷调查法:针对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及影响因素设计相关问题,打印成问卷,到周边几所大学随机的发放给学生,回收后,整理统计并分析,以期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

2.2.3综合分析法:在PC机上,运用SPSS11. 0应用软件和Office Excel 2007软件对文献、调查问卷所获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8]。

并针对此选题所涉及的相关问题采用分别类比、综合分析等一系列的逻辑方法,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分析。

3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分析通过对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及参与度情况的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还是很高的,有近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仅百分之四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不重要。

但实际上,真正参加到体育锻炼中的人数却很不尽人意,仅仅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大学生表示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一大部分的大学生表示偶尔会参加体育锻炼,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参加体育锻炼。

参与度太过低下,必须有针对性的去进一步提高。

究其原因,与大学生自身认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都息息相关。

3.1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与参与度的调查结果表1 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重要不重要无所谓人数 175 9 16比例(%) 87.5 4.45 8.07图1 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图2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度经常偶尔从不人数 42 119 39比例(%) 21.05 59.64 19.31图 2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度3.2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分析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的愿望。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能够在学习好文化课的同时获得一个强健的体魄,将会是受益终身的大事。

生命在于不止的运动,长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获得强健的体魄,而且可以愉悦身心,更加可以预防各种各样的疾病。

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那么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通过一这系列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方面的一些需求以及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其原因所在,并且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通过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宣传,促使大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并努力的让大学生们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价值所在。

3.2.1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认知度分析经常参加锻炼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肌肉体积比较大,肌肉的工作能力也较之要高,而且肌肉协调灵活、反应更加迅速。

对于参加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每个大学生对此的了解程度都是不尽相同的,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否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大学生们有他们自己的一些见解。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于缺乏充足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的了解:一定会的147人(73.40%);可能会的46人(22.87%);不可能会的7人(3.72%)。

调查了200名不同大学的大学生,有近一百五十名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对身体健康有利的。

一小部分人,七个左右,认为参加加体育锻炼并不会对身体有利,他们认为参加体育运动可能会带来一些伤病。

这存在一定的偏颇,需要各方面做出正确且积极的引导。

对于参加体育锻炼对身体有益的方面,大学生们还需要去进行更多的了解,这样才会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体育观念。

3.2.2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认知度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于人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那些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大脑的开发更加完善,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智力,并且可以更加集中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其对外的刺激反映更加讯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提高人的感官传导速度以及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使神经系统得功能得到加强。

大学生在对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方面的认识是不同的,因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心态是不同的,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大学生把参加体育锻炼视为纯粹的娱乐;把参加体育锻炼视为强健体魄的仅有48人,约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还有一少部分的大学生将体育锻炼作为与更多人交流的途径和谈恋爱约会的活动之一。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人的情感与情绪得到调节和改善,还可以将不愉快的情绪进行转移,使我们从烦恼和苦闷中走出来,及时的宣泄掉我们的不良情绪。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能培养人的情操并在长期的坚持中形成坚强的意志力。

3.2.3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影响的认知度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强化我们的心理健康,从而使我们的学习状态得到提高,当然工作效率也会随之大大的提升。

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每个大学生的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

有107个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模棱两可的地带,他们认为体育锻炼可能会对学习、工作、生活产生有利的影响;当然,任然有一部分,大约百分之五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毫无意义可言,属于浪费时间。

这都需要各层面的循循引导。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进而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3.3 影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认知度的因素3.3.1个体因素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淡薄是一部分大学生的通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来生活质量也应该得到较大的改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许多的人仍旧没有把自觉的体育锻炼当做衡量生活水平提高的指标之一。

在节假日,许多学生便呆在家里打游戏,不分昼夜,虚耗时间,从来不到大自然中去运动。

一些家长同志也存在许多的坏习惯,这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的不良影响,使学生们对体育锻炼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抗拒体育锻炼。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吃好穿好作为身体素质提高的必要条件,认为只要吃好穿好,不用花时间去锻炼,就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这些意识上的偏见,以及行动上的误导和影响,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对精神或是感官刺激上的需要,是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

相比较做体育运动的参与者,许多大学生更加愿意做体育竞争的观众。

接受教育的水平和认知程度会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与健康知识的理解,产生一种自动驱力。

这种自动驱力会逐渐转化为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人们将对体育行为的消极被动行为转变成自觉自愿的积极行为。

而且认知水平越高,人的这种内在驱动力和自觉积极性就越大,当然,反映在主体身上,其体育行为就越加积极与持久。

相反的,认知水平越低,内在的驱动力和自觉性就会越小,反映在主体身上,其表现就越是消极,而且短暂。

另外,还一些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体,他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是却不知道怎样的运动频率、强度、时间和适合自己的运动项才有利于自身的身体健康。

这是一种盲目的实践,主体只知道锻炼,却不知锻炼的道理,很容易导致事与愿违,迫使锻炼没有效果甚至有碍于身体健康。

3.3.2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在日常的生活中,子女受其父母对周围事物态度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反过来,子女的态度行为,又会传递给父母,影响着父母的行为。

一个家庭中,若想要其成员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如果很少或没有受过体育方面的教育及对其成员不能支持督促的话,这很难实现。

单位同事、同学、同伴、朋友、邻里等,构成了一个群体环境。

在群体环境中,每一位成员的个体体育意识,即对体育的热爱、认识水平、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文化素养等,都会逐渐带到群体中去并与其它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和相互模仿。

相关主题